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岛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2015-05-16 13:07:06 作者: admin 来源: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2015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时间:2015-04-09     来源:农技站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文件

青农技发〔20155


2015年全市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进入4月份,我市小麦由南往北,由西向东陆续进入拔节期。据农技部门近日调查,今年全市小麦平均年后最大群体87万,单株分蘖5.4个,四叶以上大蘖3.2个,单株次生根11条,群个体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来看,春季麦田群体适宜,长势良好,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冬春气温偏高,春季分蘖发生早多,有效弥补了冬前的分蘖不足,总体苗情得到良好转化升级,一、二类苗面积346万亩,占总面积的85%,比冬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二是异常低温天气过程发生次数多,全市麦田普遍受冻。3月上旬以来,我市已出现多次0℃以下低温天气过程,全市麦田普遍受冻,但冻害程度不严重,未发现小麦主茎和大蘖死亡现象,冻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新生叶片上,表现为叶色暗绿卷曲,叶片像用开水烫过一样,以后逐渐枯黄。三是拔节期关键降雨,为今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331日至42日,我市大部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全市平均降雨量27.6毫米;且本次降水历时长,分布均匀,有效的补充了土壤水分,改善了土壤墒情,解除了前期部分地块出现的旱情;各地抓住降水的有利时机,大面积实施借雨追肥,利于小麦分蘖成穗和幼穗发育,将有效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为今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发育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阶段,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促控结合、水肥调控、防病治虫、防止早衰、增粒增重”,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继续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

小麦从拔节至开花是一生中生长量较大的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根、叶、蘖、茎、穗等器官全面生长,群体和个体发展迅速,植株的生长量大,分蘖逐渐成穗,小花分化发育奠定了穗粒数的基础,是决定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需肥需水较多,田间肥水管理对保证丰收十分重要。因此,对前期没有进行肥水管理麦田,要根据田间长势继续搞好拔节期肥水管理;高产创建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2公斤,以防倒增产。追肥时要注意将化肥开沟深施,杜绝撒施,以提高肥效。

二、适时浇好扬花灌浆水

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抽穗、开花期,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重,所以,小麦成熟前10天要停止浇水。

在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叶面追肥不仅可以弥补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而且可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干热风的危害,增强叶片功能,延缓衰老,提高灌浆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因此,可在挑旗孕穗期至灌浆初期喷1%3%的尿素等叶面肥,每亩喷5060kg。叶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10天再喷一次。喷后24小时内如遇到降雨应补喷一次。

三、重视预防“倒春寒”危害

小麦拔节以后,抗寒能力减弱,若此时发生倒春寒,幼穗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以后抽出的麦穗会减少穗粒数,降低产量。在寒潮来前浇水,可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各区市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之前及时浇水。若一旦发生冻害,要抓紧时间,追施速效化肥,促苗早发,提高高位分蘖的成穗率,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并及早喷施植物细胞膜稳态剂、复硝酚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

四、切实搞好后期“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有麦蚜、麦蜘蛛、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要做好预测预报,随时注意病虫害发生动态。若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早进行防治。纹枯病,可亩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100150ml,对水5070kg,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麦蚜,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810g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用50%辛硫磷乳油5075ml2.5%敌杀死乳油每亩1015ml喷雾防治。锈病、白粉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g喷雾防治。赤霉病,要以预防为主,抽穗前后如遇连阴雨或凝露雾霾天气,要在小麦齐穗期和小麦扬花期两次喷药预防,可用80%多菌灵超微粉每亩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也可用25%氰烯菌酯悬乳剂亩用100毫升对水喷雾;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遇雨,则需雨后补喷;如果使用粉锈宁防治则不能在小麦盛花期喷药,以避免影响结实。       

实践证明,在小麦生长后期实施“一喷三防”,是防病、防虫、防干热风,增加粒重、提高单产的关键技术,是小麦后期防灾、减灾、增产最直接、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各区市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和干热风的发生特点和趋势, 选择适宜防病、防虫的农药、杀菌剂和叶面肥, 采取科学配方, 进行适时均匀喷雾。如亩用20%三唑酮乳油每亩50ml+10%吡虫林可湿性粉剂10g+磷酸二氢钾100g;或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g+3%啶虫咪乳油20-30ml+磷酸二氢钾100g;或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0100g+菊酯类农药4050ml+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50kg喷雾,均可起到“一喷三防”的效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