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时代,谁是下一个大疆?

2016-07-14 15:42:37 作者:赵俊 来源:农业智能装备联盟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无人机+”时代,谁是下一个大疆?

 

赵俊 农业智能装备联盟


\


 唐春生植保群:158785000
 唐春生的空间:
33128121;
唐春生微信:13973425121
 

 

在大疆的挤压下,一些无人机公司开始从消费者市场转投企业级市场,寻找弯道超车的机会。无人机不仅是成人的航拍玩具,还以飞行机器人的形象深入农业、建筑业、物流等各行业。每一个行业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谁将成为下一个大疆?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大疆一骑绝尘,以70%的市场占有率独傲群雄。马太效应下,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于是,它的同行们试图深耕企业级战场,实现弯道超车。

201511月,极飞科技宣布离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相关无人机产品将全部下架并停止销售,并将全部精力集中在行业应用与服务。12月,零度智控推出一款面向农业市场的“守护者-Z10”无人机产品。20165月,亿航无人机与美国生物科技公司Lung Biotechnology达成合作,后者向亿航采购1000台载人飞行器“亿航184”定制版,用于人造器官移植的快速运输。硅谷创业公司Zipline的无人机也将于2016年下半年用于运送医疗药品,其目标是每天有15架无人机向卢旺达西部的21个医疗站点输送150次医疗药品。

企业级无人机市场起飞

转眼之间,无人机企业市场开始兴起,“无人机+行业”成为了最热门的组合。20164月,无人机公司3D Robotic(以下简称3DR)的创始人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表示,迫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价格战压力,以及市场的增速放缓与日渐饱和,3DR2016年的布局会向企业级无人机进行更多倾斜。这家公司是大疆在北美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

\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3DR的组织结构于2015年就已开始调整,由原来的B2CB2B转型,确定了以核心工程师和主要销售售后人员为主的117人团队。2016年,3DR推出了与索尼合作开发的无人机测量扫描软件Site Scan,以及与全球最大的三维数字测绘软件商Autodesk 合作推出的云端图像分析服务。

不过,想避开与龙头的正面竞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511月,大疆也在官网发布了MG-1农业植保机,正式进入农业领域。大疆创始人汪滔表示:“无人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应用领域的创新,而不是价格上的竞争。”

在航拍市场一家独大、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开拓企业级业务成为了无人机公司共同的选择。随着传感器技术和相关算法的日渐成熟,2016年开始企业级无人机应用将飞速发展。

全球第二大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arket sand markets预测,到2020年,专业级和商业级无人机市场的空间将达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到32%,其中土地测量和地图测绘、精细农业和监控行业这三个商用领域市场空间将分别达到4.31亿美元、11.94亿美元和12.29亿美元。

哪个行业将最先迎来突破?申万宏源指出,民用无人机领域中农林植保和电力巡检两大领域需求比较迫切,植保无人机克服了我国农田田块分散等困难来对农作物进行高效施药,而巡检无人机可以克服人工巡检时的路面障碍和异常气候等困难,未来在中国预计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10亿元的市场规模。随着无人机使用频段的分配,未来民用无人机将陆续蔓延到防灾检灾、地质气象、城市规划等多行业应用,成长空间巨大,预计未来15年民用专业级无人机市场需求超1000亿元。

技术驱动型:主营硬件销售

作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霸主,大疆目前的主营业务依然没变,用汪滔的话说,“现在我们仍然要专注于做好空拍相机,我们会允许其他应用程序使用我们的软件开发工具包,比如农业和政府相关应用,但是,我们无法预测得太远,所以我们会走一步看一步,当前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是,如何快速解决各类技术难题”。

大疆进军企业业务从其开放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开始。201411月,大疆开放了SDK,开发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开发,拓展航拍应用领域,例如,瑞士一家专门做地图测绘的公司,通过接入大疆开放的SDK,用无人机在一个区域上空飞一圈就能完成对此区域的3D地图重建。

由于SDK的局限性以及开发者缺少与大疆的有效沟通,最初的开放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2015年,大疆在美国加州设立了一个可以容纳75人的研发中心,并招揽了前苹果天线设计师Rob Schlud和前特斯拉自动驾驶工程师Darren Liccardo,专门从事SDK研发工作,让硅谷的软件技术和深圳的硬件制造能力相互支撑。

大疆公关总监王帆表示:“我们在消费级无人机上有品牌效应,而飞行控制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是飞得稳。”大疆在无人机领域有十年的技术积累,在中国内地之外有15个全球办事处,全球员工超过5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达到1500人。

2015年,大疆成立了专门的行业应用部,负责研发行业级无人机,目前该部门有数十名员工。公司已发布了两款行业级无人机,一是MG-1农业植保无人机,二是与美国红外热成像仪厂商FLIR Systems合作推出的红外线热成像航拍相机。前者主要应用在农药喷洒,后者则广泛应用在桥梁、隧道、电力电线等设施的维护和状态监控中。

由于华南地区的农户主要是散户,自有农田面积比较小,大疆的农业植保无人机并不会直接卖给农户,而是卖给专业的植保队,由第三方植保队利用无人机为农户提供农药喷洒的服务。与面对个人消费者不同,企业级业务售出的不只是具体的产品,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包含机手培训、实验田以及售后服务。为此,大疆设立了省级代理商,由代理商为企业客户如植保队提供人员培训等售后服务。

