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朝安副部长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02-20 18:29:55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危朝安副部长在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日期:2007-06-22 16:11 作者: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五日)
 
同志们:
 
  当前,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正面临着两大灾害的影响,一个是洪涝等气象灾害,另一个是病虫等生物灾害。两大灾害交织发生、交互作用,对今年水稻稳定增产和全年粮食丰收构成严重威胁。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深入分析今年生物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发生形势,切实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全面启动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有效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扩散,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根据孙政才部长提出的工作要求,我部决定召开这次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现场会。这次会议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部召开的第一次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会议,是我部首次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的一次动员会。这次会议在广西召开,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是广西是双季稻产区,也是水稻“两迁”害虫从国外迁入我国的第一站,其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全国的开端,在这里研究水稻病虫害发生形势和防控工作,有利于部署、动员和指导其他省区的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二是广西地处沿海、沿边地区,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流、物流进出境的主要通道,也是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主要路径,是我国植物疫情阻截带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这里启动阻截带建设很有意义。三是广西刚刚遭受了一场洪涝灾害,在积极防控水稻病虫害同时,抗洪救灾、恢复生产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是我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立足抗灾夺丰收的活教材。昨天上午,大家现场观摩了广西自治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场;昨天下午,3位专家就稻飞虱、稻螟虫、稻瘟病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和重大植物疫情的发生规律、发生形势及防控对策等,作了非常精彩的专题报告;今天上午,有关省(区)就今年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以及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作了典型发言,会议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对我们深化认识植保植检工作,科学地开展水稻重大病虫和重大检疫性病虫防控工作很有帮助。可以讲这次会议安排紧凑,主题鲜明,必将起到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推动工作的目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措施
 
  由于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迁飞性、流行性、钻蛀性重大病虫害连年暴发,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呈加重危害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水稻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提高水稻单产水平的潜力所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结果,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在不防治的情况下,上世纪60年代为害的产量损失率为34.3%,目前已达到42.1%。目前,我国已将水稻病虫害损失率整体控制在8%左右,每年全国仍因病虫为害损失稻谷290亿斤左右。实践证明,病虫害是可防可控的,在现行条件下,将单个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整个病虫害为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把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每年可挽回稻谷损失100亿斤以上,提高水稻单产25斤以上。由此可见,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单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的最直接、最有效措施之一。
 
  从最近各地上报和这次会议大家交流的情况看,今年水稻“两迁”害虫呈大发生态势。一是迁入时间早,迁入数量大。迁入期比上年早10-15天,有的提早20-30天,迁入虫量一般是上年同期的1-3倍,有的达5倍以上。二是繁殖速度快,田间虫量大。华南、西南和江南大部分地区田间虫量超过了防治指标,局部地区达到20年来同期最高水平。三是褐飞虱比例高。今年褐飞虱比例显著高于去年和常年,部分地区已达30%-40%。四是发生范围广。发生区域与去年同期相比,向北扩大了2个纬度。与此同时,稻螟虫、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等也相继发生,预计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发生面积将达13.4亿亩次,发生区域涉及华南、江南、长江流域、江淮以及北方稻区20个省(区、市)。由此可见,今年水稻病虫害发生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非常艰巨,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一定要充分认识今年水稻生产对全年粮食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一定要充分认识搞好病虫害防控对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作用,务必增强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一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二要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三要强化体系,保障投入;四要专业防治,群防群治;五要降低危害,控制损失,力争将病虫害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落实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落实预案,完善机制。各级农业部门要及时、主动向党政领导报告重大病虫发生情况,争取当地政府加强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尽快成立政府领导牵头的组织指挥机构,制定和完善防控预案,强化应急处置措施,形成认识统一、信息畅通、反映灵敏和上下协调一致的良性应急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属地责任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工作督导。在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关键时期,要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逐级督导防控工作,检查组织领导、责任机制、资金物资、技术措施等落实情况。
 
  二是加强监测,备好药械。近年来,病虫害在一些地区暴发成灾,有其客观原因,但思想准备不足、监测调查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植保机构,加大水稻重大病虫监测调查力度,及时发布预报信息,大力开展病虫电视预报,指导农民科学防治。为了掌握各地病虫防治动态,我部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在水稻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实行值班制度,每5天上报一次情况,突发情况要立即上报。此外,农药、药械也是影响病虫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各级农业部门要提前搞好有效防治药剂和先进施药器械的筛选推荐,引导广大农民选购高效低毒农药,指导农药经营者搞好适销对路的农药供应,确保病虫害防治季节主治药剂、药械不脱销断档。要认真贯彻《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要求,加强对农药的监督管理和使用指导,定期开展农药市场监督抽查,并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和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
 
