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粮食持续安全要依靠七大措施

2010-02-20 16:55:22 作者:左瑞祥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确保粮食持续安全要依靠七大措施
 作者:左瑞祥 来源:民建中央网站   2009-10-14 08:22:00
 
 
  2004年以来中央出台“免税、提价、补贴”等惠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产生了激励作用,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生产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1、水稻“双改单”面积在扩大。
 
  据调查观察,近几年来水稻双季改单季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城郊、镇郊和交通沿线表现得比较突出。据对农户的访问和调查,“双改单”的趋势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2、耕地出现零星抛荒现象。
 
  这种情况主要在城镇附近表现得比较突出,一是耕地被征用以后,既没有建房,也没有耕种,闲置的比较多,二是近年来有不少农户为了腾出时间外出打工, 远郊也有少部分农户的责任田另星抛荒,有的甚至抛荒多年,长出柴草的有之。
 
  3、移栽改直播的栽培方式,降低了单产,减少了总产。
 
  移栽改直播的栽培方式,缩短了水稻生长时间。因为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季节是相对固定的,直播栽培省去了早晚稻重叠生育期30-35天,直播栽培方式必须选用的早晚稻品种都是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而生育期的长短与产量高低成正比例关系,从理论上讲双季直播水稻一般亩产在650公斤左右,而双季移栽水稻一般亩产在800公斤左右,双季直播的单产比双季移栽的单产要低150公斤左右。所以说移栽改直播的栽培方式,降低了单产,减少了总产。
 
二、原因分析:
 
  1、种粮比较效益低
 
  由于种粮的比较效益低,农民不会对土地实行精耕细作,不求高产量,也不求高质量,只求有饭吃。据衡南县农业局的调查测算,种植一亩早稻的收入为267.3元,每个劳动力收入为24.3元,种植1亩中稻的收入是386.8元,每个劳动力的收入为35.16元,种植1亩晚稻的收入是346.7元,每个劳动力收入为31.5元。而从2006年开始每个劳动力外出打工每天的工资,技术工可以达到100元,普通工也能拿到70—80元,是在家种粮的2倍有余。因此农民对种粮已经没有积极性。
 
  2、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
 
  以衡南县为例,该县共有农村劳动力46.6万个,外出打工的劳动力达到27万个,在家种田的只有19.6万个,且大多是老弱多病和妇女劳动力在家,平均每个劳动力要耕作4.3亩,如果算两季的话,人均耕种达到8亩,根本就耕作不过来。,再加上还有些在家的劳动力不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这样从事农业劳动的劳动力就更少了。
 
  3、因客观条件限制不能耕种
 
  一是因水利设施损坏,缺乏灌溉条件的,如尾灌区、天水田、高岸田。二是多年来遭受洪水灾害的沿河两岸稻田。三是已经被洪水毁坏的农田。
 
  4、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一些举家外迁和劳动力不足的种粮户,因为不是靠种粮来维持生计,对责任田种与不种无所谓,流转给他人耕种要价太高,除国家的各种补贴自己享受外,每亩还要100—150元的租金不等。租金太高导致承包风险变大,如衡南县宝盖镇龙丰村的两个大户因为2008年的早稻受到大风的影响而倒伏,再加上租金太高,早稻出现亏损。以上因素导致很多稻田没有流转出去,于是出现了抛荒现象。
 
  此外,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流转市场比较混乱,流出与流进的双方很难达成协议,阻碍了土地流转,此外政府也没有出台对承包的耕地不耕种也没有处罚措施,村组干部对这样的农户也无可耐何。
 
  5、种粮补贴变成了稻田补贴,农民意见很大,影响了种粮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的粮食补贴政策,名曰为粮补,可是现实中补贴的发放方式是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土地承包户,不管他种与不种都给予补贴,其结果是种粮的得不到补贴,而不种粮的享受了补贴,这种不切实际盲目的补贴方式非但没有激励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相反还养成了部分农民的懒惰习惯,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本瓦解,科技兴农成为一句空话
 
