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锈病

2010-01-25 12:21:19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豆类锈病 锈病在菜豆、豇豆、蚕豆和豌豆等都有发生。该病由担子菌亚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引起,其病原菌分别属于: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孢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Pers.) Ung.],豇豆锈病菌为菜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haseoli (Pers.) Wint.],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Pers.) de Bary.],豌豆锈病菌为豌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isi (Pers.) Shrot.]。锈病在北方地区以冬孢子随同病残体在地上越冬,南方地区夏孢子也能越冬,萌发时,先产生菌丝和小孢子。小孢子侵入植株,成为初次侵染。豆类生长期间,主要以夏孢子重复侵染为害,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夏孢子堆后,又散出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各种豆类蔬菜锈病的症状都很相似。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为害叶柄、茎和豆荚。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稍突起,后逐渐扩大,呈现出黄褐色的夏孢子堆,表面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夏孢子)。往往在一个夏孢子堆周围,还有许多夏孢子堆围成一圈,其外围常有黄日晕(在豇豆上发生较普遍)。夏孢子堆常发生在叶背面,在相对方向的正面部位形成褪绿斑点,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夏孢子堆变为黑色的冬孢子堆,或在叶片上长出冬孢子堆。叶脉上如果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时,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在叶片的正面及豆荚上发生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后来在此黄色小斑点周围(茎、荚上)或叶片背面发生橙红色斑点(锈子器),以后再继续形成夏孢子堆及冬孢子。但性孢子器和锈子器两个发育阶段,在豆类蔬菜上一般不常发生。诱发锈病的主要因素是高温和高湿。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重露,多雾最易诱发本病。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发病也重。品种的抗性也有差异,菜豆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
1.2.2 田间主要虫害及其发生规律
\
菜豆锈病
 
\
韭菜锈病
关键词:锈病豆类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