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3-01-30 10:14:14 作者:admin 来源:yuanchuang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
 

种蝇和葱蝇
种蝇和葱蝇属于双翅目花蝇科,其幼虫常被混称为地蛆、根蛆、粪蛆等。
 
    防治方法
 
1、 提早春耕,避免成虫产卵。种蝇和葱蝇的成虫都有在新翻起的湿土上产卵的习性。早春提前完成耕耙任务,等到成虫羽化时,土壤表层早已晾干,就可以避免成虫产卵,减轻危害。
 
2、 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不仅可免招引成虫产卵,而且对小苗的生长有利。
 
3、精选蒜种,淘汰霉烂蒜瓣,剥去蒜皮后在栽,可以缩短“烂母子”时间而减轻危害。再烂母子前,随水追施氨水两次,可减轻危害。
 
4、大蒜提早播种,使老蒜瓣在次年春季越冬代葱蝇成虫羽化之前即已完全烂掉,成虫羽化时,不再产生烂蒜的气味,就不会招引成虫产卵危害。
 
5、(1)防治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用25%敌百虫粉,每母3~4斤;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药剂喷在植株全株及周围土面上。
 
(2)防治幼虫  可用药剂灌根,其方法是向植株根部周围灌药,可用喷壶除去喷头,或喷雾器除去喷头的旋水片进行灌根。所用药剂有:90%敌百虫600~1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也可用90%敌百虫每母3~4斤,随水浇灌。
 
 
 葱蓟马
 葱蓟马又叫棉蓟马、烟蓟马,俗名小白虫,属于缨翅目蓟马科。
  
防治方法
1、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或若虫。
 
2、勤锄草。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可减轻危害。
 
3、药剂防治:5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与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混用喷雾,效果更显著;3%马拉硫磷粉剂和1.5%乐果粉剂1:1混合,每亩3~4斤,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直接喷粉。
 
4、葱蓟马有趋向兰色的习性,可在葱地设置兰色粘板,将蓟马粘在粘板上能减少其危害。
 
大蒜疫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叶片萎垂,湿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花茎染病,亦呈水浸状腐烂,至全株枯死。
 
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葱疫霉。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蔓延很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25~32,相对湿度高于95%并有水滴存在条件下易发病。露地大蒜在多雨季节或棚室大蒜放风不及时或浇水过量,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紫皮蒜、苍山蒜等。
 
2、采用小垅或高畦栽培,露地栽培大蒜要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
 
3、重病地与非葱蒜类进行2~3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4、发病初期喷洒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
 
5.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选用69%安克锰锌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大蒜干腐病
 症状:该病属土传病害。植株染病后叶尖发黄干枯或叶面出现浅黄色条斑,有时扩展到鳞茎上,鳞茎上呈水浸状暗褐色,有的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拔出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烂。病株抽薹慢,影响蒜薹上市。贮藏期染病,从根部至蒜瓣发黄,软化后干缩。
 
病原:为尖孢镰刀菌洋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
 
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未腐熟的肥料或氮肥施用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温多雨易发病。地蛆危害严重或达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大蒜地与禾本科、豆科作物进行3~4年轮作。
 
2.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烧根、沤根或地蛆。
 
3. 发现种蝇及时喷洒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其杀灭在产卵前。
4. 蒜种宜贮存在0~5℃条件下,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
 
 
大蒜叶枯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1/3~4/5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较深;叶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
 
病原:为黄花菜匍柄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发率为16.4%~41.3%,无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一般6月下旬始发,7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7月份大蒜孕薹和抽穗期雨量和降雨三次以上,月均温24~28℃,该病大流行。
 
防治方法:
1. 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2. 实行轮作、秋灌、深翻;
 
3. 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WP1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0天,连续防治2~3次。
 
 
大蒜白腐病
症状:大蒜白腐病又称菌核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mm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病原:称白腐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处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葱、蒜、韭菜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组织紧密的小菌核。该菌喜低温高湿,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生产上早春生长瘦弱的蒜苗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
 
防治方法:
1. 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3~4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来源;
 
2.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
 
3. 播种前用蒜重的0.5-1%的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
 
4. 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
 
5. 药剂防治:与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淋根茎。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大蒜和蒜薹灰霉病
症状:大蒜灰霉病棚室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为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至多数叶片一半枯黄,湿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病原:称葱鳞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大蒜灰霉病在田间主要靠病原菌的无性繁殖体传播蔓延。每次收蒜都会把病菌散落于土表使新生叶染病。病菌靠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越冬(夏),在贮藏低温条件下引起发病,病菌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贮藏窖(库)低温高湿条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及时清除病残体,清洁田园,多施有机肥,适时通风降湿;
 
