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甜瓜病虫害防治

2011-07-17 10:48:24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6月份甜瓜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及其防治
  1.霜霉病又称"跑马干",可以为害甜瓜、黄瓜等瓜类。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界限不明的水浸状浅黄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浅褐色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面生黑灰色霉层。高温多湿发病快,几天之内成片干枯死亡,故称"跑马干"。该病多从植株下部往上发展。
  属真菌病害。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叶上越冬,次年再浸害。当气温在16-22℃时病菌即可侵染,气温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忽晴忽雨的天气最易流行。连作、窝风以及氮肥过多,磷、钾不足,枝叶徒长、郁闭、光照不良或缺肥均易发病。病菌可借风、雨、气流传播。
  图6-1甜瓜霜霉病
  防治方法:选用适应性强、抗病的品种,培育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处理。严格实行与非葫芦科和茄科作物的轮作,不以黄瓜等瓜类为前茬。在可能的情况下远离多病的瓜菜区。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坐果前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应注意通风降湿。
  药剂防治。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还可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熏棚,每亩用药量250克;50%可湿性灭菌丹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以上药剂使用时,任选一种,隔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如25%瑞毒霉200克加65%代森锌250克对水450千克,亩喷75-100千克混合药液,防治效果很好。避免产生抗药性。喷药要仔细,尤其叶片背面要喷布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
  2.炭疽病甜瓜炭疽病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茎、叶果实,受侵染的果实采收后在贮运过程中,遇潮湿环境,会大量烂瓜。
  幼苗出土子叶即可发病,表现子叶边缘出现半圆形淡褐色病斑,幼茎受害,病部黑褐色并缢缩,瓜苗易猝倒。一般苗期发病轻。成株期叶片上初为水浸状斑点,扩大、变黄,后期变为红褐色较大病斑,潮湿时有粉红色粘稠物,干燥时病斑开裂或脱落。瓜蔓或叶柄受害,产生稍凹陷纺缍形黑色病斑。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圆形小斑,逐渐扩大呈暗褐色稍凹陷的大斑。严重时病斑连成片,使果实腐烂。
  病菌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过冬,也可附着在种皮上越冬,来年播种后直接侵入子叶。田间病菌靠风、雨和昆虫传播。
  气温10℃以上即能发病,最适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97%以上的高湿条件有利发病,54%下不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田条种,无病株留种。播前种子消毒或用药剂拌种。一般用55℃温汤浸种或用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5小时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加强栽培管理。甜瓜要适当密植,并及时进行植株调整,使之通风透光良好。要施用不带菌的净肥。并注意增施磷、钾肥,使植株生长健壮。随时清除并烧毁病株、病叶。
  药剂防治。选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0-800倍铜皂液(硫酸铜1份,水500-800份);1:1:200-400倍波尔多液(生石灰0.5千克、硫酸铜0.5千克、清水100-200千克)。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喷3次。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等。每隔7天喷1次,连喷3-4次。另外,还可用烟熏剂进行熏蒸防治。
  3.枯萎病又名蔓割病、萎蔫病。病原菌是真菌中的镰刀菌,为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株残体上过冬,一般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种子和粪肥均可带菌。
  病菌从幼根及根颈伤口侵入,维管束寄生,灌水、雨水和昆虫都能传播。从幼苗到生长后期都可发病,但多发生在结果之后。
  发病植株生长缓慢。初期植株下部的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数日后,致使全株迅速萎蔫,青枯死亡。后期病株基部根颈处出现黄褐色条斑,纵裂,茎维管束黄褐色,病斑上产生红褐色树脂状分泌物。
  发病适温20-24℃,酸性土壤(Ph4.5-6)、施用氮肥过多、土壤和空气湿度高、连阴天后骤然暴晴、重茬地等情况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消毒处理。因种子可以带有病菌,故应进行种子浸种消毒。该病菌可在土中存活5-6年,故播种或栽植前用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份,加细干土100份配成药土,施入沟内或穴内,然后播种或栽植。每亩地可用药1.25-2千克。土壤消毒还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原粉,每亩用药1.25-2千克进行消毒。
  加强栽培管理。实行7-8年以上的轮作,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保护地可采用连作1-2年后换新床土。深翻、高畦覆地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以瓠瓜、南瓜等作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可防连作发病。粪肥必须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浇水时避免大水漫灌,切忌中等浇水。发现病株立即拨除深埋。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苯莱特500-1000倍液灌根,还可用200倍双效灵药液等进行灌根,7天左右灌1次,连灌2-3次。因目前药剂防治效果不很理想,故以栽培措施预防为主。
  4.白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发病。起初,叶上产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扩大后成片,逐渐变成灰白色,叶片变黄、干枯。植株上部的幼叶和基部的老叶发病较少,中部叶片发病较多。