大疆的企业业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无人机销售依然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不过,公司也准备建立自营的售后团队,把控服务质量。“因为代理商和我们是一种松散的关系,他们既可以代理别人的产品,也可以DIY,我们今年年内会着手做农业飞手培训,包括田间实践,小麦田该怎么打药,以及维修技术等,初期先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级无人机的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王帆说。

服务驱动型:聚集农业,自建植保队

除了大疆之外,零度智控的农业无人机也是主营硬件销售,公司研发推出农业无人机,再销售给服务商等客户。而极飞科技除了推出农业无人机系统,还自建了农业服务队,为农民提供无人机喷洒农药等服务。用户只需拨打服务电话,极飞就会派服务队上门测量农田,预约时间并提供上门打药服务。

一个极飞服务人员一次可以同时操作3架无人机,一天的作业量能达到1800亩,相当于60个农民的工作效率。为了保证规模化打药降低成本,极飞让农户自行组团,只服务200亩以上的客户。在新疆,极飞是自建服务队,新疆之外则采用深度加盟模式,将定价权下放给加盟商,其他则跟直营模式一样。

为了更好地落地,极飞科技也跟农业合作社联手,向其销售农业无人机或者协作开拓市场,例如极飞负责喷洒、合作社负责收割,极飞通过合作社到达农户,也与合作社分享利润。公司首个服务基地建在了新疆尉犁县,此后又在河南西华县建了第二个服务基地。2016年公司将把业务拓展到河南、湖北荆州和江苏宿迁等适宜无人机作业的平原地区。

农业活动中,通常一年需要四次植保作业,但是全国各地气候分布,农期并不一致。如果将设备和服务人员在合理的周期内做区域调配和流动,可以给极飞带来可观的利润。极飞的收入主要来自服务费,作业的农田都是按作业次数和面积收费。不同的作物一年喷洒的次数不一样,譬如在新疆地区棉花地作业,大概每亩收费50/年。

模式不同,极飞与大疆的团队构成也截然不同。截至2015年年底,极飞员工数量已超千人,其中八成是服务团队,而研发团队只有200多人。在大疆的5000名全球员工中,1/3是研发人员,另外2/3主要是工厂的生产人员。

极飞科技的目标是在提供植保服务的同时搭建农业植保数据库,当业务有足够附加值的时候公司甚至可以免费打药,而从农业上游的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下游的小额信贷和物流等环节寻找具有潜力的市场点。

最初,极飞也专注在航模领域,当大疆推出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为航模加入航拍的因素、将航模由专业小众圈子扩展到大众消费市场时,极飞才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一个机遇。在占据市场七成份额的大疆面前,不愿走跟随路线的极飞将目光瞄向了农业领域。

按照极飞自己的预测,中国有18亿亩耕地,以每年每亩在植保的花费为30元来计算,市场规模也接近600亿元。目前,极飞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占据了80%以上。极飞于2014 8 月完成了 20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此轮融资来自硅谷的成为资本(ChengweiCapital)。

技术发展和政策监管制约企业级无人机爆发

虽然企业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是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仍不足以支持企业业务的大规模爆发。王帆指出,企业级无人机主要受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池的续航能力,目前大疆的无人机最长续航时间为29分钟;二是图像传输距离,目前大疆无人机的图像传输距离在5公里左右。而大疆目前来说已经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植保无人机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不同,工业级市场主要侧重两大块:飞机技术指标和行业应用。技术指标重点指续航时间、载重量、任务载荷和作业半径。其中任务载荷是关键,任务载荷可实现的功能是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应用中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应用主要指公司对飞机在某个行业细分市场应用的理解,需要公司与行业客户进行反复沟通后对飞机功能进行改善。

植保领域作为率先爆发的企业市场尚且面临阻碍,企业级无人机在其他行业的爆发更是困难重重。物流应用作为受青睐的下一个服务点,吸引了包括亚马逊和京东在内的电商大鳄驻足,它们都在研发相应的物流无人机。但是,无论技术还是监管,都存在较大的壁垒。京东工作人员就表示,续航时间与载重量是送货无人机需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此外,地面监管和空域政策也是制约物流无人机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高楼林立,对无人机的避障能力要求很高,无人机测试多半在农村进行。即使在无人机消费大国美国,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也尚未开放本土的无人机送货测试,亚马逊只能在加拿大、英国和荷兰等地测试Prime Air送货无人机。分析师表示,宣传城市无人机送货为时尚早,政府许可将从非常严格的乡村测试开始,10年内不会在城市里看到大规模的无人机送货服务。

企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专注于某个行业进行深入挖掘,彼此行业交叉较少,因此整体呈现分化的局面。在这个座次未定的新领域,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大疆。正如王帆所说,“大疆不可能兼顾所有的领域,其他专注细分行业的公司也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但是,整个社会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无人机,这不仅是会飞的照相机,而是会飞的机器人,一个新的产业—用相对低的成本将普通人的视角从二维带到三维,并应用于各行各业”。


关键词:无人机时代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