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5-12-12 12:17:48 作者:朱和根 来源:宁国市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近年来,宁国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最知名的有机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面向全国最大的以山核桃为主的森林食品加工供应基地、面向苏浙沪最优质的畜禽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三大目标,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探索符合山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先后获批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休闲渔业之乡、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农业物联网工程示范县。农业经营主体拥有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2个部级农民专业示范社、4个省级家庭农场;生产基地获批2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4个省部级标准化种养基地;农产品获得2个中国驰名商标、13个省著名商标和3个地理标志登记。

新形势下,宁国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生态化、休闲化、艺术化的“六化”标准,以家庭农场和休闲农业建设为着力点,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经营主体分工协作、产业联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一、以促进农业社会化分工为着力点,在经营主体培育上下功夫

坚持将集约化家庭经营和产业化合作经营相结合,着力构建“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协作经营体系。一是龙头企业提质。鼓励龙头企业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做精做强自身优势,提高分工协作意识,探索发展产业联合体模式,避免产业链过长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导致金融风险。立足生态资源和农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招商针对性,重点加大本土企业与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大项目、大龙头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合作社提升。以创建示范社为抓手,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提高合作社服务能力,强化合作社运行绩效考核,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家庭农场提速。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寻找、鼓励、培育返乡创业者、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官等高素质人才投身农业,为家庭农场发展注入活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有条件的大户升级为家庭农场,为家庭农场发展营造浓厚氛围。

二、以家庭农场和休闲农业为切入点,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

按照畜禽、山核桃、竹业等十大产业发展规划,以“六化”为标准,提升农业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注重规模化和科技化,促进农业高效。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效益的保证,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契机,营造土地规范流转氛围,按照户均经营规模的10-15倍引导适度规模发展。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产出率的核心,鼓励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和设施装备,扶持原产地粗加工、保鲜、冷藏、配送以及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培育科技创新型和高新技术类项目。二是注重标准化和生态化,保障产品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一手抓监管,一手抓服务,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树立消费信心。要坚持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加强生态保护,严格基地水土保持要求,鼓励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和品牌农业。三是注重休闲化和艺术化,提升产业价值。将休闲农业定位于现代农业新业态的着力点,发挥农产品生产体验价值,促进农业与文化、科普、旅游、美好乡村建设融合互动,提高农业附加值,降低农产品同质化竞争,带动农民增收。按照园区公园化理念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鼓励禅茶文化、田间厨房、铁皮石斛、垂钓、采摘、农耕等体验农业项目,扶持中药材养生饮品、固体茶饮料等养生农业项目,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

三、以智慧农业平台建设为支撑点,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功夫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强化优质优价。一是加强监管体系。以宁国市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纽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着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档案、标签及包装使用、农资等监管,加大检测力度,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强经营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提升消费者信心,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二是强化政策体系。宁国市将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提高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涉农资金监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登记工作为契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业资源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三是创新服务体系。以每个产业首席专家领衔的专家团队为技术支撑,完善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深入开展“我们在路上—农业服务在身边”活动,进一步宣传现代农业“六化”理念,提高服务的主动性、超前性,提高惠农政策知晓率,切实将农技服务水平提升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宁国市农业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