  据调查衡南县乡镇农技站有农技人员312人,全年财政拨款为159万元,人均只有5096元,是公、检、法部门人员经费的五分之一,是行政人员经费的四分之一、是乡镇财政人员经费的三分之一,不到县平均人头经费的二分之一。如此拮据的经济状况,迫使农技人员不得不放弃农业技术的推广而去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和外出打工。312人中有118人外出打工,占37.8%,剩余的就在家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来弥补经费的不足。此外更没有经费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已经是网破、线断、人散。一些能够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没法推广,科技成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三、建议
 
  1、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2009年国家公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早稻为90元/50公斤,中稻为93元/50公斤,晚稻为95元/50公斤,虽然比2008 年高了15%,但这个价位还不足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此粮食收购价格还需继续提高。
 
  2、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
 
  政府要出台统一的,规范的土地流转政策,不能让不种粮的坐享其成,要让种粮的得到实惠,促进土地有序快速流转,尽快实行规模化经营。要让80%农户的土地流转到20%农户手中去,一方面要做好80%农户生活安置保障工作,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帮助接受土地转移的农户改变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让从事农业经营者有钱赚。
 
  同时政府还要出台耕地抛荒的处罚措施,让那些懒惰的人得不到实惠,从而从根本上遏制耕地抛荒。
 
  3、实行“谁种粮补贴谁”的粮食补贴政策
 
  粮食补贴的初衷应该是激励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可现在这种粮补资金的发放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建议政府下一个文,改变粮补资金的发放方式,实行“谁种粮补贴谁”的粮食补贴政策,从逻辑上也是符合情理的。
 
  4、加大农机补贴额度,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
 
  要建设现代农业,就要实行规模化经营、就要降低生产成本、让从事农业经营者有钱赚,就必须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用现代机械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改变人工耕作的现状。此外,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过度转移和从事农业劳动很辛苦,再加上野外劳动环境恶劣,年轻一代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时代也迫切需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因此,国家就要出台推进农机化水平的相关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要拨出专款,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机购置补贴,补贴的额度要达到农机价款的50%以上。
 
  5、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业要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就必须要大力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整理,重点是搞好水利建设、农田排灌渠系和机耕道建设,确保80%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和便于机械耕作。中央要制订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整理计划,各级政府财政每年要重点安排较大数额的资金,并将国土开发和整理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烟水配套资金、商品粮基地建设资金等,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争取用20年的时间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好,耕地整理好。
 
  6、要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加快发展种粮大户
 
  当前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农民不会在这3-5亩面积的稻田里来做致富的文章,因为文章做得再好,也不能致富,大多数农民不求高产量,只求有饭吃就足矣。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规模化经营大户是以种粮为主要手段来聚集资本,他们就会运用多种综合措施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达到提高种粮综合效益的目的。因此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就能够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7、对基层农技队伍尽快实施改革
 
  当前,县乡农技推广部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也很复杂;诸如机构不稳定,人员雍肿,非专业人员增多,队伍素质下降,待遇不公平,经费严重不足,养老保险没着落,农技人员工作不安心、不积极等等问题。导致农技推广工作明显削弱,直接影响农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必将动摇农业基础这个根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省要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工作,现在距完成改革的时间又过去了两年,改革仍不见动静。因此建议尽快采取改革措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编制数额,堵塞随意进人的漏洞,分留雍肿的富余人员;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走上正常的运转轨道。编制人员一旦确定,要给足正常待遇,并安排一定数额的推广经费,做到不但有钱养“兵”,还得有钱“打仗”。使农技队伍尽快恢复生机和活力。并把待遇和经费以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政策性文件或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下来,以确保农技人员的待遇可持续得到保障。
 
  在我国粮食即将出现安全问题之际,国务院采取免税、提价和补贴的措施较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固然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最终要确保粮食的持续安全要依靠以上七大措施进行科学地组装配套,才能真正促进农业持续不断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七大粮食措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