  病菌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过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温室或者塑料大棚里的植物活体上过冬。病菌主要靠气流、雨水传播,由寄主表皮侵入为害,发病条件。气温20-25℃最适宜,对湿度要求范围较宽,相对湿度25%的情况下,仍能侵入危害。
  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者氮肥过多,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光照不足,通风透光不良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重病地块实行3-5年的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防止脱肥早衰,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植株不要过密,及时中耕锄草,提高地温,促使植株生长旺盛。及时整枝打杈,使之通风透光、降低温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然后及时喷药,一般间隔5-7天喷洒一次,连喷3-4次。可选用20%的粉绣宁乳液2500-30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粉剂500-800倍液等喷布。此外,保护地还可结合烟熏剂进行防治,防病效果良好。
  5.病毒病甜瓜病毒又称花叶病、小叶病,为全株带毒系统性病害。病原有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等。
  甜瓜发病时,首先表现在叶片上。多见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斑驳,叶面凹凸不平,叶片变小卷曲,茎节缩短、扭曲。或叶片黄化、变厚、发脆。植株矮小,坐瓜困难,结瓜畸形。
  病毒可在田间多年生宿根性杂草上越冬。昆虫是其病毒传播媒介,主要传毒虫为蚜虫。此外,甜瓜种子的带毒率较高。瓜田一旦发生病毒后,田间农事活动(摩擦接触传播)便成为此病毒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
  温度高、日照强、天气干旱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症状表现的适宜温度为18-20℃。植株从苗期到开花这一阶段容易感病,感病后对植株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因而对果实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坐瓜后、果实停止膨大后感病对产量影响较小。另外,高温还有利于蚜虫的繁殖与活动,发病严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治虫不及时,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对于病毒病的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尚不能依靠农药防治。生产上主要采取以治蚜为主,结合培育壮苗、种子处理、消灭毒源的综合防治措施。
  选抗病品种,无病株采种,种子播种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当水温冷却到25-30℃时,在该水温下浸泡2小时,杀死种子表面病毒,再进行催芽播种。也可用干热法或10%磷酸三浸种30分钟消毒。
  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发现病株要及时铲除并烧毁。注意防止田间操作传染。
  适时消灭蚜虫,喷洒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还可选用灭蚜灵烟雾剂在保护地进行熏棚,每亩300-350克。
  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乳剂800-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有一定防治效果。
  6.细菌性角斑病在甜瓜整个生长期间都能发病。苗期发病,在子叶上产生圆形水浸状凹陷斑,以后病斑变褐干枯。叶片上发病,初期为水浸状态小点,扩大后因受叶脉限制多角形斑,较小,黄褐色。天气潮湿时,叶背病斑上有白然粘液,干后有一层白膜。病斑变脆易开裂或脱落穿孔。在茎、叶柄及果实上的病斑为水浸状,近圆形,后民淡灰色。瓜上病部不深入果肉,仅形成溃疡和裂口。幼果被害往往腐烂和早落。成熟果实在果皮下的果肉组织中形成褐色病斑,褐色部分往往沿维管束延伸至种子,继而造成果实腐烂。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在田间常混后发生,两种病害症状相似,极易混淆。为正确进行诊断,现将这两种病害的主要区别列表说明。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的主要症状区别
  病害名称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
  症状
  项目
  病斑形状、大小病斑呈多角形,病斑比较大病斑呈多角形,病斑比较小
  病斑颜色、穿孔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穿孔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易穿孔
  叶子背面的症状在潮湿时,病斑上有黑色的潮湿时,水渍状明显和产生白色菌
  霉状物,不呈水渍状脓
  病叶对光透视无透光感觉有透光感觉
  病菌在感病植株的残体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在干燥的被害叶片上或种子表面附着的细菌可存活两年。种子的病菌,在种子萌发时侵染子叶。土中病菌被雨水溅至接近地面的叶和瓜上侵染。病斑分泌出的菌液通过风、雨、昆虫以及接触传染。病菌从伤口、气孔、小孔等处侵入植物体内危害。
  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28℃,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多雨、茎叶郁闭通风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无病株留种,播前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0.1%升汞水浸5-10分钟,捞出冲洗后播种。
  清洁瓜田,消灭病源。在甜瓜生长期和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株残体,集中处理,减少田间病源。田间发病后应避免人为传播。
  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发生的轻重与土壤湿度有关,所以要注意合理浇水,幼苗期要少,开花至幼果期要恰当浇水,果实生长期要适当控制浇水,促进生长发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以减轻发病。实行2年以上轮作,高畦栽培。
  药剂防治。初发病时及时喷布200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或50%代森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等,连续两次控制病害蔓延,无病时每7-10天喷药1次预防。药液必须均匀喷到叶片正反两面。
  7.疫病属真菌性病害。甜瓜疫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除为害甜瓜外,还可侵害西瓜、黄瓜等瓜类作物。植株患病来势猛,死秧快,对甜瓜产量影响很大。
