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方法(试行)

2016-05-27 11:21:06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

\
\

\

\

\

\
\

\

\

\

\

\
西瓜真叶症状

\

\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方法(试行)

 

为规范瓜类果斑病疫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生、发展动态,特制定本方法。本方法规定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区域、监测布点、监测时期、监测方法等。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监测。

1 监测准备

收集当地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的种植情况,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历史和现状等有关资料;制定简便易行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监测计划。

2 监测区域

2.1 未发生区

重点监测疫情发生高风险区域,如:从疫情发生区调入瓜类种苗及产品的地区,境外瓜类引种种植区,瓜类种苗繁育基地等高风险区域。主要监测是否传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2.2 发生区

重点监测发生疫情的有代表性地块和发生边缘区。主要监测多年种植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并有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历史的地块。监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 监测作物

重点监测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

4 监测工具

剪刀、取样袋、手套、鞋套、小镊子、记录笔、标签纸、记录表、消毒液等。

5 监测时期

在瓜类作物苗期、伸蔓期、座果期、果实成熟期(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明显期)分别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一般为3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瓜类作物的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

6 监测方法

6.1未发生区

6.1.1 访问调查

向瓜农、农资经销商、农技人员等相关人员询问有关瓜类种植情况,初步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危害情况。对询问过程发现的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可疑性地区,进行重点调查。

6.1.2踏查

在瓜类作物生长期进行踏查2-3次,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以上。

6.1.3定点调查

在访问调查和踏查基础上,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采用随机取样法,统计发病株率,填写大田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6.2 发生区

6.2.1 发生区范围监测

采取访问调查和踏查方法(具体方法见6.1.16.1.2),发现可疑疫情进行定点调查,填写疫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6.2.2 发生区发生动态监测

采取定点调查法(具体方法6.1.3)。每县选5-10个调查点,整个生育期调查2-3次,特别在坐果期进行重点调查,填写疫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

7 疫情诊断

7.1现场诊断

主要检查叶片和果实表面,看叶片上是否出现暗棕色的病斑,果皮表面有水浸状的病斑,早期病斑老化后表皮龟裂,后期果实很快腐烂(见附录1)。

7.2室内鉴定

经现场检验检测,不能确定为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室内不能确诊的,送样到省植物检疫机构和指定的科研院校进行鉴定。

8 监测记录

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各调查点结果。监测结果记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病监测调查表(见附表1)。并将原始记录表连同照片、影像等其它资料妥善保存于县级植物检疫机构。

9 监测报告

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报送上级植物检疫机构。

\

 

 

附录1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鉴定检疫及防控

一、学名及分类地位

病害英文名:Melon bacterial fruit blotch

病菌学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 Willems et al.

异名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s subsp.citrulli (Schaad et al.)

病菌分类地位:薄壁菌门(Gracilicutes) 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ceae 噬酸菌属(Acidovorax

二、病害症状

西瓜染病,子叶呈现水浸状斑点,随后变成褐色坏死斑,常伴有黄色晕圈。早期幼嫩真叶产生很小的病斑,褐色或棕色,周围有黄色晕圈,通常沿叶脉蔓延,在高湿环境下病斑处分泌菌浓。生长中后期植株叶片上病斑很少,通常不显著;条件适宜时,叶部产生多角形暗棕色病斑,有时叶片基部沿叶脉可见水浸状斑点。果实上的症状因品种而异,起初病斑出现在果实朝上面的果皮上,直径仅几毫米,水浸状;随后病斑迅速扩展至几厘米,颜色加深,水渍状,边缘不规则,果实很快腐烂;早期形成的病斑老化使果皮龟裂,溢出粘稠、透明的琥珀色菌脓。

甜瓜染病,果皮上形成深褐色或墨绿色小斑点,有的具水浸状晕圈,斑点通常不扩大;有的品种病菌侵入果肉组织造成水浸状、褐腐或木栓化;有的品种病斑只局限于表皮,中后期条件适宜病菌造成果肉腐烂。子叶、真叶、茎、蔓均可被侵染。真叶症状类似霜霉病,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圆形至多角形,或沿叶脉蔓延,形成深褐色水浸状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见乳白色菌浓的痕迹。苦瓜的症状与甜瓜基本相似。

三、病菌形态

菌体短杆状,大小15.0μm×0.20.8μm。极生单鞭毛,革兰氏阴性。在金氏 B NA培养基上形成奶白色、不透明、突起的菌落。菌落圆形光滑,略有扇形扩展的边缘,中央突起,质地均匀。在YDC培养基上,菌落圆形、突起、黄褐色,在30 下培养5天直径可达34 mm。在KB培养基上,生长很慢,2天内只见到很少的菌落,菌落不产生荧光、圆形、半透明、光滑、微突起,在30下培养 5天直径可达 23 mm