  三是加大投入,统防统治。最近,我们与财政部进行了沟通和协调,争取增加今年中央财政的水稻重大病虫防治补助资金。在这里,我就资金使用问题强调三点:一要严格界定资金使用范围。各地要按照去年财农两部联合下发的《中央财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资金使用。按规定,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只能用于防治所需农药、机动喷雾(烟)机、燃油、雇工和劳动保护用品支出的补助,不能支出其他任何费用,要坚决杜绝2005年个别省防治补助经费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再次发生。二要着力推行统防统治。大力发展多元化、社会化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的专业防治。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统防统治所需药剂、药械和燃油的补助,切实做好应急防控物资的储备,努力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整体水平;三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的支持。针对今年稻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严重发生的形势,中央财政可望增加防治补助规模,各地也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尤其要配套解决病虫监测预报和试验、示范、培训、宣传等工作经费,确保病虫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
 
  四是突出重点,集中抓“三虫两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我们通常所称的水稻“三虫两病”,具有迁飞性、流行性,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重,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的重大病虫害。各地要以“三虫两病”为防控重点,兼顾本地区局部重发的其它病虫。就不同地区而言,华南稻区要以“两迁”害虫和穗茎瘟为防控重点;西南稻区要以稻飞虱和稻瘟病为主控对象;江南、长江中游稻区前期要重点防控水稻螟虫和“两迁”害虫,中后期要重点防控稻瘟病;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前期要重点防控水稻螟虫和条纹叶枯病,中后期要重点防控“两迁”害虫;东北稻区要重点加强稻瘟病和水稻螟虫的防治。就不同病虫而言,稻飞虱要采取“压前控后”的策略,抓住卵孵高峰期和低龄若虫盛期施药,压低前期世代群体,控制主害代群体。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要抓住卵孵高峰期防治,将其消灭在钻蛀和卷叶之前。稻瘟病要在水稻孕穗、破口期施药,积极防治叶瘟,预防和减轻穗颈瘟发生。纹枯病要抓住分蘖盛期和拔节期两个关键时期,及时喷药防治。条纹叶枯病要采取“治虫防病”的策略,通过及时防治灰飞虱,切断病毒传播链,控制病害流行。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什么病虫,就防治什么病虫;什么病虫发生严重,就重点防治什么病虫。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联防联控。虽然迁飞性、流行性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受多因素影响,但它们都有其发生源头和传播路径,尤其是“两迁”害虫,源头在国外,一年多次迁入,并在国内快速繁殖和来回迁飞,省区间相互影响、互为源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源头治理和区域合作,实行联防联控。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把水稻“两迁”害虫监测与防控纳入与有关国家农业合作与交流的项目内容;另一方面,要组织跨省区联合监测,建立统一的监测网络,科学布局监测网点,组织开展定时、定点的联合监测,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的病虫测报机制,随时掌握虫情动态和传播路线,及时指导防控工作。华南、西南稻区是境外虫源迁入我国的第一站,也是进一步繁殖、迁入江南和江淮稻区的主要虫源地,这些地区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采取农业、物理、化学等综合措施,加大早稻“两迁”害虫防控力度,努力压低繁殖和迁出数量,减轻其他稻区的防治压力。长江流域稻区是“两迁”害虫的主害区和秋季向南回迁的虫源地,及时有效的防治不仅可以减轻当地为害损失,而且可以压低回迁数量和来年基数,这些地区也要增强全局意识,根据“两迁”害虫的迁飞规律,按照联防联控的总体要求,积极搞好防控工作。
 
  二、有效阻截重大植物疫情传入扩散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和旅游的迅速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呈加速传入扩散的趋势。据普查,上世纪70年代我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1种,80年代达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近5年新发现18种,2006年又发现3种。马铃薯甲虫、苹果蠹蛾、红火蚁等有害生物的入侵,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出口,有的还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畜健康。其中稻水象甲于1986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后,目前已蔓延到11个省份,每年造成经济损失已达4.5亿元以上。为了有效阻截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扩散,加强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启动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即按照“政府主导、突出重点、依法阻截、科学防控”的工作方针,通过构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有效提升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做到阻截具有预见性、监测预防具有针对性、疫情封锁具有强制性、根除行动具有彻底性,有效遏制重大疫情传入、扩散,确保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贸易安全。建设阻截带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实践证明,强化政府主导和开展群防群治是防控阻截疫情最有效的组织保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涉及行政措施,需要当地政府制订防控预案和防控规划,设立重大疫情防控专项资金,批准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因此必须将重大植物疫情防控上升为政府行为,加强领导,明确各级政府、部门、检疫机构的防控责任,引导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同时,要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将有关植物检疫技术要求、预防知识向社会广泛宣传,使公众了解和掌握有害生物的一般防范措施,实现群防群控。
 
