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模式和运作机制探索

2010-03-01 08:16:41 作者:唐春生 来源: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模式和运作机制探索 
 
唐春生 
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衡阳市地处湘中东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耕地总面积445.8万亩,其中水田397.2万亩,旱土48.6万亩。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60万,农村劳动力317万,农业从业人员203万。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00万亩,其中粮食生产面积800万亩,粮食总产320万吨左右。水稻面积700万亩左右,稻谷总产300万吨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数量大、防治难和造成损失大等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我市在总结以往统防统治工作经验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试点示范,并逐步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9年,全市成立和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139个,组建机防队543个,从业人员6412名,已购置担架式大型机动施药器械351台,购置背负式机动喷雾器4055台,完成专业化防治总面积108.0394万亩,专业化防治服务范围覆盖水稻、柑桔、棉花、蔬菜、茶叶、水果、黄花菜、烟草等作物。全市今年仅专业化防治一项为农业节支增收11799.15万元。

一、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全面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业化防治显现出以下特点:
      1、专业化防治主体多元化。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和土地流转的相互促进,催生了一批高效产业,也激活了植保专业化防治市场。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生产专业大户、农药经销商、农药生产企业等进行农业生产领域,成为推动植保专业化防治的重要力量,专业化防治主体出现了多元化。如湖南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衡阳县台源镇租赁、合股经营稻田3050亩,涉及7个村、55个组、575户、2016人,全部种上水稻,实行专业化防治。该公司已购置动力机械21台,手动药械40台,机防服务队员31人,日防治面积1040亩,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示范典型。
      2、专业化防治形式灵活。随着专业化防治主体的日趋多元化,专业化防治形式也更加灵活。目前,我市专业化防治有全程承包服务、代治服务、战役承包服务三种形式。据统计,全市共完成全程承包服务面积96.8406万亩,代治服务面积7.0138万亩,战役承包服务面积4.185万亩,分别占专业化防治总面积89.63 %、6.49%和3.88%。其中以全程承包服务形式为主,代治、战役承包服务形式占比偏低。
      3、专业化防治范围不断拓宽。专业化防治已从传统的粮油作物病虫防治,向经济作物病虫防治领域拓展。其中棉花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1.415万亩,占专业化防治总面积1.31%;柑桔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2.1537万亩,占2.0%;烤烟、蔬菜病虫专业化防治面积9.9459万亩,占9.21%,经济作物专业化防治比例不断增大,且呈上升趋势。
      4、专业化防治规模逐年扩大。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幅度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土地流转中,不少经营主体的规模都在几十亩以上,有的多达几百亩、上千亩,农作物病虫害全部实行专业化防治。如衡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成功地流转了荣恒镇新屋、南湾、相塘等6个村52%的土地,共计2246亩,流转期限为10年,今年种植双季稻4000亩,油菜2000亩,全部实行专业化防治。衡南县专业化防治规模逐年扩大,防治面积已由2005年的536亩,2006年的8960亩,2007年的16107亩,2008年的63832亩,发展到2009年的33.36万亩;专业化防治队由2005年的2个,2006年的22个,2007年的25个,2008年的31个,发展到2009年的122个,从业人员达到1800余人;背负式先进施药器械由2005年的15台,2006年的176台,2007年的238台,2008年的397台,发展到2009年的812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由2008年的13台发展到2009年的118台。随着专业化防治规模不断扩大,大大提升了我市应对重大病虫害的应急防控能力。
      5、专业化防治行为日益规范。我市专业化防治多由农民自主自愿完成,行为也日益规范。各县市区专业化防治组织依靠当地乡(镇)村支持,与农户签订专业化防治服务合同。如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流转的3050亩耕地,与流出的每户农户都签订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合同,并经乡镇经管站进行了合同鉴证。2009年,全市共签订了专业化防治合同38万余份。
      6、专业化防治效益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又一次让农民得到了实惠。2009年,我市实施专业化防治节省农药费用1980.476万元,节省人工费用1614.35万元,作物增产创造效益8204.324万元,合计节支增收11799.15万元;专业化防治平均每亩节支增收109.21元,农村人平增收21.07元。据衡南县植保部门调查,实行专业化防治与常规防治相比,防治效果平均提高5%—10%,每亩每季平均减少用药1.4次,每亩节省用药21.3元,节省用工24元,增加产量82.5公斤,亩平节支增收达190.5元。在专业防治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深水灭蛹、保护蜘蛛等天敌,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虫,二化螟性诱剂防治二化螟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农药污染,减少了农民施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生产生活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有效解决了我市植保机械化程度低,农民防病治虫难题,提升了植保应急防控能力;有力地打击了开大处方、乱开处方的坑农害农行为,规范了农药行业的经营行为。

