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破解五大难关

2010-04-03 17:46:49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要破解五大难关
 
发布时间: 2007-05-19
 
 
    农业科技的公益性、区域性、稳定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必须遵循农业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上,农业部部长杜青林指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将着力解决五大关键问题。
 
    一是农业创新能力和效率问题。会议指出,要加强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相关农业高校的科研基础设施、创新团队和创新文化建设,形成农业科技创新国家基地和区域中心,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争取以5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具备自主创新的整体实力,构建成果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力争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精干高效的成果转化应用体系。
 
    二是结合行政区划和生态区划综合布局,按照国家需求和自身创新实力,整体规划,形成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学机构的作用。
 
    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中,建设一批区域性主导技术和产品开发实验室、实验基地、改良中心和产品创制中心,开展有优势、有特色的应用基础与高新技术研究、区域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和重大技术集成转移。建立科技成果扩散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站点,形成服务于科技推广与应用体系、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服务网络。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带动,以任务带团队,以团队促网络,以网络建体系,形成符合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三是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完善投入机制。稳定支持农业重大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择优支持探索性研究项目。改革立项机制。建立科研选题和立项的公开、公示、公议制度,广泛听取并充分尊重农民、农技人员、企业和专家的意见,做到顶层设计与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实现选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建立大协作机制。通过明确权益分享比例,推进跨单位、跨区域的农科教、产学研的大协作,形成联合攻关团队与战略联盟,促进突破性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建立业绩分类评价制度。基础研究成果以同行认可和学术影响为评价依据,应用性研究成果以生产和市场应用实际效果为评价依据。
 
    四是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逐步建立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五是探索完善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应用的新制度。实行行政首长项目负责制、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绩效评价制。从而解决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