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忧参半——关于粮价上涨的思考

2010-09-03 17:20:36 作者:任 芳 刘 敏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喜忧参半——关于粮价上涨的思考

  新华社记者   任 芳   刘 敏

  近期,国内农产品“接力式”的价格上涨引发各方关注:先是绿豆、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飙升,再是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价格较快上涨。进入8月份,国内三大主粮价格轮番创出历史新高。如何看待新一轮粮价走高?本轮粮价上涨有哪些近忧远虑?

  粮价创出新高

  月饼跟风涨价

  小麦每公斤2.54元,水稻2.15元,玉米2.04元,这是8月30日国内三大主粮的期货价格。中国玉米网总裁冯利臣指着行情软件上陡峭的K线图对记者说:“进入8月,粮食期货价格轮番创出历史新高,其中早籼稻比7月底涨了近12%。”

  粮食期货的快速上涨背后,是市场上粮价走高的有力支撑。我国主要粮食收购价几年来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4元到1.7元之间。今年新粮开秤后,小麦收购价一举突破2元,随后的早稻开秤价超过1.9元,而处于青黄不接的玉米收购价已升至2.01元。

  “粮价适度上涨是个好事,也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预期。”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宋廷明说,相对于工业品价格水平,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偏低,粮价上涨对农民来说种粮收益提高,对国家来说补贴成本减少,对社会来说可以促进粮食安全的保障。

  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近期也表示,近年来,国家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目标是“促使国内粮食价格稳步、小幅上升”。

  但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地方,当前的“高粮价”并没激发农民的卖粮积极性。湖南省粮食局的调查显示,迄今湖南早稻收购量同比减少三分之一。湖南湘阴农民谢华说:“今年减产明显,一公斤稻谷成本价已超出1.8元,即使卖到2.2元,一亩地才能赚300元。”

  粮价稳,百价稳。目前粮价上涨将如何影响整体物价?发改委8月中旬发布报告表示,综合考虑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因素,预计三季度CPI将在7月份3.3%的涨幅水平上下波动。

  灾情“点燃”涨势

  亦有长期“推手”

  针对最近国内粮价上涨,有关专家认为,除了国际粮价上涨的传导作用,国内夏粮减产是直接推手,但涨价背后的长期因素也不容忽视。

  冯利臣说,随着种粮成本增加,目前种粮收益又到了瓶颈期。记者在陕西、河南等粮食主产区了解到,今年当地的种粮收益不到种植大棚蔬菜、葡萄等水果收益的八分之一。陕西渭南市官道乡小什村农民刘建永说:“今年我包种的50亩葡萄园净收入40万元。种粮收益还是太低,算不着账啊。”

  耕地减少也制约了粮食供应。宋廷明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稻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一亿多亩,目前这一趋势并没有根本扭转。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土地违法案件平均每天爆发85起,其中大量是违规占用耕地事件。

  “粮荒”短期难现

     但需未雨绸缪

  近期,全球重要粮食出口国俄罗斯颁布粮食出口禁令,印度、澳大利亚等粮食大国也面临粮食减产,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是否到来的争议。

  “当前形势与2007年开始的粮食危机很不相同,判断全球粮食危机还为时尚早。”宋廷明说,国内粮食形势整体好于国际,短期内不可能出现“粮荒”。

  从库存看,2008年全球粮食储存跌至1.21亿吨的30年最低点,而目前全球大型小麦生产者库存就高达1.97亿吨。从粮价看,当前粮价上涨并不稳固。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指数上涨了26%,但今年年初至今该指数还出现了轻微下降。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期公布的“2010年粮食安全风险指数”显示,中国在163个经济体中位列第96位,被评为“中度风险”国家。

  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国内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的格局不会改变,有能力保持粮食价格稳定、小幅上升,同时要做好防范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的各项准备工作。

  有关专家认为,对待粮食问题要居安思危。从长远看,国内粮食形势不容乐观,应该未雨绸缪。
              
  (据新华社北京8月31日电)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