  首先从根茎部开始发病,表皮层呈水渍状,病部渐渐缢缩软腐,植株迅速萎蔫。病株叶片受害,产生由叶缘向内扩展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以后病斑中部为青白色。在湿度大时,软腐,似水煮过样,干燥时呈淡褐色,并干枯易于破碎,植株呈青枯状。果实受害,初生暗绿色近圆形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蔓延快,病部凹陷腐烂,表面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未腐熟的肥料中越冬,并可长期存活。病菌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气流传播。温暖多湿有利于发病,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8-30℃。多年连作的地块以及浇水过多,种植过密,施氮肥过多和放施用未腐熟的带菌粪肥等,均能加重疫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实行与瓜类作物3-4年轮作。施足底肥,并适量加入氮、磷、钾复全肥作底肥,培育壮苗,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因地制宜,选择抗病丰产的良种。种子消毒,采用50%多菌灵或40%拌种双等药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或用100倍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捞出洗净后播种。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高畦覆膜栽培。合理灌水,尽量不在白天高温时浇水,绝对不能漫垄,根茎部不能漫水。适度整枝,合理密植。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体。
  药剂防治。灌根、喷洒或涂茎相结合。对病株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苯莱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和喷雾,每隔7-10天1次,连喷3-4次。
  8.蔓枯病又称黑腐病、黑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危害根茎基部、主蔓、侧蔓、蔓分枝处及叶柄。病斑初呈水浸状,灰绿色,棱形或条状斑向上蔓延,逐渐形成黄白色椭圆形凹陷斑。有时患病部分泌出黄褐色、橘红色至黑红色胶状物,病斑后期散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条件下,叶片及果实也可被害。此病与枯萎病不同之处是病势发展缓慢,病菌以侵害表皮层为主,维管束不变色。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靠风雨传播,病菌由茎的节间、叶和叶缘的水孔及伤口侵入。高温高湿,种植过密,叶蔓茂密,通风不良等均使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地或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轮作倒茬。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浇水。及时整枝打杈,防疯长。发现病株,及时拨除深埋。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枯灵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洒,每隔5-7天喷1次,视病情变化喷药2-3次。
  9.幼苗猝倒病属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幼茎近地面处呈水渍状病斑,逐渐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子叶萎蔫,幼苗倒伏死亡。
  图6-5甜瓜猝倒病
  病菌腐生性强,在有机质较多的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最适繁殖土温为10-15℃。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菌的新土或风化的河泥、塘泥作闲土。旧闲土应消毒处理,可选用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等药剂。
  培育壮苗。配制床土的肥料要充分腐熟。做好苗床保温工作,防止冷风或低温的侵袭,避免幼苗受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利用地热线提高地温,减少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播前种子可用0.2%-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可用种衣剂等药剂拌种。播种后用50%多菌灵或5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0.2千克药加细土100千克制成的药土进行覆土,覆土厚度1厘米。在苗床上如出现少数病株,要及早拨除,然后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药剂。
  10.立枯病是甜瓜幼苗期常发生的病害之一,从刚出土的幼苗到育苗后期的大苗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育苗中期。
  属真菌性病害。患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园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正常。病斑逐渐凹陷,绕茎一周,最后收缩干枯、死亡。中期以后的幼苗,由于茎部已经木栓化,故茎基部虽然生病,但病苗可以直立不倒。小苗的病部可长出白霉,稍大幼苗病部可见到蜘蛛网状的淡褐色霉层。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残体中越冬,病菌腐生性很强。在土壤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幼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的温室栽培情况下发生较多。
  防治方法参照猝倒病
  11.日灼病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强烈的日光直射使果实局部因高温坏死脱水,形成干缩的斑块。常发生在果实停止膨大后的成熟期,果实旺盛生长期少见。日灼严重的果实外皮干缩变成黄白,凹陷,整个果实失去食用价值。日灼轻的果实虽外表改变不大,但内部果肉变薄,质地粗糙柔韧少汁,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合理整枝,合理密植;坐果后随时用茎叶覆盖果实,膨瓜期防止干旱。
  12.南瓜型果实圆形品种的瓜收获时长成有棱角的、形如南瓜的果实,其发生原因是由于果实横径已经停止伸长,果实膨大已经停止,但土壤水分较多,致使果实维管束间的果肉继续生长而造成的。
  防治方法:按甜瓜需水规律供水,果实膨大期充分供水促其迅速膨大,膨大后逐渐减少供水,成熟期间控制水分。防止膨大期缺水而膨大后多水。留果节位不宜过高。
  13.叶枯症甜瓜生育后期有时发生叶枯甚至凋萎,严重时整株死亡。这是由于茎叶生长太弱,叶面积尚未充分增大前在低节位坐果,留果过多,强行整枝,过狠整枝单株叶面积过小,叶果比失调,体内营养物质匮缺。或因土壤缺镁、或土壤锰过多等造成的。
  14.心腐病又称化瓤果或发酵果。成熟果实内部果肉呈水渍状,肉质变软,酒味并带异味,不堪食用。
  除品种原因外,过熟采收或采收后在高温下存放时间太长,栽培中氮肥过多,茎、叶徒长,土壤缺钙,果实膨大期间缺水等易导致此病。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