3. 露地大蒜发病初期喷洒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7-10天一次,防治2-3次;
 
4. 棚室栽培大蒜可用特克多烟剂每100m3用量50克或15%福霉利烟剂每亩250克熏一夜,隔8天一次;
 
5. 防治蒜薹灰霉病贮藏温度控制在0-12℃,湿度80%以下。及时通风排湿。必要时药剂防治。
 
 
大蒜病毒病
症状:2-3叶期染病,病株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条斑;成株染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纤细,叶片无光泽,蜡质消失,呈半卷曲状,心叶不能抽出。病株一般不能抽薹,薹上具明显的褪绿斑块,病株根短且少,黄褐色。蒜薹产量、质量明显下降,种性退化。有时出现植株矮化,叶变黄后萎蔫,不结鳞茎,完全无收成。
 
病原:植物病毒。
发病规律:主要靠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毒。寄主仅限于石蒜科和百合科,紫皮蒜较白皮蒜发病重,15-30℃利于发病和显症,温度过高或过低有隐症现象。蚜虫发生量大及于其他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重。由于大蒜系无性繁殖,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 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田间基本无健株,使大蒜种性退化,鳞茎变小。
 
防治方法:
1、建立原种基地,严格选种,确保蒜种不带毒。
 
2、大力推广营养茎尖、生殖茎尖组培的无毒大蒜。
 
3、避免与大葱、韭菜等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及时杀灭田间的蚜虫。
 
4、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
 
5、发病初期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间隔10天,连续防治2~3次。
 
 
大蒜黄叶和干尖
症状: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叶片黄化;成株发生干尖。
 
病因:一是根部受地蛆为害,二是重茬,三是烂母所致。烂母是正常的,它表明原蒜种里贮存的养分已用完,花薹和蒜瓣已开始分化。
 
防治方法:
1、  植大蒜的地要与非葱蒜类轮作。
 
2、  用营养菌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3、防治“退母”黄尖,应在“退母”前,即播种后30-40天,开始追肥灌水,既促进花薹和蒜瓣分化,又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
 
4、及时防治地蛆危害。
 
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病性也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新病害的不断出现,某些病害甚至呈急剧上升趋势,更加剧了对大蒜的危害。据调查分析,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50%以上,甚至更高。如1993年调查,中牟县大蒜锈病在发病严重蒜田病株率高达80%,受害面积达种植面积的65%以上,受害的大蒜严重降低等级,影响出口创汇,极大地挫伤了蒜农积极性。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达20多种,分别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起。另外,生理性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病害的发生与为害已成为大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现将大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大蒜主要病害及其发生规律
1、大蒜病毒病 大蒜病毒病在各主产蒜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可导致蒜头变小,减产在20%~50%之间,是目前生产上隐蔽性减产的最重要病害。
播种带毒蒜瓣,出苗后即可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蚜量大的情况下,或土壤干燥,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与葱属或百合科其它作物连作、邻作田块也易发病。
 
2、大蒜锈病 大蒜锈病是我国蒜区的一大流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病株率为10%以上,发生重的年份可达80%以上。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达30%以上。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散瓣,商品价值明显降低。据在中牟县调查,1993~1995年,该病使叶片提早枯死15~20天。
大蒜锈病病菌喜温凉高湿,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阴雨,尤其3-5月降雨多,又有微风,利于病原菌传播和侵入。在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低洼的地块发病重。
 
3、大蒜叶枯病 大蒜叶枯病是蒜区大蒜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河南蒜区分布广,为害重;一般年份损失10%以上,严重时可达60%左右。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严重时病叶干枯,蒜薹不能抽出,或抽出时从病部折断,颜色黄白。
该病菌发育温度范围广,需要湿度大;发病早晚取决于温度,发生轻重取决于湿度,年前11~12月、春季4~5月有2次发病高峰。连作田块,尤其是将病株残体堆置于田间、地头的发生严重。
 
4、大蒜叶斑病类 大蒜叶斑病类包括紫斑病、黑斑病、疫病、灰斑病、煤斑病等,分布于大蒜各主产区,以3一5月降雨多、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生重,常年发病株率在5%左右,发生重的年份病株率可达15%左右,该类病害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枯死,发生严重时造成蒜株整株枯死。
该类病害病菌温度适应范围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春季如出现倒春寒,再加上4月降雨多则发生严重。在沿黄河流域,11~12月经常出现阴雨、雾重、寡光照天气,也可以出现发病高峰。种植密度大,土壤有机质缺乏,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生往往严重;一般晚熟品种、紫皮蒜发病轻。
 
