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结构调整关键还在于抓好着力点

2010-04-03 23:15:31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业结构调整关键还在于抓好着力点
 
发布时间: 2007-10-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尽管目前各地农业结构调整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即相当一部分地方对结构调整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在调整的思路上,基层对结构调整内涵的理解还不到位;政府对结构调整还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注入;农业基础设施还没有跟上,“靠天吃饭”在不少地方仍是很现实的情况;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信息不畅,农民很难找准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其结果就可能出现了低水平的“滥调”、数字上的“空调”和对农民要求上的“强调”现象,进而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意。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抓好以下着力点非常重要。
 
  一是要大力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帮助农民提高认识。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是要跳出传统农业的模式,突出发展市场农业、外向型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的比较效益;要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因此,我们要在大力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科技下乡,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应用和资金问题;及时分析、公布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情况;积极引导帮助农民闯市场,让群众在结构调整中做到心中有数。要通过优化农村经济结构,跳出传统的依靠增加农产品质量、提高价格和外延扩张来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来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在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上,要始终把增强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素质,改变农业产业的弱质地位放在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格局中来把握。要知道农业结构调整是面向市场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差异性,决定了各地应根据水土、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从实际出发,合理研究确定结构调整目标,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力求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总之要把效益最大化作为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名优新农产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反季节农产品、绿色农产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用优质化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用特色化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用绿色食品去开拓消费市场。只有这样,结构调整才能真正调出特色、调出效益。
 
  三是在结构调整过程中既要积极,也要稳妥,应克服急躁情绪,避免刮一阵风,切忌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当前有不少人还是把农业结构调整单纯理解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把功夫用在农作物面积的调整上,主要力求在调减粮食面积发展经济作物上做文章。如果大家存在这种观念,其结果会造成经济作物大幅增长,粮食作物大幅下降,势必将出现新的积压卖难。这对国内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都是不利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构调整。当前各地要走出“政府包揽”的误区,变“以政府为主体”为“以农民为主体”。政府在确保总体安全的前提下,抓好市场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网络、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为农村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