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谱华章--曹军

2015-12-03 21:58:30 作者:admin 来源: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评选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技推广谱华章

--记安徽省太和县农技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 曹军

 \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
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曹军,中共党员,现年58岁,阜阳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技推广研究员。参加工作36年来,曹军同志始终默默耕耘在农技推广工作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获市级以上科技奖13项,其中:农业部丰收计划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奖"突出贡献奖"1项,二、三等奖23项;省、市科技成果72项;先后获阜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安徽省农民满意技术员、省五一劳动奖章、省政府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个人、国家统计局先进个人、省科技厅粮丰工程先进工作者(2次)、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小麦高产攻关先进个人及市县荣誉奖16项;发表论文20多篇。

 

终生愿做追梦人

 

1980年,20岁刚出头的曹军从宿县农校毕业后,便抱定了在农技推广方面奋斗终生的理想和志向,几十年来曾先后在太和县关集农技站、县农技推广中心(站)、麦豆原种场工作,和农技推广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关集区农技站工作时,由于表现突出,区委领导想提拔他为区团委书记,但他坚辞不就,一直坚守在农技推广这块阵地。他经常对人说:"我出身农家,几十年来一直和土地、农民打交道,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三农工作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最大的梦想和追求!"

 

曹军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知道,一年365天,曹军有200多天泡在基层,跟踪服务指导庄稼从播种到成熟等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田间地头,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提到曹军,洪山镇张策村晓梅种植合作社李晓梅心怀感激。2013年,李晓梅种植630亩夏玉米,杨花期遭遇高温干旱,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曹军来到了玉米地里。在查看情况后,当场就开出"药方",让她立即浇水,她说"没井,没浇灌设备"。曹军想了一下说:在早晨79点钟用绳拉进行人工授粉,连续34天。在曹军的指导下,当年李晓梅的玉米亩产达550公斤。而她的老表王晓春30多亩玉米,品种、化肥、机播、播期都一样,未采取浇水、人工授粉等措施,结果亩产只有150公斤,仅是李晓梅种植合作社产量的四分之一。为此,李晓梅给曹军送来了写有"技术到田间,节本又增产"的锦旗,并给县农委送来了"真诚的服务,贴心的关怀"感谢信。

 

长期的基层摸爬滚打,曹军和很多农民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的手机号码很多农民朋友都知道,平时经常有村民打来电话咨询农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关键时节,最多时一天能接40多个电话,此外我还经常通过手机向全县的农技指导员、示范户以及村干部发送技术信息,一块电池经常不够用,所以,我的兜里经常携带一块备用电池。"曹军说,近几天阴雨连绵,大豆、玉米均有不同程度的受灾,几天来他一直在田间指导,每到一处都当面告知群众或给农技人员打电话,要求他们对受灾田块做好重播、补种等工作,对没有受灾的田块做好中耕、喷打微肥、调节剂,增施速效肥等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粮食丰产丰收,他一直奔波在追梦的路上。

 

农技推广见实效

 

曹军介绍说,他平时的工作无外乎两件事:一是试验示范,二是技术培训和推广。看似轻描淡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凝聚着曹军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在试验示范方面。曹军每年都亲自安排3-4个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点,筛选3-4个高产优质品种和2-3项新技术、新成果,供大面积推广应用。周麦22、矮抗58、周麦27、济麦22、皖麦58、中黄13、徐豆14、隆平206等品种,小麦整地镇压播种、小麦追施拔节孕穗肥、追施大豆花肥、玉米"四肥""四水"高产栽培、种子基地建设等技术,大部分是在他带头下筛选而大面积推广的,每年社会效益在几亿元。其中小麦追施拔节孕穗肥,年推广面积百万亩以上,增产幅度10%以上,亩增粮50公斤左右,总增粮达5万多吨,增效达亿元以上。在他的指导下,小麦高产攻关和创建,从2007年起连续多年亩产超600公斤,其中2011年小麦单产刷新安徽省小麦单产纪录达741.7公斤。玉米振兴计划2013年创安徽省最高单产纪录达916.6公斤。

 

根据科技发展和实际情况,曹军还不断创新技术。"小麦斤籽万苗"是原来的理论指标,随着育种水平和栽培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理论已不适用。曹军就根据太和县土质情况创新为"小麦斤籽:沙壤土9000苗、砂姜黑土8000苗、淤土地7000苗。推广后深受麦农欢迎。

 

在技术推广和培训方面。曹军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新型农民培训、粮丰工程、小麦高产创建和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等项目以及受组织部、党校等单位每年一次的村干部培训邀请等为平台,多角度多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年均在100多场次左右。今年春季,县农委组织百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曹军不顾年高体弱,亲自带队,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向学员讲授有关知识,针对当前小麦的病虫害防治、玉米高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详细讲解。他还根据本县生产进度和情况,年亲自整理技术资料、技术明白纸2030份,并印3040万份发至全县广大农户。历时一个多月。通过培训,学员们掌握了玉米、小麦高产创建攻关的关键技术,为全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曹军面孔黝黑,头发稀疏,给人一副憨厚朴实的印象。虽然从他的穿着上看和田间的农民没有两样,脚上的布鞋经常沾满泥巴,但当地人却给他一个"电视明星"的称号。原来,曹军经常通过举办电视讲座进行技术培训和推广,每年举办20期以上;县电视台举行的农技培训电视讲座,他是主讲人;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县农委上线者,他期期参加,直接与农民对话。他虽不是影视明星,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明星" 走在路上和服务田间,人们都能认得他,交出他的名字。

 

再苦再累不言悔

 

在曹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张日程表,上面是他近期给自己订的一周工作计划:629日,和保险公司一道到郭庙乡鉴定西瓜受灾情况;630日,到倪邱、桑营等沿105国道乡镇农作物生长情况;71日,到税镇、高庙等乡镇指导群众进行重播和补种等工作······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春去冬来,寒来暑往,曹军36年如一日,像一头老黄牛孜孜不倦地耕耘在他挚爱的土地上。

 

曹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妻贤子孝,孙儿绕膝,但对于他来说,多年来却很少享受到天伦之乐,妻子就经常抱怨他"比国家总理还忙"27日,人们还都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曹军却和农技人员一起来到双浮、旧县两乡镇,查看墒情。因为两天前全县普降中到大雪,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墒情,对小麦返青非常有利。在现场,曹军提醒农民朋友抓住有利时机对三类苗进行施肥,并在小麦返青期进行化学除草。等到他回到家里,老伴已把饭菜热了两遍,还说上午家里来了客人都没人陪。

 

同事们都知道,曹军身上有两样东西离不了:手机电池和药瓶。在他的身上经常装有备用手机电池,他平均每天要接几十个电话,大都是咨询农业技术方面问题的。"电话、手机咨询针对性强,方便快捷,我的电话号码一直没变,农民朋友都知道。"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大,特别是吃饭不应时,他落下了胃痛病。于是他随身带着药物,一犯病就立即吃药,稍好一些,又继续工作。这些年,曹军先后担任太和县国家粮丰工程,小麦、大豆高产创建,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粮食绿色模式攻关,砂礓黑土改良等国家和省重点项目首席专家、专家组长或专家组成员,负责项目技术实施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各项目技术工作均超额完成指标,为太和农业不断发展,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破百万吨大关,小麦连创千斤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曹军的工作日志扉页上,他工工整整地抄写着艾青的一句诗。曹军说,土地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只要在有生之年能为农业科技推广尽一份力,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受益,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