5、大蒜菌核病和白腐病 两病在河南蒜区均有发生,前者为间歇性发生为害,后者常年发生;二病常年发病率低,发生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达30%以上。一般减产30%~50%,重者绝收。大蒜菌核病为害假茎,黄褐色腐烂,倒伏,或地上生长缓慢,植株提早枯死。大蒜白腐病先从外围叶尖发病,出现黄褐色纵条斑,植株生长缓慢并黄化,后向假茎发展,湿度大时软腐。地下蒜头小,挖出的蒜头无包叶而失去商品价值。
二病发生主要与4~5月气候有关,该期多雨、寡光照,气温在20~25℃时,发病严重,甚至成灾;土质粘重,田间低洼,或在林际、林下的田块,发病重;连作、积水、密度大或偏施氮肥田块发生重;地膜覆盖较完整的则发病轻。
 
6、其它较重要病害 大蒜细菌性软腐病、青霉病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病害。大蒜细菌性软腐病一般年份零星点片发生,近年有加重趋势。青霉病是收获后及贮藏期极易发生的病害,如收获时遇雨、收获后晾晒不及时、贮藏条件潮湿,则发病重,感病率高。
 
二、大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播种前后
防治策略: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培育壮苗为目的,优选适宜对口品种。
 
1、农业防治
(1)播前优选和精选蒜种,尽可能采用脱毒蒜、抗病蒜、无病虫蒜;并精选大瓣蒜。异地调种是一种好办法,如中牟县每年从山东调来大量的苍山大蒜。
 
(2)选择地势干燥平坦,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水能力强的砂壤土种植大蒜,忌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
 
(3)精细平整土地,浇足底墒水,适时犁耙,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提高抗病能力。
 
(4)适时播种,尽量减少冻害的发生。对于早熟抽薹蒜,应加强冬前的苗期促壮,降低冻害的程度。
 
(5)科学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增施磷钾肥、饼肥,可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年前青蒜的抗病能力。尽量采用配方施肥,或大蒜专用肥,可减少生理性病害发生。
 
(6)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物借雨水、浇水及畦灌传播的机会,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可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
 
(7)大蒜叶枯病、叶斑病类、白腐病、菌核病等病害的病原物都是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应彻底清理病株残体,同时实行3年以上轮作倒茬。
 
2、化学防治
对叶枯病、叶斑病类及灰霉病、白腐病、菌核病等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锰锌0.5~1kg对水5~7.5kg,均匀喷洒于蒜种上,然后晾干播种,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生长期间
此期跨越时间长,从播种后出苗至5月下旬收获,是叶枯病、叶斑病类、灰霉病、锈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时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农业防治
严禁大水浇灌,雨后及时排涝,结合田间管理,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在蒜母干缩期、蒜薹伸长期及鳞芽膨大期应进行追肥,每次每667m2施尿素5~10kg,或硝酸铰10kg,追施“催头肥”硫酸铰10kg;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抗病能力。对大蒜白腐病、菌核病可采用草木灰或石膏粉撒施茎基部,减少病原入侵机会。及时采薹,尽量避免划伤过大。
 
2、化学防治
(1)防治大蒜锈病,遇有降雨多的年份、早春及时检查发病中心,及时预防,一般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于4月上旬防治第1次,10~15天后再防治1次,一般视病情防治2~3次。
 
(2)防治大蒜叶枯、叶斑类、灰霉病等,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借液,视田间病情于11月底或3月下旬开始防治,春季防治2~3次。
 
(3)防治病毒病,以使用脱毒蒜防治效果为最好,田间植株壮,叶色深,一般不用打药。其次,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1000倍液,或20%病毒A5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
 
(4)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可于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剂500~800倍液,7天左右1次,视病情连防2~3次。
 
(三)收获后及贮藏期
主要是防治青霉病、灰霉病、紫斑病等贮藏期病害,目前主要采取下述措施:
 
(1)收获前5天停止灌水,以防蒜皮腐烂不耐贮存。
 
(2)收获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带出田外,集中进行高温堆、沤肥,有助于减少病源,降低病害的发生机会。
 
(3)对收获的大蒜应及时晾晒,按商品蒜要求剥去外皮,拣出腐烂蒜、绿蒜等。
 
(4)进行射线处理,冷库保藏,可有效防治后期及贮藏病害对蒜头的进一步为害。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