二、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为保证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市里成立由市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农业局、农经处、财政局、农机局、工商局、民政局、粮食局、银行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农业局。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明确专业负责,专班专抓。二是明确了工作责任。各部门各单位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方案;三是强化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将专业化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和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办法,积极指导、帮助和支持专业化防治工作,共同促进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各县(市)区在专业化防治方面加大投入,是专业化防治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全市累计投入专业化防治资金443.1万元,其中本地财政投入62.5万元,农业部门投入110.6万元,服务组织投入270万元,扶持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市、县农业部门积极协调农机补贴,确保专业化防治组织购置机械能足额补贴到位;各地在安排粮食发展资金、新型农民培训、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等涉农资金时,重点支持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购置先进药械设备和开展示范、培训等工作。如衡阳县投入专业化防治经费50万元,其中药械补贴投入30万元,工作启动经费15万元,宣传、培训、资料等经费5万元。祁东县投入专业化防治资金31.3万元,该县农业局在购机补贴30%的基础上,再追加给农户20%的购机补贴。衡南县从粮食奖励资金中拿出5万元为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耒阳市财政局下拨了3万元专业化防治经费,用于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各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将专业化防治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推行激励机制,对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专业化防治合作服务组织和机防队的工作积极性。
      3、积极营造专业化防治氛围。早宣传、早发动、早部署、早落实,是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又一特点。春节出宵不久,各县(市)区组织召开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会,落实全市的专业化防治目标任务。衡南、衡阳、祁东、衡东、常宁、耒阳等县(市)人民政府、农业局和衡阳市农业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施方案》、《病虫专业化防治手册》,邀请省、市植保站有关领导授课,邀请厂家技术员现场讲解和演示机械操作,全市共办专业化防治培训班170期次,参加培训人数达10651人,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电视讲座、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在全市形成了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在3月份专业化防治集中宣传月活动中,全市共悬挂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横幅728条,张贴宣传标语6000余条,发放专业化防治光盘4020张,播放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电视公益广告40余其次,有力地促进各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6月份,衡阳电视台、衡阳日报对我市专业化防治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6月29日,全市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在祁东隆重召开,受到了省农业厅总农艺师刘年喜、省植保站推广研究员唐会联、药械科尹科长的一致好评,从而推进了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4、加强对专业化防治工作的管理。一是强化建档管理。各县(市)区植保植检站对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明确了每个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区域、法人或牵头人姓名、联系电话、专业人员情况、所在村组专业队队员及机动药械持有量,专业机手培训落实情况以及技术信息来源渠道等。二是强化合同管理。督促各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签订好服务合同。合同内容包括: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服务方式、农药来源、收费标准、服务纠纷仲裁处理等。三是强化制度管理。各县(市)区植保站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帮助和指导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产办法,对服务过程和防治效果进行监督,及时解决专业化防治中出现的问题。

