第六讲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2010-01-24 20:16:01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第六讲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杀菌剂是指在一定量或浓度下对植物病原生物(真菌、细菌、病毒)具有抑制或毒杀作用的化学物质。按字义上理解杀菌剂就是杀死菌类的药剂,实际上许多杀菌剂并没有把菌杀死。只是使菌类细胞或菌体处于停止状态,停止生长或萌发,当药剂失效时,菌类有机体又可恢复生长萌发,或其他生理机能,这就是所谓抑菌作用,因此,杀菌剂对菌类的作用可分为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及阻止作用: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原理
一、杀菌剂的作用方式:
(一)   化学保护,在植物未发病之前,施用杀菌剂消灭病原生物或防止病原生物侵入,使植物得到保护,称化学保护,显然是带预防性质的,其途径有两条:
1、 对病菌来源施药,病菌来源主要有病原菌越冬休眠场所,中间寄主,带菌土地,带菌的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等。对病菌来源施药之目的在于消灭或减少可侵染田间生长植物的病原菌数量,达到预防或减轻病害发生的目的,具体措施有:
(1)       土壤消毒,消灭土壤里的病菌。
(2)       种子种苗消毒,消灭种子或种苗上带的病菌,如用氯化苦处理土壤防治棉枯,黄萎病;用强氯精处理稻种防治水稻恶苗病。
(3)       对中间寄生,带菌残株施药或消毒,防治传毒昆虫,例如消灭黑尾叶蝉危害就减轻水稻普矮和黄矮病,
(4)       施药消灭田间发病中心,如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因为发病中心对大面积未发病的植株来讲是一种接种来源,对发病中心施药,控制蔓延扩散,所以消灭发病中心是预防大面积发病的重要措施。
2、 对植物体或农产品表面施药。
      对物体病害而言,化学保护最有效的途径是对田间生长着的未发病而可被侵染致病的植物体施药。因为对病原体施药,难以彻底消灭病原生物,病原生物的繁殖力往往较强,只要有少数菌体存在,一旦环境适宜,便可大量发生,所以讲在植物发病前施药保护,这是化学保护最有效的途径,如用多菌灵1000倍液或保鲜剂洗果,贮存是防止柑桔贮藏期病害的最有效措施。由于病菌的繁殖传播快,再侵染的次数多,对植物体施药,一般要求选用药效较长的药剂,以减少施药次数。
3、 化学治疗
        是植物发病或感病后在植物体上施用化学药剂,使其对植物或病菌发生作用而改变病菌的致病过程,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病害的目的。
        植物已感病或发病时,表明病菌已侵入植物有机体,另外病原真菌为低等植物,用化学药剂来杀死病菌,势必对植物组织体发生影响即产生药害,所以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进行化学治疗,那就比化学保护要困难得多,幸好六十年代末内吸杀菌剂在防治病害中获得成功,才使化学治疗植物病害展现广阔的前景。
        内吸与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吸”是药剂可被植物体吸收并在其体内传导,“治疗”是指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对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起作用。
        化学治疗又分三种类型:
(1)       表面化学治疗。有的病菌附着在植物表面或病部表面产生新的病原物,如多种作物上的白粉病,霜霉病等真菌性的叶斑病,就是这种情况。对于这样的病害我们可以使非内吸型杀菌剂,把表面的病菌杀死而得到治疗。如使用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又如苹果黑星病侵入植物组织后只在角质层与表皮之间可用多果定防治,因为多果定渗透较强,可以透过角质层而起杀菌治疗作用。
(2)       内部化学治疗。药剂可渗入植物组织深层或被植物吸收传导到内部深层,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菌起灭杀或抑制作用,而使植物不再发病或受害减轻。严格的讲化学治疗指的是这一类型。能起化学治疗作用的一般应具有内吸作用,而且在植物和病菌间有明显的选择性。
          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后,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药剂直接对病菌发生作用,如对氨基苯磺酸钠,另一种药剂经过转化成新的毒剂才对病菌起作用。这种转化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治疗剂与寄主植物细胞中代谢物质起反应后转化为有毒或毒性更大的物质。如b-氮杂尿嘧啶转化为磷酸氮杂尿苷;另一种治疗剂本身在植物细胞质中发生分子结构的改变,如苯来特、托布津等,在细胞质中的毒力比在水中的大,还有第三种情况;有的药剂可影响植物的代谢,改变植物对病菌的反应或影响病菌的致病过程。如用赤霉素侵种防治小麦光腥黑穗病,就是通过加快寄主小麦出芽的生长的速度,快速出土而缩短胚芽鞘感病时间,又如用DL-苯基丙氨酸注射苹果树组织中。可以生成根皮素之类的物质,从而提高多元酚氧化酶的活性,产生对黑星病的抗病力。
