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力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11-08-26 21:54:24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创新力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建设“创新湖南”上的认识和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湖南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把自主创新作为建设“创新湖南”的中心环节,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全方位创新,强力打造“创新湖南”新名片,从而有效促进了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注入了强劲动力。
 
  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湖南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发展中加快创新,以加快创新促进科学发展。2006年4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实施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和首要任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2010年8月,省委、省政府又把“创新型湖南”作为“四个湖南”建设的战略任务之一。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把“创新”看得这么重,摆得如此高,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认识:
 
  ——只有加快“创新湖南”建设,才能促进经济提质转型,推动湖南科学发展。创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这些年,湖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是从总体上看,我省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依然存在,粗放型经济增长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湖南作为中部省份,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对能源、资源高需求的格局仍将持续。如何破解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矛盾?省委、省政府认为,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打破资源瓶颈,缓解发展压力,促进提质转型,提高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创新能力,对于当前的湖南而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只有加快“创新湖南”建设,才能为发展聚能蓄势,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不仅日益成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也日益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竞争的焦点。谁在创新上高人一筹,谁就能够在发展上先人一步。湖南虽跻身万亿GDP俱乐部,但经济总量不足、发展质量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加快了争夺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步伐,国内各省市区也纷纷把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优势、掌握主动?省委、省政府认为,创新是打造科技高地、建设要素盆地、形成人才洼地的“捷径”,只有大力推进创新,提高经济的“含金量”,实现经济内生增长,湖南才有可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勇争先,实现后发赶超。
 
  ——只有加快“创新湖南”建设,才能发挥科技优势,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是人力资源大省,在科技创新上有较大优势。从人才优势来看,在全省7000多万人口中,有各级各类人才440余万人;全省有“两院”院士51人(含受聘来湘工作的26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3万人,科技人员总量居全国第7位。从成果优势来看,“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00多项,获专利授权4.06万件,现有科技成果中70%以上为国内首创或具有领先水平。袁隆平、黄伯云分别获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空缺6年的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但是,这些科技优势还未充分转化成湖南的经济优势。原因何在?省委、省政府认为,关键是创新主体不太明确,体制机制不够灵活,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太强。因此,要形成发展的优势和竞争的强势,必须加快“创新湖南”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活力迸发的局面,努力变科技优势为经济优势,变“湖南制造”为“湖南创造”,为湖南经济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
 
  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全方位创新
 
  湖南自古就有重视创新的文化传统。建设“创新湖南”,就要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充分发挥湖南的创新优势,大力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因此,省委、省政府要求,要立足省情,体现特色,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全面推进创新,实现湖南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围绕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竞争力。湖南在科技创新上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短腿”,比如:具有竞争力的原创品牌还不太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还不太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能力还不太强。为了拉长“短腿”,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我省先后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调要着重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创新环境等三个方面推进自主创新。通过多年努力,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目前综合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1位,比“十五”末上升5位,其中知识创造潜力和创新绩效潜力均居全国第1位。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
 
  ——围绕转方式促“两型”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活则全盘活,机制新则局面新。无论是转方式、调结构、建“两型”,还是谋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体制机制创新既是基础又是保障。因此,在实践中,我省坚持靠深化改革开放来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特别注重利用国家赋予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机会,破解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构筑体制优势,形成发展活力。到目前为止,湖南已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创造了多项第一,比如,第一个为“两型社会”建设进行地方立法,第一个试点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第一个出台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等等。
 
  ——围绕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解决当前政府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均、不便等问题。因此,在实践中,我省坚持不断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在服务上作“加法”,在管理上作“减法”,为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围绕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目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被称为打造湖南服务型政府的“三部曲”。
 
  ——围绕持续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动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社会管理的创新。因此,在实践中,我省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共治理结构,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为各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围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富民强省,既需要经济领域的创新来推动,也需要文化领域的创新来支撑。因此,我省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传播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提出把湖南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前年,省委、省政府就把文化创意产业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列。2010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1%,成为湖南产值过千亿的支柱产业之一。
 
  把自主创新作为“创新湖南”建设的中心环节
 
  建设“创新湖南”,最根本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省委、省政府强调,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建设“创新湖南”的中心环节来抓,按照“创新引领、科技支撑、跨越发展、惠及民众”的要求,突出发展高新产业,突出攻克核心技术,突出产学研结合创新,突出创新平台建设,突出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发展高新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源于自主创新,也是推进自主创新的“高速铁路”。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按照“传统产业两型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原则,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全省技术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使高新技术产业在自主创新的轨道上跑得更快,我省制定实施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2%和32.8%,均高于规划年均增长21%的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增强,凭借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湖南被国家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基地。
 
  ——突出攻克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促进经济提质转型的“发动机”和“核武器”。谁率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坚持优势优先的原则,面向新型工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民生科技四个重点方面,在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了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省委、省政府在人才、资金、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倾斜。“十一五”期间,我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组织实施了49个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攻克关键技术328项,研发重点新产品568个,涌现出了像“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C/C航空制动材料等一批高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突出产学研结合创新。产学研结合是加快自主创新的捷径,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有利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企业主体,扎实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并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同时安排了产学研结合创新专项引导资金5亿元。目前,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所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全省已构建了5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全省的协同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也大为提升。比如,目前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75%以上。
 
  ——突出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科技创新、人才创业的重要支撑,也是配置科技资源、凝聚研发人才的重要载体。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为自主创新提供强力支撑。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湖南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共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2个、企业技术中心130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开发区5个。另外,“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也先后落户湖南。“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是亚欧会议机制运行14年来设立的第一个实质性合作机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中部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科技基础设施。
 
  ——突出培养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科技新突破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建设“创新湖南”的智力保障。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近年来,为了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先后制定了教育强省、文化强省、人才强省发展战略,实施了“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博士后科研资助专项计划”、“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计划”等。通过这些举措,创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引进各类高级人才460多人,有26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24个科研团队入选国家创新团队,形成了一支素质高、领域广、活力强的宏大科研队伍。
 
  创新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创新,推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实践说明,只要始终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根本,不断健全创新体制,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弘扬创新文化,大力推进“创新湖南”建设,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列车”一定会在快车道上跑得更稳更快。

关键词:创新发展核心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