  二是突出阻截重点。首先,要科学划分阻截重点区域。根据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特点、重大疫情的生物学规律和传入途径,重点抓好沿海和沿边阻截带建设。沿海阻截带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省(区、市),沿边阻截带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其次,要根据我国优势农作物生产布局、相关农产品进口来源和流通途径、有关国家和地区疫情动态,分别确定各阻截带的重点阻截对象。沿海阻截带对外重点防范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美等国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内重点防止红火蚁、三叶斑潜蝇、李属坏死环斑病毒、美国白蛾、假高粱、香蕉穿孔线虫、香蕉枯萎病等重大植物疫情扩散。沿边阻截带对外重点防范南亚、中亚、西亚、日韩、欧洲等地发生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内重点防止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芒果象甲、大豆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植物疫情扩散。
 
  三是依法科学阻截。首先,是要成立重大植物疫情专家组,了解周边国家及主要贸易伙伴的疫情发生动态,掌握重大疫情的分布范围;根据风险分析明确重点阻截对象,把握潜在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途径,科学布局监测点,明确防控措施;其次,要强化疫情监测。疫情监测是“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的重要前提,是防控阻截的重要基础。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监测、调查、记录和报告。一旦发现新的疫情,要立即逐级上报,并采取有效的检疫措施进行封锁控制。第三,要严格检疫监管。要科学确定监管目标,明确划定管制区域,强化管制手段。对于疫情发生区,要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严禁相关植物、植物产品及可携带疫情的物品外运。要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市场检查,建立种子种苗和相关货物流向电子档案,完善疫情追溯机制。第四,要开展源头治理。制订详细的封锁控制及扑灭方案,成立防控协作组,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开展跨区域的统一专项治理,实现联防联控。第五,要加强宣传引导。过去我们对植物疫情一直采取内紧外松、严加保密的做法,实施关门防疫,部门和地方对报告疫情顾虑重重,致使植物防疫得不到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关注、重视和支持,许多防疫措施难于落实。因此,必须借鉴“非典”和禽流感的防控经验,依法公布疫情,加强科学引导,使疫情防控得到公众的支持,营造全民防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切实抓好农业防汛抗旱工作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气候已出现了一些历史罕见的异常现象,极端气候灾害强度增加、频率增多、影响增大。从去冬以来的情况看,极端气候灾害已凸现。一是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暖冬明显,持续少雨,致使部分地区干旱持续发展;二是渤海、黄海等部分海域发生了1969年以来最严重的温带风暴潮;三是阶段性强降温雨雪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冻害严重,尤其是3月上旬东北和内蒙古的暴风雪历史罕见,6月6日-9日,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遭受严重的暴雨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造成1300多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20万亩,其中绝收204万亩,因灾死亡76人,失踪13人,直接经济损失47.3亿元,其中农业23.5亿元。
 
  据我部农情调度,今年1月至5月,全国农作物受灾2.59亿亩,其中成灾9570万亩,绝收694万亩。尤其以旱灾最为严重,据统计,全国11个夏粮主产省(区)小麦最大受旱面积1.25亿亩,比上年同期增加8168万亩;因干旱等灾害损失夏粮60多亿斤,比上年增加35亿斤左右。
 
  据中国气象局预测,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重于常年,汛期(6-8月)可能出现南北两支多雨带,南方位于长江中游至华南大部,北方位于内蒙古中部和华北西部,长江中游可能发生洪涝;全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热带风暴个数比常年略偏少,在我国登陆的个数接近常年,但台风强度明显增强,带来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加剧,造成的损失可能较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识到今年农业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工作的艰巨性,切不可麻痹大意。要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救大灾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加大防汛抗旱工作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努力促进今年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各级农业部门要按照《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决不能出现任务不明确、工作不落实的现象。要及时提出和组织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引导农业机械参与抗旱、排涝、抢险和灾后农田恢复等工作,保证救灾备荒种子供应,加强对灾区牲畜、圈舍的免疫、检疫和消毒工作,渔业部门要切实做好渔业船舶和渔民回港避风及沿海养殖人员避险,积极争取灾区恢复生产相关的基本建设项目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二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指导服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与气象、水利、民政、海洋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全面了解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各省(区、市)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情、灾情调度工作,充实人员,强化责任,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反映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和损失等情况,做到重大灾情随时上报,确保灾情信息畅通。这几年,一些省向我部上报农业灾情存在不重视、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希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要认真做好各项应对准备。针对今年防汛抗旱的严峻形势,各地要认真做好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冻害等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台风的防范工作。要根据灾情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特别是对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问题,要考虑得更具体一些、细致一些,要结合农时季节和地区特点,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要切实做好干旱的应对准备,大力推广农田节水技术,有效解决资源性节水问题。四川省去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省农业厅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减轻了旱灾损失;针对今年春季的严重干旱,及时调整应对思路,确立“顺势而为、主动应对、科学避灾、积极抗灾”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早制旱、以旱制旱、以改制旱、以调制旱和以科技制旱,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秧、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覆盖栽培等抗旱技术,变被动抗灾为主动应对,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四川的经验,很有说服力,值得各地借鉴。
 
