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现代农业建设献计献策

2012-03-06 20:58:30 作者:武孝军 李飞跃等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现代农业建设持续发力

 文/ 武孝军   伍婷婷   蒋美玲   龙运方   图/ 李飞跃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九个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次文件聚焦农业科技,提出持续加大“三农”财政支出,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增收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农村的稳定是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关注“三农”,近年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大为改观。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今年一号文件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张自银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把农业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那么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呢?本报特邀6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发表意见。
 
 
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核心

\
 
市人大代表、市政府副秘书长 王旭明
 
 以工业化的理念抓现代农业,其效果已经被实践证明,它的核心就是要扎扎实实推进项目建设。2011年,市直农口系统及相关单位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市共实施和争取农业项目116个,完成投资和争取资金34.25亿元,有力夯实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农业大市地位巩固提升。去年新增1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新增1个全国小农水高标准示范县,新增1个全国高标准农田试点县,粮食、油茶、生猪、家禽等大宗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引进新五丰和中粮集团来衡发展,百里油茶示范带、城区蔬菜基地等十大基地建设提质提速,形成了粮食、畜禽、油料、饲料、竹木、农特六大支柱产业,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增至3969家,实现销售收入177.6亿元。
 
 ——农业发展基础全面增强。“衡邵干旱走廊”治理项目列入省“十二五”规划,病险水库正在逐步治理,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4.18万人;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1282.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0.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37万千瓦,农机总量达到60万台。
 
 2012年,全市项目建设要继续寻求“三大突破”:在争资跑项上取得突破。通过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创新方法牢牢把握主动权,争取更大的投入。在盘活农村资源上取得突破。推进农村资源资本化,探索通过农村产权确权登记、构建产权交易平台、开展股份制合作、实行农村资源抵押贷款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重点支持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来衡发展,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来引导业内同质企业走集群集聚发展之路。
 
 
深化林权改革 谋求发展活力

\
 
 市政协委员、市林业局副局长 曹敏慧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委、省政府规定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九八八”目标任务,全市共完成林权勘界现场核实面积1147.37万亩,占总任务的99.98%;发放林权证93.53万本,发证面积1145.85万亩,占总任务的99.85%;调处林权纠纷7354起,纠纷调处率为94.46%。
 
 下阶段,我市林改工作的重心要转移到深化配套改革上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创新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激发现代林业发展活力,真正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林改信访维稳工作力度,稳定和落实林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在严把改革质量关的前提下,全面完成确权发证扫尾工作。同时,要健全现代林业发展机制,抓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试点,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体制机制,增强林业发展的后劲和林业经营抗风险能力。
 
 二是创新为林农服务的模式。要规范林权登记管理,建立健全林权档案管理制度;出台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搭接好林农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进一步完善林权交易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林权权属数据库建设,将全市林业基础数据落实到山头地块,细化到千家万户;深入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从更高层次、更高范围拓展林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提升为林农服务的水平,促进改善林区民生、促进林农致富的步伐,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民生水利 多“雪中送炭”

\
 
市人大代表、市水利局局长 周晓云
 
 水利事关民生。2012年全市水利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急群众所急,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
 
 具体来说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以防汛抗旱为重点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抓好重点堤防、水库、水电站、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着力防范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和山洪地质灾害。二是以民生水利为重点满足人民群众水利需求。全市要完成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建设和18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抓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工,加快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三是以水资源节约保护为重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将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四是以规划为重点强化各项基础工作。抓紧完成《衡邵干旱走廊治理规划》、《城区防洪保护圈规划修编》、《后备水源地规划》等规划的完善、报批、实施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五是以依法治水为重点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能力。六是以精神文明、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加强水利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真正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队伍安全。
 
 
 农技成果要迅速转变成生产力

\
 
市政协委员、市植保植检站站长 唐春生
 
 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是科技创新,按照文件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对农业的贡献率,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成现实生产力。
 
 首先,要健全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在完善激励、评价考核机制,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的同时,要大力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还要重点抓好农民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确保科技推广的人才支撑。
 
 其次,要做大做强农业现代产业。全市要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油茶、油菜、林木、饲料七大支柱产业,茶叶、席草、烟叶、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培育1—2家国家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此,要加快发展现代种业体系,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以市农科所、市蔬菜研究所水稻、油菜、蔬菜三大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为平台,力争年内培育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完成一批实用新技术,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储备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第三,要集成推广一批农机农艺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高产高效技术。2012年要主推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优质稻高产保优栽培技术、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技术、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综合配套技术、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与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葡萄套袋技术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等八大农业综合技术,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迅速转变为生产力。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
 
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局党委书记 汪 维
 
 
 中共中央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发布了连续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科技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作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刻领会,深入贯彻,强力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从衡阳实际出发,要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必须立足“四争四保”(争项目、争地位、争权威、争先进,保增产、保增收、保供给、保发展),突出抓好“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做好“项目强农、科技兴农、产业富农、服务惠农、依法护农”五篇文章。
 
 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压单扩双”、集中育秧、耕地抛荒清零、台账管理普及、高产创建示范、重大关键技术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七大行动,通过建立健全耕地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机制,“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投入”的多元投入机制,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落实机制,“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等四大机制,形成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同时,全市将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现代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
 
 
 稳中求进,助力雁城经济发展

\
 
市政协委员、雁峰区农村信用联社主任 郝武卫
 
 2012年,我们面临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央提出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在“稳中求进”中敲定了“衡阳目标”。
 
 对衡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稳中求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稳”,就是要求银行机构要有大局意识、民生意识,在切实抓好自身风险防控的同时,规范经营,有序竞争,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进”,就是要通过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自身发展,与民共进。
 
 作为支持“三农”的主力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有着60余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雁峰区农村信用联社先后支持优质民营企业逾百家,支持农户、商户及社区居民万余户,为满足广大城乡居民金融服务需求作出了较大贡献。
 
 今年,联社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积极调整信贷资金的行业投向,助力雁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联社将进一步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的同时,计划开通新农合医疗结算卡等业务,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对中小企业贷款将突出“五个倾斜”,即将信贷资金向本地区优势行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倾斜,向产权明晰、管理规范、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倾斜,向具有经济实力、有一定市场份额、技术管理成熟、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倾斜,向企业产品定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的企业倾斜,向城区、城郊接合部和工业园的企业倾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