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暴露农田水利投入滞后弊端

2010-03-27 15:29:40 作者:浦超;周芙蓉;白田田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西南大旱暴露农田水利投入滞后弊端
 
2010-3-19 10:47:00 经济参考报 浦超;周芙蓉;白田田
 
  西南多个省区近期持续遭遇大旱困扰,农作物大面积绝收,上千万居民饮水困难。记者了解到,这次旱灾充分暴露出农村地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明显,亟待政府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投入。
 
  聚焦 1 云南贵州持续罕见旱情
 
  “预计未来10天,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等主要气象干旱区无明显降雨,气象旱情仍将持续。”中央气象台3月15日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西南地区从去年秋天开始的旱情一时仍然难以得到缓解。
 
  去年7月以来,云南省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旱魔在云岭大地上蔓延肆虐,给云南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灾区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农作物受损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库塘蓄水紧张、火灾频发。
 
  据云南省气象台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均已发生严重干旱,其中红河、文山、曲靖、昆明、玉溪、楚雄、大理、保山等地最为严重,许多地区为重旱。截至3月10日,全省库塘蓄水45.89亿立方米,比2月底减少1.6亿立方米;全省125个气象监测站中,有109站特旱,7站重旱,中旱2站,2站轻旱,5站无旱。
 
  截至目前,干旱导致云南省78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秋冬播农作物和水果、茶叶、蚕桑、橡胶、咖啡五类经济林果因旱受灾面积达4198万亩,成灾2834万亩、绝收1485万亩;秋冬播农作物3217万亩受灾,占已播种面积的87%,成灾2460万亩、绝收1417万亩,预计全省小春粮食比上年减产50%以上;林地受灾面积达4655万亩、成灾面积2199万亩;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农田种草共成灾面积8571万亩;渔业受灾41万亩,水产品受灾损失36700吨;干旱造成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2.7亿元。
 
  这场旱灾,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重,在云南历史上十分罕见。“随着旱情的蔓延发展,受旱区域在不断扩大,人畜饮水困难的数量将不断增加,4、5月份全省饮水困难群众预计将分别达到951万人、1014万人,抗旱救灾难度将不断加大,抗旱救灾任务异常艰巨。”云南省水利厅厅长周运龙说。
 
  贵州省同样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据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日前通报,贵州省秋冬连旱总体为80年一遇严重干旱,省中部以西以南地区旱情达100年一遇,受旱范围基本遍布全省。据贵州省有关部门统计,截至3月10日,贵州全省因旱近500万人、200余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以黔西南州、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黔南州等地旱情最为严重。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304万亩,占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
 
  聚焦 2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云南、贵州不是传统的缺水区,旱情暴露出来的主要是‘小农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
 
  “旱灾警示我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加强,工程性缺水的状况必须得到改变。”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日前谈到云南旱情时说,云南对水资源利用不够,全省水资源在全国排在第三位,但水资源利用率只有6%,全国总体利用率在16%以上。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和弥勒县,曲靖市会泽县和宣威市等地的农村采访时发现,近年来,各地政府切实做了许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支持农村群众建设小水窖等工程,但由于经费有限,大部分农村的小水窖数量很少,许多村只有不到一半的村民拥有小水窖。这些村民在建设小水窖时,当地政府每个水窖只给了两三包水泥。
 
  和云南相比,贵州同样是降水量丰富的省份。然而,由于发育完全的喀斯特地形导致水资源向地下渗漏,水利基础设施在贵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贵州基层干部认为,这次大旱考验了水利设施,由于基础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在各级财政仍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国家继续加大对贵州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非常迫切。
 
  记者从贵州省水利厅了解到,目前贵州全省有小(一)型水库400多座,小(二)型水库1500多座,均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长期运行,没有进行有效维护,病险水库较多。
 
  “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都快报废了,现在农民又没有动力来兴修水利,而且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基本上只能‘靠天收’。”郑风田说。
 
  其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在去年就已经受到高度关注。2009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赴河北、河南、内蒙古、吉林、四川、陕西等省区对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显示,由于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
 
  聚焦 3 解决“靠天吃饭”须加大公共投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斗古乡松山村白沙组,村民朱成海家的3口小水窖在大旱中帮了他大忙。3月13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他家看到,40立方米的小水窖还有10立方米水,提上来的水也非常清亮。他对记者说:“去年蓄的水,今年大旱也还没吃完。小水窖在我们农村作用真是太大了。”
 
  威宁县水利局副局长唐鉴说,在山区,农民建小水窖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家至少有2座小水窖。建一座30立方米的小水窖,国家补助2000元。正常年景,一座小水窖,农民从当年10月可以吃到第二年的5月,既能解决一家人的饮水,又能解决农田灌溉。
 
  像朱成海家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小水窖这样的“小农水”解决了缺水的大难题。然而,西南持续的旱情表明缺水难题还有待得到普遍地解决。
 
  “在云南、贵州这些丘陵地区,一旦遇到干旱,可能连基本的口粮都没有了,所以‘小农水’可以说是‘保命水’。”郑风田说,对“小农水”的投资,目前政府是缺位的。过去的水利投入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修大水库,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像有的地方出现一种现象,一方面水库里的水满满的,另一方面农田却面临干旱。
 
  郑风田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政府出钱,农民出力,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保护好,这样南方在雨季可以通过水利设施储藏水,到了雨量少的季节就把储藏的水利用起来,这样至少可以做到“十年防九旱”。
 
  目前,云南省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来抓。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表示,当前要切实加强抗旱应急饮水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鼓励农民自建小微型抗旱工程,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抗旱积极性;全面排查并把能在抗旱中发挥作用的渠道、管道和抽提水站等水利设施及时修复;对一些已经干涸、破损的库塘,要组织发动群众,按政府引导、农民主体、适当补助、加快修复的思路,及时进行清淤、扩容和加固,确保雨季到来之前,干涸、开裂、破损的塘坝基本修复完毕,为雨季蓄水和明年供水提供保障,减轻今后供用水的压力。
 
  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问题,今后3年,云南省还将加快以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开工建设100件骨干水源工程和1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新增总供水能力达到20亿立方米,努力扭转全省供水保障能力较低的被动局面,突破工程性缺水、供水不足的瓶颈制约。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指出,今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