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的探讨

2010-02-16 10:18:45 作者:高冬梅 唐春生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稻曲病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的探讨
 
                     高冬梅1       唐春生2     李勇峰2
     (1.祁东县农业局,湖南 祁东 421600;2.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本文分析了近5年来稻曲病暴发的原因,两系杂交稻等感病品种大面积种植,破口至抽穗期的雨日天数多,降水量及相对湿度大,施肥水平提高,偏施、迟施氮肥造成后期贪青晚熟,部分农民对穗期病害防治意识淡薄,防治不及时,用药不对口,导致稻曲病发生严重。文章提出了选用抗耐病组合,及时处理稻草和菌渣,合理安排播插期,栽培避病,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等农业措施,在水稻破口前5-7天施第一次药,7-10天后施第二次药,用好力克、爱苗等对口药剂两次喷雾,防效达92%以上,并能显著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稻谷品质。
关键词:稻曲病 暴发原因分析 防治技术
随着品种的更换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5年来,稻曲病在我市年发生面积135.65万亩,年防治面积155.24万亩,通过积极防治,年均挽回稻谷损失28092.786吨,仍每年损失稻谷12024.738吨,已成为水稻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004年,我市中、晚稻稻曲病暴发成灾,损失严重。全市稻曲病发生面积达174.45万亩(其中中稻36.7万亩,晚稻137.75万亩),产量损失达2738万kg(其中中稻损失1239.5万kg,晚稻损失1498.5万kg)。不同类型田受害程度不同,产量损失率在5%以下的面积156.89万亩,占稻曲病发生面积89.93%;产量损失率在5%—10%的面积10.76万亩,占6.17%;产量损失率在10%以上的面积6.8万亩,占3.89%。稻曲病的发生,不仅病粒无收,增加空秕率,降低千粒重,而且病粒含有毒素,能引起人畜慢性中毒,降低了稻谷产量及品质。因此,分析稻曲病暴发的原因,研究其防治技术,对于调整品种布局,规避生产风险,掌握防治适期,科学指导农民选准对口药剂防治,减少稻谷损失,提高稻谷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生产性指导作用。
1 稻曲病暴发的原因分析
1.1 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是导致稻曲病大面积发生的内在因素
稻曲病是由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菌萌发侵入花器后,在颖壳谷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逐渐膨大包裹内外颖两侧,呈孢子球,外覆盖一层银灰色薄膜,随着孢子球膨大而破裂,孢子球的颜色逐渐变为黄绿色至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坦孢子。因此,稻曲病发生严重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而言,杂交稻稻曲病发生重于常规稻,两系杂交稻稻曲病发生重于三系杂交稻,凡穗大粒多、密穗形的品种,晚播晚栽、晚熟品种发病重;颖壳开张角度大,柱头外露率高的两系杂交组合稻曲病发生严重。近5年来,我们对当前主栽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进行了鉴定。祁东县中、晚稻种植的主要品种(组合):汕优系列(如汕优63、汕优46、汕优207、汕优644、汕优198)、冈优系列(如冈优22、冈优725、冈优130)、两优系列(如红莲优6号、两优培九、培两优E32、培两优慈四、Ⅱ优725、Ⅱ优86、Ⅱ优6号、Ⅱ优036、Ⅱ优293、Ⅱ优航1号)、优质稻系列(如新香优80、丰优香占、湘晚汕13号)及特优559、K优818、K优451等,这些品种分布在县内各个乡镇。一般来说,我市汕优系列组合作中稻栽培播种时间为5月12日至6月2日,作晚稻栽培播种时间为6月8-12日;冈优系列组合、两优系列组合及特优559、K优818等作中稻栽培播种时间为4月28日至5月30日,作晚稻栽培播种时间为6月4-8日。衡阳市植保植检站与祁东县植保植检站联合对这些组合进行了调查,其中高感稻曲病组合有红莲优6号、两优培九、培两优E32、培两优慈四等,较感稻曲病组合有Ⅱ优系列(如Ⅱ优838、Ⅱ优416、Ⅱ优725、Ⅱ优航1号)及K优818、K优451、汕优207、特优559、粤优938等;较抗稻曲病组合有冈优系列、汕优系列、D优系列、威优系列等。由于红莲优6号、两优培九、培两优E32、粤优938、培两优慈四等两系组合易感稻曲病,且大面积连片种植,只要碰上气候条件适合,如果预防上稍一疏忽,稻曲病就会暴发成灾。如2004年,衡阳市种植红莲优6号4万多亩,占一季稻总面积的10%左右,平均产量损失率22.47%,发病严重丘块减产37.5%,被稻曲病污染的稻谷一片墨绿色,群众称之为“黑稻”。
