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茶之都

2014-07-01 06:08:51 作者:龙雪一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振兴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茶之都

\
               茶农们正在收摘油茶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衡阳又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州)市第一位。做好油茶产业开发这篇文章,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仅可以增加产区群众收入,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林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来,我市以“振兴油茶产业、打造中国油都”为目标,全面兴起了油茶产业建设高潮,累计完成油茶新造10.89万亩,抚育垦覆24.9万亩,油茶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衡阳人的“摇钱树”
 
 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油茶林面积320余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27.6%,年产茶油1.5万余吨,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耒阳和常宁先后被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的称号。油茶林在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分布,有6个县市油茶面积达10万亩以上。其中,耒阳市有油茶林110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2.4%,常宁市有油茶林6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0.6%,衡东县分布56万亩,衡阳县分布34万亩。全市油茶面积在6万亩以上的乡镇达13个。耒阳、常宁、衡东、衡南四个县纳入了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
 
 油茶有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衡阳人民的“摇钱树”,目前,全市每年产油稳定在2034万斤左右,按20元每斤折算总产值可达4个多亿。油茶不但已成为广大油茶产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收入,而且也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财政收入。如常宁市蓬塘乡的阳江村,年产茶油500斤的农户达8户,户平油茶经营收入近万元。耒阳林农在金拓天、绿源和纯野油茶等油茶加工企业的带动下,仅茶枯一项就可增收1000万元左右。
 
 五大经营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所有、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在国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市逐步探索并涌现出多种机制灵活的经营模式。
 
 一是公司规模化经营方式。在一些人口少、油茶林多的地方,引进有实力的大公司通过租赁林地自营。如耒阳神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成3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公司建成1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
 
 二是“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方式。耒阳金鑫油茶生产合作社、湖南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由企业出资金,农户出林地和劳动力共同合作经营,或农户以土地入股形式参与公司油茶基地建设,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创新延伸产业链,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油茶产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方式。在一些油茶林效益较高的地方,秉着“乡村引导、入社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统一开发、统一管护、统一销售,并开展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如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成立的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以油茶林作价入股的形式,把全村的油茶林整合起来统一管理和经营,2009年,全村垦覆、新造油茶林1096亩,当年油茶产量比上年增长32%,收入增加近80万元。如今,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在衡阳市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已发展到30余家。
 
 四是种植大户承包经营方式。通过推进林权合理流转,采取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促使油茶林向有能力、懂技术、会经营的户主流转。目前全市发展经营2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达367户。
 
 五是农户个体自主经营模式。由农民经营自家茶山或小规模承包其他山场或林地,自行种植、收获、出售或者加工毛油,自负盈亏。这是我市当前油茶产业发展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产权清晰,但经营规模小,也很难获取先进技术,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很差。为提高经营效益,这种自主经营模式将逐步为其他方式所取代。
 
 向科技要效益
 
 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科技是最强大的武器。近几年来,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我市一直在着力提高油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科学育种。通过收集、引进和自行培育,全市共保存表现性状较好的油茶优良品系120余个。耒阳用 “四选法”选育的中苍红球霜降类型效果很好,已在该市广泛推广;衡东选育的“衡东大桃”,果多、个大、油足,抗病虫能力强,亩产茶油高达79.5公斤,比自然林增产10倍以上,在全国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上获金奖,被选入《中国星火科技成果选编》一书,其苗木已远销浙江、广东等省。同时,加大对良种采穗圃基地的技术改造和抚育复壮力度,全市已建立良种采穗圃326亩,并将在衡阳、衡东、常宁、耒阳四县(市)共建1000亩良种嫁接苗繁育基地。
 
 ——科学生产。新造林方面,广泛运用了油茶容器苗造林、芽苗砧嫁接技术、优良无性系嫁接换冠、深挖林地、间密补稀和挖水平竹节沟等新技术;低改垦覆方面,按照油茶林分类,分别实行修枝亮脚、垦覆施肥、高接换冠、挖竹节沟、防虫治病、更新换代、油茶放蜂等配套技术。油茶放蜂授粉课题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星火奖。
 