3、          外部化学治疗
   此种治疗方法,多在果木枝干病害防治中应用,在树干或大枝条外部被病菌侵染发病后,用利刀刮去病部,伤口用药剂消毒后,涂上保护剂或防水剂,以免再侵染。
   消毒剂:可用0.1%升汞液或在升汞液中另加4-5倍于升汞的浓盐酸效果更好。
      保护剂:常用波尔多液。
在刮去病部后,可单用环烷酸铜(即消毒又起保护作用)
 (三)化学免病:
                   是应用化学物质提高植物有机体对病菌的抵抗力,以免发病,乙磷铅可激发植物坏死斑反应,即侵染点组织中酚类物质大量积累从而提高抗病力,产生抗病性还没有证实能否遗传,化学免疫还在研试阶段。
二、杀菌剂的杀菌作用
   杀菌剂对菌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响孢子萌发,菌丝的生长,各种子实体及芽菅末端附着孢的形成,破坏细胞壁,细胞膜,瓦解原生质体及防止病菌孢子扩散等。从这些影响中可以看出,有的杀菌剂真正把病菌杀死了,有的只是使病菌生命活动某一过程受到抑制,我们可以把杀菌剂对菌类的影响分为杀菌作用,抑菌作用,阻止作用三种类型:
(一)杀菌作用: 中毒表现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对菌体代谢作用主要是影响生物氧化,表现杀菌作用的药剂一般为非内吸型杀菌剂。
(二)抑菌作用: 中毒主要表现孢子萌发后芽菅或菌丝不能继续生长,孢子,子实体,附着孢、吸孢的形成受到抑制,对菌体代谢的作用主要是影响菌体内的生物合成,表现抑菌作用的药剂,一般是内吸型杀菌剂,如托布津多菌灵等。
(三)阻止作用: 指的是阻止孢子的散发,对菌剂生命活动无影响,如苯来特可阻止子襄孢子的散发,克菌丹可阻止苹果疮痂病分生孢子从病部释放出来,从而减少再侵染与传播蔓延。
杀菌作用与抑菌作用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不好明显地划分,这两种作用均与药剂性质,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长短关系密切。如苯来特5ppm可抑制白粉病菌丝的生长,表现抑菌作用。使用500ppm浓度,影响孢子萌发。
三、          杀菌的作用机制
  (一)破坏细胞结构
                              杀菌剂可作用于菌体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破坏其结构或抑制其功能,使菌体中毒。
(二)   干扰代谢过程
菌类同其他生物一样,须不断新陈代谢,有生物氧化,生物合成,保持正常生命活动,如某一过程受阻,菌体的生长就受到抑制或者死亡。                 
                 1、干扰生物氧化
                 如克菌丹处理棉红腐病菌,菌体细胞中有丙铜酸的积累,而没有乙酰一辅酶A的形成,这是因为克菌丹作用于菌体细胞中的焦磷酸硫胺素(TPP)这个TPP是丙铜酸脱羧作用时的一种辅酶,因TPP结构破坏活性受抑制,使丙铀酸转变为乙酰一辅酶A过程受阻。
      2、干扰生物合成
             杀菌   剂对菌体生物合成的影响主要是对其蛋白质、核酸类脂,几丁质等大分子及维生素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有影响,如抗菌素类及氯硝胺,萎锈灵,异硫氰酯类等都有干扰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如苯并咪唑、甲菌定、乙菌定等可影响核酸的合成,如代森类,福美类,稻瘟灵对类酯合成有抑制作用。
            3、干扰酶系统的作用
               (1)        影响酶正常形成,如石硫合剂对醛缩酶,氧化酶刺激生成作用,有的杀菌剂可抑制果胶或纤维素的水解酶的合成,如L-D豆氨酸对苹果褐腐病菌形成聚丰乳糖醛酸酶有阻抑作用。
 (2) 影响酶的活性,如代森类,克菌丹可抑制酶的活性。一般来讲,内吸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是干扰菌体细胞内的生物合成,非内吸杀菌剂主要是影响生物氮化。
 
 
 
 
 
杀菌剂种类
一、有机硫类 代森铵、代森锌、福美双
二、有机磷、砷、氮类 田安、异稻净、敌瘟磷、福类砷 
三、取代苯类 五氯硝基苯 百菌清、灭锈胺、瑞毒霉(甲霜屡)
四、有机杂环类 三环唑(克瘟唑)、三唑酮(粉锈宁)、苯环唑、叶枯灵、禾穗宁(万菌灵)、多菌灵、速保利、特富灵、菌核净、萎锈灵、腐霉利
五、抗菌素类 井岗霉素、多抗霉素、抗霉菌素、春雷霉素
六、混合杀菌剂 三福美、双效灵、拌种双、炭疽福美、萎福双
 
杀线虫剂
二氯异丙醚、丙线磷、克线丹、苯线磷、棉隆、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