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打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攻坚战

2016-04-19 12:51:46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千方百计打好小麦中后期病虫防控攻坚战

4111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科研教学单位的植保、气象方面的专家,在分析病虫害发生基数、品种布局及生长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6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总体呈重发态势,程度重于常年,接近上年,小麦赤霉病、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预计中后期病虫害发生约7.23亿亩次,占全生育期发生面积的7成多,其中,病害发生3.52亿亩次,虫害发生3.71亿亩次。

一、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

小麦中后期病虫以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为主,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病毒病、胞囊线虫病、地下害虫、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其中,小麦赤霉病、蚜虫呈大发生态势,白粉病、叶锈病偏重发生,条锈病、纹枯病、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

蚜虫发生基数低于上年和常年。目前发生1100万亩,西南南部已进入发生末期,西南东部为发生盛期,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为发生始盛期,华北、西北麦区仍处于初发期。平均百株蚜量,西南为120-455,江汉平原、黄淮、江淮麦区为15-60头,华北、西北大部在5头以下。高密度田块主要集中在西南、江汉和黄淮等麦区,四川三台百株虫量最高达9000头,云南江川和峨山虫量为4200-4500头,山东枣庄、湖北郧西、重庆荣昌为1000-1500头。

吸浆虫在华北、黄淮、江淮大部密度呈逐年降低态势。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北京为4头,河南、陕西、河北、天津为1.1-1.6头,山东、山西分别为0.6头、0.9头,除北京、山东虫量较上年增加2.5头和0.3头外,大部地区比上年和常年减少15%-40%。最高密度虫量,河北安新为82头,北京大兴为39头。

赤霉病常发区稻麦、玉麦连年连作,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在90%以上,稻桩及玉米秸秆子囊壳带菌率高。其中稻桩株带菌率,湖北江汉平原和江苏平均在10%左右,浙江为6%,安徽一般为1.0%-5.5%,上海为1.2%,各地菌源量满足大流行条件。江汉平原、江淮中南部及其以南地区病菌子囊壳成熟度在一般在11.1-47.5,沿淮地区在10以下,孢子释放时间与小麦易感病期吻合度高。

条锈病由于拌种和菌源地春病冬防等措施的实施,目前病情是2011年以来较低的一年。截至412,西南、江汉、黄淮、西北等麦区9省(区、市)301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580.7万亩;发病县数比上年同期减少22个,与近 5年平均值持平,发生面积比上年和近5年同期平均值分别减少42.5%29.9%。目前,条锈病在西南地区东部和江汉平原扩展蔓延加快,西南大部麦区病叶率5%-30%;湖北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低山区、陕西汉中进入点片至扩散流行阶段,病田率10%-30%,病叶率一般在10%以下;河南南部、新疆阿克苏等地零星见病。

白粉病病情轻于上年和常年。目前发生1100万亩,西南地区处于发病盛期,平均病叶率2.5%-28%,最高100%;山西南部、山东西南部处于始盛期,平均病叶率分别为6.6%1.5%;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大部和西北地区南部处于始发期,江苏见病早于上年,平均病叶率2.3%-9.3%,明显重于上年,其他麦区较上年和常年减少20%-50%;华北大部尚未见病。

纹枯病病情轻于上年和常年。目前江汉、江淮、黄淮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8640万亩。河南、山东、安徽、江苏、重庆等地平均病株率为6%-13.7%,河北、陕西、山西等华北、西北麦区为0.6%-4.6%,安徽、河北分别较上年增加0.7个和2.2个百分点,其他大部麦区较上年减少10%-20%;重庆忠县、湖北曾都、山东泰安等地局部田块发生较重,最高病株率达90%

二、发展趋势

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黄淮海麦区4月中旬至5月份气温偏高0.5-2,降水正常偏少,有利于蚜虫的繁殖危害;4月中下旬,江淮和长江中下游降水过程多,降水量较常年偏多5成至1倍,5月份江淮偏多2-5成、黄淮南部偏多1-2成,对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流行十分有利;新疆北部、西北大部5月份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的发生。另外,主产麦区田间湿度大,雾霾、结露等天气多,会促进赤霉病等病害侵染流行。

三、防治战役安排

1、防控对象:小麦穗期病虫害主要以麦蚜、吸浆虫、赤霉病、白粉病、白粉病、纹枯病为防治重点,兼治多种病虫。

2、防治指标:穗蚜500/百穗;叶锈病病叶率5%;白粉病病叶率10%;赤霉病病穗率3%;麦叶蜂30/平方米。

3、防治方法:

以一喷三防补贴物资为基础,可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的不同,力争将病情控制在为害初期;对赤霉病要根据扬花期天气预报,抢时抢晴预防,适当调整用药。

1)、蚜虫:每亩可用功利(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50毫升加透皮阿维(1.8%阿维菌素乳油)每亩分别为50毫升混合兑水50-60kg喷雾,既可防治蚜虫,又可兼治麦叶峰、红蜘蛛。

2)、白粉病、锈病:可用翠米(40%氟环唑•多菌灵悬浮剂)每亩36毫升,或用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每亩20兑水50-60kg喷雾。

3)、赤霉病:可用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每亩20,或翠隆(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20,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150,兑水50-60kg喷雾防治。

推荐配方:

每亩可用功利(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每亩50毫升+透皮阿维(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每亩为50毫升+翠米(40%氟环唑•多菌灵悬浮剂)每亩36毫升+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每亩20+一点透每亩15毫升(每亩3壶水,100斤水,每壶水用一点透5毫升)。

病虫混合发生地块,结合预防干热风,可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水溶性肥或海藻酸有机水溶性肥料,将上述杀虫防病药剂混合使用,达到“一喷三防”的效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