1.2 气候条件适宜是造成中、晚稻稻曲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稻曲病发生流行的时间来看,9月8日左右始见曲霉球,9月中旬为大田始发期,9月下旬为病害迅速扩展期,10月上旬为流行高峰期,10月中、下旬病情趋向稳定。从生育期来看,稻曲病田间发生流行规律,侵染期在孕穗期,始见期在水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峰在灌浆至乳熟期,黄熟期病情趋向稳定。田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8月中、下旬及9月上旬气温偏低,雨水较多,特别是连续出现一星期以上的阴雨天气,如果碰上中、晚稻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中、晚稻稻曲病就会大发生。 对祁东县2004-2008年连续5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不同年份8月中、下旬雨日、降水量和旬平均相对湿度,影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如2004年8月中、下旬平均温度26.67℃,降雨日数13天,降水量131.9mm,旬平均相对湿度78.49%,属大发生年份;2007、2008年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5、2006年属中等发生年(见表1)。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与破口至抽穗期的雨日、雨量密切相关。如2004年衡山县种植中稻红莲优6号,由于播期不一,破口至抽穗期没有遇雨,发病轻微;破口至抽穗期碰上下雨,发病严重。又如2004年,衡南县种植中稻两优培九,破口至抽穗期雨量分别为128.7mm、90.4mm、46.7mm时,病情指数分别为32.23、11.29、5.08。常宁市2004年种植冈优22,作中稻栽培,破口至抽穗期雨日8天,降水量22.8mm,病穗率5%,病指1.39,发病程度比作晚稻栽培的要严重(见表2)。
1.3 肥水管理是影响稻曲病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
氮肥用量大,偏施、迟施氮肥,田间长期灌深水,造成禾苗贪青、嫩绿、披叶、通风透光性差,田间湿度大,稻株抗病力减弱,容易诱发稻曲病。相同的品种,相同的播种期,不同的肥水管理,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不同。祁东县植保站2004年9月26日调查洪桥镇5丘培两优慈四,均于5月22日播种,亩施纯氮14、12、10kg,百穗病粒数16.4、7.9和4.8。耒阳市调查南京乡6丘培两优慈四,相同品种、同一播期、肥水条件不一的稻田,肥力好的稻田病穗率17%,病指7.6,肥力差的稻田病穗率1.1%,病指0.3。施肥水平高的发病重,施肥水平低的发病轻。施用硅酸钙可减轻发病。
1.4 部分农民对穗期病害防治意识淡薄,防治不及时,未能在破口期、始穗期两次用药,或减少防治次数,未使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导致防治效果下降
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户对及早预防稻曲病观念淡薄,很少进行专门防治,仅仅在防治纹枯病时进行兼治,且在防治时间上与稻曲病防治时间不吻合,用药不对口,药量不够,导致防治稻曲病效果差。在调查了解的农户158亩中、晚稻面积中,应重点预防稻曲病的达102亩,实际上有意识防治稻曲病的只有28.1亩,占17.8%,正好在破口前7天左右和破口期施药防治纹枯病时,对稻曲病有一定兼治作用的39亩,占24.7%。由此可见,农民不重视防治稻曲病是该病暴发成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稻曲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强化监测预报的基础上,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措施。
2.1 农业防治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尤其是减少红莲优6号等高感稻曲病组合的种植面积。二是及时处理稻草及菌渣,减少初侵染源。对稻曲病发生严重的田块,要求农民就地处理稻草,深耕将菌核埋入土中,及时打涝厚垣孢子和田间病原物,以减少稻草和稻田内的菌源。三是合理安排播插期,栽培避病,使危险生育期与多雨天气相避开。四是合理密植,对超级稻大力推广宽窄行栽培技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五是合理施肥,科学管水。在施肥上,要以有机肥为主,稳氮、补磷、增钾。早稻每亩以施用纯氮8kg、磷肥30kg、钾肥7.5kg;晚稻每亩施用纯氮10kg、钾肥7.5kg为宜。在管水上,实行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壮籽的科学管水方式,够苗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稻曲病的发生。