  四要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近年来,部里和多数省都制定并实施了《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于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严格按照《预案》的规定,根据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及时上报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及时组派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积极落实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帮助灾区做好救灾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五要强化宣传报道。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的宣传,大力推广典型经验,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特别是要在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加强对农民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四、着力推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在粮食连续三年丰收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就粮食安全问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粮食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要深入分析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内外部因素,准确作出判断,着眼长远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我部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积极推进粮食稳定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熟在于秋”,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目前,全国夏粮收获已近90%,早稻和秋粮生产已全面展开。各级农业部门要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早稻和秋粮生产上来,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毫不松懈地抓好全年粮食生产。务必利用当前政策好、市场旺的有利时机,加强信息引导,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务必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北旱南涝、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务必做到一个作物一个作物地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落实,一季粮食一季粮食地算帐,在做好夏粮收储基础上,力争早稻、秋粮季季增产,实现今年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狠抓政策落实。着力抓好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扎实开展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沃土工程等项目建设。要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加强项目落实与科技推广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良种补贴与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订单生产和种子基地“四挂钩”的运行机制,促进良种补贴与产业化紧密衔接。要加强项目监管,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办法,加大重点项目抽查,探索开展项目效能监督,确保政策效益的充分发挥。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扩大项目政策规模,进一步完善粮食重点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要狠抓高产示范。在耕地面积减少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产水平。按照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的安排,今年我部在13个粮食主产省(区)和2006年受我部表彰的200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建设400个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大力开展“6789”高产示范活动,即集中连片地创建亩产600公斤的小麦、700公斤的单季稻、800公斤的玉米、900公斤的双季稻万亩示范片。同时,在玉米主产区组织实施玉米高产竞赛活动。通过高产示范和竞赛,挖掘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为大面积推广集成组装配套栽培技术模式,积极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将品种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每个示范片要制定具体的技术工作方案,实行技术承包负责制,强化技术指导与培训,搞好测产和评估,及时总结推广增产技术模式。我部计划于9月份召开玉米高产示范现场会,展示示范成果,推广增产模式。
 
  三要狠抓技术推广。要针对不同作物特点,找准制约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采取最直接、最有力的技术措施,推动粮食生产上台阶、上水平。今年3月份,我部下发了加快玉米生产工作方案,提出“一增四改”,即增加合理密度,改种耐密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科学施肥,改人工作业为机械化作业,各地行动迅速,广泛开展宣传培训,目前玉米生产发展势头很好。下一步,部里还要下发加快水稻生产工作方案,通过“一增四推”技术措施,即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推广统防统治、推广配方施肥、推广机械化,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各地要根据我部的要求,按区域和作物明确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抓住基层技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机遇,积极探索农民需要的技术推广形式,构建“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农户”的技术指导网络,切实加强社会化技术服务,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
 
  四要狠抓生产布局调整。针对大米平衡偏紧,玉米、马铃薯需求增长快的情况,各地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下大气抓好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高产粮食作物的生产。水稻要适度扩大东北地区粳稻面积,继续恢复南方地区双季稻面积;玉米要在麦收之后,提高机械化播种比例,稳步增加面积;马铃薯要扩大南方冬闲田和西北、西南适宜地区的种植面积,抓好脱毒繁育等关键措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
 
  五要狠抓耕地质量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按照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的目标要求,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稳定在15.89亿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8亿亩。通过实施沃土工程、优粮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土肥新技术集成转化示范基地和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为依托,加快耕地质量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和土肥新技术推广,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全面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大力开展农田节水活动,通过推广灌溉节水、旱作节水、生物节水等科学用水措施,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
 
  六要狠抓机制创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靠市场、靠政策,还要靠工作推动。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做法经验,把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导转化为方法和制度,努力建立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坚持部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和部领导粮食生产联系点制度,制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体系、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考核验收与奖励办法,年底对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粮食生产大户实行表彰。要加强工作督导,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督促落实各项措施。要开展专家巡回指导,组织专家指导组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培训和指导服务。要加强信息引导,利用新闻媒体,及时发布粮食市场、政策、技术、品种信息,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要加强示范引导,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召开现场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要建立沟通渠道,加强与统计、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交流情况,增进理解,统一口径,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同志们,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下半年要召开党的“十七大”,明年要举办奥运会,夺取今年水稻丰收,减轻疫情灾害损失,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的思想,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水稻重大病虫防控和重大植物疫情阻截,放在农业工作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实现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