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学家”林芳仕

2010-03-27 21:49:54 作者:admin 来源:湖南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民科学家”林芳仕 
 
 
  他皮肤黝黑,头戴草帽,脚穿胶鞋,一只裤脚挽起,一只裤脚垂下,活像一位农民伯伯。
 
  为让农民增产增收,他像“候鸟”一样迁飞于湖南与海南之间,30年如一日守候着田野,育成了15个杂交水稻新组合,为农民创造出了25亿元的效益。
 
  他就是共产党员、衡阳市农科所首席科学家、总农艺师林芳仕,2000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近日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并获得10万元奖金。
 
  年近六旬的林芳仕出生于福建省永春县,小时候的挨饿经历让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让农民把饭吃饱!1970年,林芳仕从南京农学院毕业后进入衡阳市农科所工作。次年3月,他参加了袁隆平举办的杂交水稻培训班,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生涯。
 
  农民要什么,就研究什么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杂交水稻刚刚问世,农民还吃不饱饭。能否打破禁区,将杂交水稻作双季晚稻栽培呢?林芳仕冒着酷暑,顶着蚊虫叮咬,不分昼夜守在试验田边。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精心培育的4亩多实验田结出了硕果,首次证明在南方稻区杂交水稻作晚稻栽培切实可行。1976年,衡阳地区推广杂交晚稻5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个大亮点。全国第三次杂交水稻经验交流现场会因此在衡阳召开,许多农民在田头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林芳仕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一次,他听农民说“杂交稻推广容易制种难”,因为湖南的制种基地设在广西南宁,因路途遥远,成本非常高。为什么不能在衡阳制种呢?林芳仕跑图书馆,走气象局,作了几十万字的笔记。大量资料表明,衡阳地区八至九月白天气温在25至28摄氏度之间,完全适宜水稻开花的温度。1975年,他在衡阳实践秋季制种159亩,获得亩产29.5公斤的好收成,比当时在南宁制种亩产高出73%,结束了湖南杂交稻“借地制种”的历史。专家说,这是湖南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80年代,粮食丰产以及品质不优导致谷贱伤农,这又成为林芳仕的一块心病。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他选育出衡阳市第一个杂交早稻组合“威优98”,随后,他又主持选育出一系列优质杂交早稻组合。其中,“金优974”等品种以其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在全国累计推广5000万亩,为农民增收25亿元,并作为长江流域早籼稻品改工程推广。
 
  科研不耽误遗憾留亲人
 
  杂交水稻育种艰苦又孤寂。33年间,他有22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刚去海南时,没有房子,他搭起了草棚;没有水,他就地挖水井;没有蔬菜吃,他大便拉不出来,牙龈出血,身体瘦了四五公斤。有几次睡觉时,一条蛇还钻到了他的被窝里……这样,他仍坚持白天选种,半夜起床拿着竹竿赶老鼠,因为那些种在田里的种稻是他的命根子。
 
  1995年春节,他一连十多天在稻田中做试验,每天中午要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水田中浸泡几个小时,引起阑尾炎发作,眼冒金星倒在田坎上。同事们七手八脚欲将他抬到三亚医院做手术。他考虑到当时正是实验的关键时刻,人手紧张,在做了应急处理后马上回到田里,一直到实验完毕回到衡阳后才到医院做手术。他说:“在关键时刻,一人耽误一天,就会少做几十个杂交组合,也就少了一次出品种的机会。”
 
  科研就是他的生命。1983年,他参与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得了国务院特等发明奖。此后十几年间,无数新品种新组合在试验田里结出了硕果。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不时涌出一丝愧疚。那是1971年,母亲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心力衰竭,病逝时才50多岁。当时林芳仕正在海南制种,因信息不灵,失去了与母亲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只好面对家乡,遥望苍天,祝母亲安息。后来,他从亲人口中了解到,母亲临终前反复念叨着:“芳仕、湖南崽……”
 
  对家庭、对亲人,林芳仕亏欠得太多太多,两个孩子出生时,他都远在海南;妻子生病住院时,他还在海南搞杂交稻制种……
 
  一个实在人一副热心肠
 
  1994年,林芳仕向组织上请求辞去农科所副所长职务,这事让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他认为这一职务应酬太多,耽误了自己的科研时间。
 
  “不好高骛远,不贪图名利。”这是助手吴松青对他的评价。一次,林芳仕的“金优974”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关部门奖给他5万元。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可以全拿,但林芳仕把奖金的一多半分给了助手。
 
  同事们说:“他的科研品德好,从不弄虚作假,从不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2000年,林芳仕与助手何发清研究的“岳优136”顺利通过市级审定,在上报成果时,当他了解到此品种在湘北推广时,由于生长周期长影响晚稻收成时,坚决将此成果拉了下来。去年12月,一位助手将自己的论文寄往国内一家部级杂志,怕文章发不出,便署上了林芳仕的名字。他知道后,连忙打电话到杂志社,硬是说服编辑将自己的名字删去才罢休。
 
  对待科研,他一丝不苟;对待助手,他着力培养、悉心关照。2001年,助手吴松青在海南育种时,他爱人张秀芳因心脏病住进医院。林芳仕知道后,将小吴的小孩接到家中,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学,还给张秀芳送饭送菜,一直坚持了半个多月。每次林芳仕在外出差,只要看到有用的参考资料,他都会自己买来送给助手。而每次报成果,共同发表论文时,他都是把自己的名字排到最后。
 
  近年来,林芳仕在人才争夺战中身价大涨,有的开出了年薪20万元的“天价”,有的许诺解决两套住房,解决妻儿就业等优厚条件,但在诸多诱惑面前,他仍“风雨不动安如山”。“爱人两次调动,我没出一份力,每天照常做实验,各级领导对我太关爱了!”
 
  看到林芳仕满身泥点和黝黑疲倦的面容,知情的人都说,他比农民还要辛苦,农民一年只要种两季稻,而他每年却要种三季稻。扎根农村、服务农民是林芳仕矢志不渝的追求;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是他对农民的反哺回报。
 
来源:湖南日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