2.2 化学防治
针对目前我市推广的两系杂交稻大多数为感病品种,及早预防稻曲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第一次施药时期,水稻破口前5-7天,第一次施药后7-10天施第二次药。
2.2.1 不同药剂种类、不同药剂使用量、不同药剂使用次数对稻曲病的防效试验
为探讨好力克(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爱苗(先正达中国投资公司生产)对稻曲病的防效,我们于2005年7-9月在祁东县风石堰镇紫冲村徐仓富家责任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田面积3亩;供试组合为籼型、大穗高产杂交稻红莲优6号;4月21日播种,5月21日移栽,亩栽9109蔸。试验共设13个处理,即施药两次设7个处理。施药一次设6个处理。施药两次处理为:①43%好力克SC,每亩次用8ml;②43%好力克SC,每亩次用10ml;③43%好力克SC,每亩次用12ml;④43%好力克SC,每亩次用15ml;⑤30%爱苗EC,每亩次用15ml;⑥20%三唑酮WP,每亩次用100g;⑦空白对照(喷同量清水)。施药一次处理为:①43%好力克SC,亩用8ml;②43%好力克SC,亩用10ml;③43%好力克SC,亩用12ml;④43%好力克SC,亩用15ml;⑤30%爱苗EC,亩用15ml;⑥20%三唑酮WP,亩用100g。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共39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0平方米,稻田四周留有保护行,小区间作埂相隔,以防药剂相互干扰。施药日期:施药两次处理于7月24日施第一次药,7月31日第二次施药;施药一次处理于7月24日施药一次,每亩药液量45kg。药效调查:采用平行线式取样法,每小区分别调查记载50丛禾的病穗和病粒,计算病穗率和病粒率。考种测产:9月7日对施药两次7个处理的21个小区理论测产取样,9月8日至20日室内考种,9月15日收获时单收单晒,测定实产。
2.2.2 好力克、爱苗对稻曲病防效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药剂的防效。43%好力克SC施用两次,每亩次用12ml、15ml,防治稻曲病效果分别为92.69%、93.69%;30%爱苗EC,施用两次,每亩次用15ml,防治稻曲病效果为92.02%。②同一药剂不同使用量的防效。43%好力克SC于水稻破口前7天、破口期各用药一次,每亩次用8ml、10ml、12ml、15ml,防治稻曲病效果分别为83.71%、88.37%、92.69%、93.69%。③同一药剂施用两次比施用一次防效好。用43%好力克SC防治稻曲病,每亩次用8ml、10ml、12ml、15ml,施药两次防效比施药一次防效分别提高27.58%、27.92%、18.95%、13.96%。30%爱苗EC,每亩次使用15ml,施药两次防效比施药一次防效提高5.98%。④20%三唑酮WP,亩用100g防治稻曲病,无论施用两次或一次,其防效均低于好力克、爱苗的防效(见表3)。
2.2.3 好力克、爱苗防治稻曲病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43%好力克SC,每亩次用8ml、10ml、12ml、15ml,施药两次,稻谷产量分别提高3.96%、5.93%、7.35%、8.57%;30%爱苗EC,每亩次用15ml,施药两次,产量提高8.24%;20%三唑酮WP,每亩次用100g,施药两次,稻谷产量减少3.08%。通过对各处理区穗部性状的考察分析,好力克、爱苗增产原因主要提高了结实率(结实率提高幅度2.0%-6.4%),其机理延长了水稻功能叶的寿命,调节内源激素在水稻植株内的分配,打破了“顶端优势”,促进了平衡灌浆成熟。三唑酮使用两次,产量比对照的还低,主要抑制了生长点,导致结实率下降。
2.2.4 好力克、爱苗对水稻纹枯病有兼治作用,且三大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在中、晚穗期每亩用43%好力克SC24ml,30%爱苗EC30ml防治稻曲病效果良好,同时,能兼治水稻纹枯病,它们对水稻纹枯病防效分别为84.15%、83.47%。用好力克、爱苗防治水稻穗期病害,每亩用药成本14元,用工费10元,合计防治成本24元。每亩挽回稻谷损失44.6kg,折币64.22元,除去防治成本后,每亩为农民增收40.22元。与此同时,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降低了曲霉对稻谷的污染,提高了稻米的品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作者简介:高冬梅,女,1972年出生,大专毕业,湖南省祁东县农业局工作,  副站长,农艺师
                  
关键词:原因分析措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