三、取得初步成效的原因
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通过三年尝试,从目前发展来势看,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
      1、专业化防治主体资源优势明显。参与专业化防治组织有经济实力,声誉好,自身资源优势明显。如安邦公司作为农资流通的龙头企业,公司经营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服务的对象是“三农”,并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公司利用自身农资销售优势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实行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科学化种植,既稳定了自身主打产品的固定销售网络,又挖掘了专业化防治新的利润增长模式。
      2、防治机手有了可靠稳定的收入。湖南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三个专业合作社组成,第一个是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合作社;第二个是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第三个是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合作社。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承接签订合同的3050亩稻田病虫防治技术服务和施药作业,以及附近没有进行土地流转2000亩水稻病虫害防治。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每亩施药一次付工资12元加奖励提成,奖励提成是指在确保防治效果达到规定标准的情况下,公司农作物病虫防治成本(农药成本和误工成本)比当地农户防治病虫成本节约部分,其中50%奖励给专业化防治合作社。在不需要防治病虫时期,上属公司再把一些零星农活以计件方式灵活承包给专业化防治合作社,机手还可参与机耕、机插和机收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操作。安邦公司与机手签订了用工合同,明确双方职责,并制定了与绩效挂钩的报酬制度,充分调动了机手的生产积极性。
      3、形成了多部门的联动机制。省植保植检站确定了2009年为专业化防治年,以专业化防治带动其他植保工作,制订了目标任务、工作方案、经费支持、督查考核办法,定期进度通报,组织现场观摩,分层次、分阶段调研专业化防治工作;市植保植检站狠抓了专业化防治的组织调度、药剂推荐,所有药剂都要先试验后示范推广应用,确保专业化防治农药对路有效;县植保植检站制订防治技术方案,并派员亲临指导防治工作。省、市、县三级植保部门提供了技术、经费支持,加上当地村级基层组织、农经局、农机局、农业局等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促进了专业化防治快速发展。
      4、三位一体的和谐防治氛围。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村干部、农民各自发挥所长,在专业化防治过程中相互协作,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三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一个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支持、有机统一的联合体。
目前,我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已初见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我市流转土地未能形成大连片,给机械化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专业化防治分散、效益偏低;二是机手劳动强度大,接触的是有毒物品,保障措施不到位;三是新型施药器械维修滞后,厂家售后服务待加强;四是损失和赔偿标准制定,难遂农民心愿;五是实际防治面积大于合同面积,机防承包不合算;六是部分机防队偷工减料,影响了防效;七是专业化防治偶发因素难以控制,全程承包的风险依然存在。

四、几点启示
历经三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专业化防治的新路,值得我们总结推广和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引发了对我市当前专业化防治工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示一:讲究农企双赢是做好专业化防治的前提。专业化防治必须实现农民和企业双方获利。一方面,农民把病虫防治任务交给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可避免乱用药,盲目加大药量和成本,同时农民自己外出打工,还可增加非农就业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从专业化防治中增效。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防治合同,由企业统一采购农药,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检查防治效果,提高了防治效率,节本增效明显。通过政府对专业化防治组织购机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一批龙头企业和种粮大户得以发展壮大。
      启示二:加快土地流转是实现专业化防治规模化的关键。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规模农业的出现,导致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种植能手、龙头企业集中,从而也加快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步伐,也扩大了专业化防治的规模。土地流转要坚持因地制宜,做到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防治也应注意循序渐进,防止大起大哄,贪大求全,盲目冲动。通过专业化防治,大力引导各种技术人才,各类社会资本和各级服务组织踊跃进入病虫专业化防治领域,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有序良性竞争。随着土地流转步伐的加快,预计明年有更多的农户要求参与植保专业化防治。
      启示三:稳定机手队伍是发展壮大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根本。专业化防治是一项高投入、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要求机手年轻知识化、懂植保技术、会熟练操作机械,职业道德各方面要过得硬。同时,要保证机手有稳定的比较高的收入,才能稳定机手队伍,发展壮大专业化防治组织。一是要引导机手进入农业生产机械化全过程。除机防外,机手还要懂得机耕、机插、机收等机械操作,成为农业机械操作多面手,增加业务量;二是引导机手加盟种子、肥料等农资的联购分销,拓宽服务面,千方百计提高专业化防治机手的收入;三是对操作机手购置防护装备,并免费为他们购置人身意外保险,为专业化防治解决机手的后顾之忧;四是对专业化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机械原理和操作,成为出色机手,提高合作组织机防服务能力。实践证明,稳定机手队伍,这是湖南安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衡南泉湖农技农机专业合作社、冠市东冠农技农机专业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启示四:做好配套服务是搞好专业化防治的保障。一是借助政府的行政能力推动专业化防治。各级政府要研究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干部创办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专业化防治领域;二是积极开展专业化防治服务。市、县、乡三级要依托农业植保部门,完善测报信息服务网络,为专业化防治提供病虫信息发布、防治药剂推荐、专业化防治合作组织资格审查、各类病虫害防治效果认定标准和损失赔产办法的制定、药害鉴定和防治效果纠纷仲裁等;三是加大部门扶持力度。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农业、财政、工商、民政、税务、银行等涉农部门在专业化防治中的助推作用;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专业化防治纳入支持农业政策项目范围,各级财政加大对专业化防治购机补贴额度,使专业化防治在粮食生产中发挥更大效益;五是完善专业化防治的保障体系。由于病虫发生的不可预见性,防治时效性和天气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化防治的效果。因此,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将实施专业化防治的农田纳入农业保险范围,切实解决专业化防治组织和农民的后顾之忧。 
                                                                                                                                           ○○九年十月三十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