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论证

2010-02-11 21:05:51 作者:唐春生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江毛生,高级农艺师,本科,连续从事植保工作30年,业务专长为农业生物灾害大面积综合防治、植保新技术研究和推广、植物检疫。获得2项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曾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
周菊生,农艺师,中专,连续从事植保工作31年,业务专长为植物检疫、生物灾害综合治理、农业生物灾害预测预报、植保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多次获得省、市植保工作先进个人。
戴清华,农艺师,本科,连续从事植保工作17年,业务专长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农业生物灾害大面积综合防治和植保新技术推广。
李勇峰,农艺师,本科,连续从事植保工作5年,业务专长为农业生物灾害预测预报、大面积综合防治和植保技术推广。
何平凡,技术员,大专,连续从事植保工作5年,业务专长为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农业生物灾害大面积综合防治和植保新技术推广。
4.3 单位的基础条件
4.3.1 自有部分建设用地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始建于1954年,隶属于衡阳市农业局,衡阳市植保植检站下辖的病虫测报站,位于衡南县三塘镇,占地1320m2。2003年衡阳市农业局搞农业综合开发,原有在衡西市场的植保大楼与衡阳市病虫测报站被占用。为了适应植保工作新的要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防治区域站建设,市农业局决定从衡阳市蒸湘区红湘北路现有的20.6亩土地中划拨10亩给植保植检站,用于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建设。
4.3.2 工作求真务实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历年来就具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是一个精诚团结,特别能战斗的先进集体。1988年以来先后15次被衡阳市农业局授予先进单位,2000年以来先6次被湖南省农业厅授予先进单位和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1988年以来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湖南省农业丰收一等奖1次,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1次。
4.3.3 技术储备丰富
近几年来,衡阳市植保植检站先后开展了苏云金杆菌的研究及其新型高效杀虫剂的应用、水稻赤斑黑沫蝉发生规律及防治、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频振式杀虫灯物理杀虫试验示范、螟虫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水稻病虫防治机制创新等植保重大项目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也为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储备,具备承担各种植保研究课题和项目建设任务的能力。
4.4 资产与财务状况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干部职工工资、部分工作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不足部分由市财政补助和部分低盈余的有偿经营服务收入补充。2007年底总收入355290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126290元,拨入专款190000元,事业收入26000元,其它收入13000元;总支出288525元,收支两抵结余66765元,每年收支平衡。
4.5 协作和技术依托单位情况
30多年来,衡阳市植保植检站一直在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的技术指导下开展科研和示范推广工作。省站一直把衡阳市作为水稻、棉花、烟草、蔬菜、水果病虫报测报预报的重点联系站,最近几年又是水稻螟虫无害化治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水稻病虫防治机制创新和灭鼠工作重点示范区,曾先后有李绍石、刘年喜、欧高才、李一平、王金辉、唐会联等10多位专家来衡阳市蹲点指导。湖南省植保植检站隶属湖南省农业厅,法人代表刘年喜,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6人,高级农艺师7人。该站具有雄厚的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检验检疫、植保新技术推广等科技实力。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
5.1 项目选址原则及要求
5.1.1 项目选址原则
(1)与相关规划协调原则 项目选址应符合《全国植保工程规划》、《湖南省植保工程规划(2004-2010年)》和《衡阳市市域总体规划》的要求;
(2)实用效能原则 尽力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实验室与原有设施相对集中、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充分发挥项目的整体功能;
(3)以人为本的原则 实行试验室与标准观测场分离,综合检验检测实验室建在城区,标准病虫观测场建在农村。
5.1.2 项目选址要求
(1)选址地有足够的面积用于项目建设,并考虑留有适当的发展用地;
(2)场地平整、开阔,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3)位于适当标高,便于排水,有利于防洪排涝;
(4)交通便利,水电设施齐全,通讯发达等。
5.2 项目选址的条件分析
5.2.1 基础条件分析
衡阳市地处湘中偏南,京珠高速、衡枣高速和107国道在此交汇,京广铁路、湘桂铁路和正在建设的武广客运专线在此通过,水运通过湘江可直通长沙、岳阳、武汉等地,衡阳市城区内没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随着城区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飞跃,形成了较强的区位优势,水、电、交通和通信设施完善。拟建的综合实验检测楼地处蒸湘区红湘北路以东,交通十分便利。
拟建的标准病虫观测场位于衡阳市农科所内,离区域站综合实验检测楼约11公里,现有的水电、能源、通信等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拟建标准病虫观察场一直是市植保植检站农作物病虫系统观察区和植保新农药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区。
拟建的病虫测报网点选址在区域代表性强、植保技术力量雄厚、交通便捷的12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均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直属县农业局领导的全额拨款全民事业单位,每个网点有3-4名专职农技干部,有固定站房,水电、能源、通信设施较完善,技术服务功能齐全,深受当地政府和周围群众欢迎,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经济基础。
5.3.2 拟建项目与当地互适性分析
(1)当地政府支持。项目建设能增强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能力,有效地减轻农作物病虫灾害,促进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市政府常年对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从财政预算和农业切块资金中给予支持,对本项目的申报、实施等关系协调工作和资金,给予大力支持。
(2)农民欢迎。近年来,本区域农业有害生物为害呈上升发展态势,农民每年要花费大量的人工和成本来控制其为害,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区域站建设要求强烈,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3)拟建地区,植保植检站与周围居民和单位关系融洽,不存在施工障碍。

第六章 农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6.1 农艺技术方案选择
6.1.1 农艺技术方案选择的原则与依据
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的发生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特别是迁飞性的害虫和流行性的病害更具有突发性和成灾性等特点。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和防治工程在选择农艺技术方案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先进性和可预见性:拟建项目应尽可能采用先进仪器、掌握和运用高新技术,使农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并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应按照《国家植保工程规划》的要求,通过强化区域站综合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控网络建设,完善预警系统,提高对农业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有效控制能力。
(2)适应性:采用的农艺技术应与本地和本单位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相适应,与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充分发挥已有技术装备和技术力量,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顺利运转,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拟采用的农艺技术是经多年植保工作者实践证明成熟并稳定可靠的,从实践中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可操作性强。
(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安全和环保。综合实验检测楼与标准病虫观测场分离,即实验检测及办公地建于城区内,试验观测场设在粮、棉主产区。
6.1.2 农艺技术方案选择
根据以上原则,项目拟选用整合现有植保资源,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本市区域内农业有害生物进行全程监测,再利用大众传媒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对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对突发性生物灾害启动应急防治药剂药械,组织机防队和植保专业户紧急救灾防控的农艺技术方案。
该方案充分利用了植保系统现有资源,考虑了其发展趋势和先进技术的要求,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监测上坚持人工调查和仪器监测相结合,实时数据与历史资料相比较,本地信息和全国全省病虫监测网络相联接。在人工调查与观察的同时,依托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以提高对农作物病虫害疫情的监测水平。二是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报上坚持长期预报,中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相结合,以短期预报为主。作为市级区域站,必须根据田间采集的信息及时开展会商,分别发出长、中、短期病虫预报,以满足多种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防控病虫的需要。三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上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协调的控防原则,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的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