 ——科学加工。广泛运用食用植物油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油茶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精深加工能力得到提高,一大批龙头企业与研究机构结成了科研、产业化战略合作伙伴,研究与开发精品茶油以及副产品的利用。衡阳金拓天油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生产有机山茶油,以科技手段将油茶籽“吸干榨尽”,开发出山茶油保健品、茶皂素、活性碳、食用酒精、植物蛋白、有机饲料等10多个系列产品,其中3项产品填补了国内同行的空白。
 
衡阳市百里油茶产业带
  
 衡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从2009年开始,在耒阳和常宁境内着力打造“衡阳市百里油茶产业示范带”。
 
 该产业示范带涉及耒阳和常宁S320、G105和G4沿线15个乡镇83个行政村,全长145公里。规划通过三年建设期,投资2.8亿元,对8万亩现有油茶林实施综合低改、新造12万亩丰产油茶林,建成20万亩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
 
 在产业示范带规划建设中,各相关乡镇充分挖掘土地和油茶资源潜力,既建设各自具规模,有特色的油茶新造和油茶低改示范样板点,又注重全面协调发展,把各个油茶产业示范样板点连成线,连成片,真正形成不间断的百里油茶产业长廊;广泛开展科技合作,积极引进科研院所等科技支撑单位,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始终坚持推广良种良法,切实提高产业带油茶生产的科技含量;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搭建林地流转平台,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了“企业投资、专业经营”、“公司开发,返包管理”、“个人投资、自主经营”、“集体开发、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目前,百里油茶示范带已完成建设任务8.3万亩,其中新造4.8万亩,低改3.5万亩。
  
耒阳市江里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示范基地

  耒阳市江里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示范基地建设范围涉及耒阳市南京乡江里村、南京村等2个村21个组800多户农户。示范基地在“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发展思想指导下,实施“公司开发,返包经营”的模式,基地建设总面积5000亩,其中2010年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1000亩,2009年冬更新造林4000亩。预计基地建成后,综合改造后的油茶林年产茶油可达30kg/亩以上,新造油茶林年产茶油可达50 kg/亩以上。
 
 该基地通过专业部门综合评价,进行分类改造。林相较好的现有油茶林实施综合低改,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专家的指导下,除杂、垦覆、密度调整、修剪劣株换冠;荒芜油茶低产林进行更新造林,更新造林按技术要求对林地进行全面清理,采用机械环山水平带状整梯,梯面内侧开挖蓄水沟,外侧保留原有植被不受破坏,避免水土流失,每穴施有机饼肥1kg作为基肥,肥料与土充分混匀后回填表土,并修建机耕道、作业道、灌溉系统等配套设施。栽植后,及时培蔸和补植,适时适地间作黄豆、花生等矮杆农作物,以耕代抚,降低抚育成本,改良土壤,且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树苗的水肥管理,促进苗木生长。
 
常宁市白马油茶高标准示范林基地

  该基地位于常宁市荫田镇,涉及荫田镇的白马、红阳、红星、丛堡、太冲5个行政村,总面积22000亩,其中新造油茶丰产示范林13000亩,油茶整地9000亩。该基地由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投资,专业经营”的模式经营。
 
 该基地根据山地坡度分别采用了全垦加大穴、水平梯带加大穴及环山水平等高撩壕三种整地方式整地,同时每亩施自制有机基肥300公斤以上,选用优质良种嫁接苗木,实行大穴造林,并浇过根水,采用稻草覆盖、间种作物和培蔸抚育等配套栽培措施。基地建成后,每亩产茶油可达50公斤以上。
 
 该基地建设突出了油茶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2009年以来,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先后与湖南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等签订了科技支撑协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已在该基地建300亩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库,现已收集优良品种84个;北京林业大学在该基地建立了油茶水肥管理试验区。基地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通过科研支撑单位论证后才能实施,同时,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
金拓天油茶加工车间

\
茶资源高效培育高峰论坛
 【策划:龙雪一】                                      

关键词:振兴油茶产业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