四、病菌生物学特征

该病菌不水解明胶、脂酶,氧化酶为阳性。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在41下能生长,但不能在4下生长。水解吐温-80。能够利用丙氨酸、L-阿拉伯糖、己醇、果糖、甘油、葡萄糖、羟甲基纤维素、β-羟基丁酸盐、半乳糖、L-亮氨酸、海藻糖作为碳源;不能利用蔗糖、丙二酸、乳糖、山梨醇。DNAGCmol%为 66±1%。

五、传播途径

该病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种表及种胚均可带菌。病田土壤表面病残体上的病菌及感病自生瓜苗、野生南瓜等,可做为下季或翌年瓜类作物的初侵染源。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就从子叶侵入,引起幼苗发病。病株病斑上溢出的菌脓或病残体上的病菌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从伤口和气孔侵染。在瓜类生长季节可形成多次再侵染。田间病残体翻人土中分解腐烂后,细菌随即死亡。

六、发病条件

品种感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发病;高温多雨,尤其是夏季暴风雨有利发病;平作地块并串灌漫灌发病重。

七、分布范围

美国、澳大利亚、马利亚纳群岛、土耳其、匈牙利、希腊、日本。在中国分布于新疆和甘肃等地。

八、寄主范围

葫芦科的西瓜、甜瓜、香瓜、黄瓜、哈密瓜、苦瓜、南瓜、西葫芦等。

九、检疫方法和措施

1、产地检疫。引调种前,到产地作实地考察,尤其在发病适期,对繁种田块作产地检疫,杜绝带菌种子进入我国和在境内传播蔓延。

2、病菌分离检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供检种子或病组织进行病菌分离培养,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鉴定。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有523培养基、NYDA培养基、NGA培养基、KB培养基和NER培养基。

3、种子带菌检测。包括试种法检测、ELISA检测和PCR检测。

十、大田防治方法

1、无病田繁种。应用原种(已经进行种植检验或其他技术检验无病菌的种子)进行原种生产和商业种子生产,田间管理应该严格控制,保证无果斑病发生。选择干燥、冷凉且无果斑病发生的地区作为原种和生产种子的制种基地,发生过果斑病的田块至少3年不能制种,种子生产田必须进行轮作。制种田必须与其他瓜类田自然隔离。发生病害的田块或怀疑的田块不能采种,相邻地块发病而本身未发病的田块也不能采种。只能在本身和相邻的田块都无果斑病的田块采种,从苗期开始发现病株立即带土拔除,移至田外烧毁。种苗生产过程中避免病菌污染,生产的种子应进行种子带菌率测定。目前较可行的测定法为试种法。

2、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处理是预防种子传病的可行措施。采种时种子与果汁、果肉一同发酵24-48 h后,种子随即以1%的盐酸浸渍5 min,或以1%次氯酸钙(CaOCl2)浸渍15 min,或200 mg/kg的新植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浸种2 h,接着水洗、风干,可有效去除种子携带的病菌,大幅度降低田间发病率,且这两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3、田间管理。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塑料膜双层覆盖等栽培措施。设置通气道,厚皮甜瓜定植前,在定植穴行的正下方挖一条宽30cn, 40cm 的沟,沟底铺15-20cm 厚的稻草,覆土,增加根部的透气性,提高植株抗病力。用杀菌剂消毒农事用具。利用滴灌或软管等管式灌溉,而不用喷灌、定灌等方式,防止病菌传播。生长期和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株、病果、杂草、野生寄主植物体,及时深埋,以减少侵染来源。不要在叶片露水未干的感染田块中工作,也不要把感染田中用过的工具拿到未感染田中使用。

4、轮作倒茬。与非葫芦科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注意清除病残体。

5、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在发病较重的地区应换掉原来的感病品种,改种抗病品种。如三倍体较二倍体抗病、皮色深绿的较浅绿的抗病。如哈密瓜的西域系列和甘密宝等品种有较好的抗病性。

 

6、药剂防治。田间出现病害,可用铜制剂、抗生素进行喷雾防治。含铜制剂的氢氧化铜及抗生素制剂如四环霉素在培养基上都可以显著抑制病菌的生长,田间新植霉素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常用的药剂有5%百菌清1 kg/667 m214%络氨铜水剂300 倍液 ,50%琥铜•甲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琥铜•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 ,用量6075 L/667 m2,连续3-4次。硫酸链霉素或72 %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47%春雷•王铜600800 倍液;40万单位的青霉素甲盐5000倍液也有效。


 
关键词:细菌性方法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