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2017-01-15 12:23:00 作者: 病虫害测报处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2017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7年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9.6亿亩次。其中,病害4.9亿亩次、虫害4.7亿亩次。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穗期蚜虫在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可达大发生程度,条锈病在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西北和西南局部麦区,白粉病和纹枯病在高产麦区偏重发生。
 
一、发生趋势
 
(一)小麦病害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发生面积1亿亩。其中,安徽和江苏沿淮及其以南、湖北江汉平原、浙江北部、上海沿海麦区有大流行的风险,长江中下游其他麦区、黄淮南部麦区有偏重流行的可能,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南和西北部分麦区可达中等流行。

\
  
白粉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2亿亩。其中,黄淮、江淮、长江中下游等高产麦区偏重发生,以种植密度高、郁闭田块发生程度重,华北、西南和西北地区中等发生。
 
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3000万亩。其中,甘肃陇南及陇中高山晚熟麦区、四川沿江河流域、河南南部、鄂西北汉江两岸、新疆伊犁河谷及塔城盆地局部地区呈偏重流行态势,湖北大部、西南其他麦区、甘肃南部和中部、陕西南部及关中西部、宁夏南部、青海东部和新疆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陕西其他地区、河南中北部、山东南部和东部、山西和河北的南部偏轻发生。
 
\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3亿亩。其中,湖北东部和江汉平原、安徽和江苏的淮北和沿淮、沿江麦区,以及河南、山东西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叶锈病、叶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病毒病、雪腐雪霉病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小麦虫害
 
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5亿亩。其中,山东、河北大发生,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四川、宁夏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大部麦区、西南和西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

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河南西部、山西南部等地偏重发生,华北、黄淮、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江淮、西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00万亩。其中,河南北部局部偏重发生,河北中南部、天津、陕西关中中东部麦区中等发生,但局部有重发田块,华北、黄淮和西北其他麦区偏轻发生。
 
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000万亩。其中,河南、山西、河北及西北大部麦区中等发生,华北、黄淮其他麦区偏轻发生。
 
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白眉野草螟、土蝗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测依据
 
1.秋苗白粉病和麦蜘蛛基数较高,条锈病和蚜虫等基数偏低
 
条锈病秋苗发生面积小、总体病情偏轻。甘肃、宁夏、陕西等西北秋苗主发区发生面积190万亩,是2001年以来最小的一年,但河南和湖北12月中下旬始陆续见病,发病明显偏早、病点偏多。甘肃发生面积154万亩,比上年减少10%,平均病田率20%-50%,平均病叶率0.004%-0.5%,最高为5%。宁夏见病面积为21.3万亩,同比增加10%,病点最高病叶率为8.6%。陕西在宝鸡6个县见病,比上年少3个,见病面积13.4万亩,同比减少41.7%,陇县、凤翔县平均病田率45.1%35.7%,其它4个县零星见病。河南在南阳、驻马店的3个县,湖北在襄阳、十堰、随州、荆州、荆门的8个县发现多个发病中心,发生区域广、程度重。四川在嘉陵江流域、涪江、甘孜州和攀西地区的6个县零星发生。新疆在阿克苏4个县发病0.5万亩,平均病田率为13.3%,平均病叶率为0.3%,重于2012-2015年同期。
 
白粉病秋苗发病比较普遍,病情重于常年、轻于2015年同期。甘肃一般病叶率为5%-20%,高于常年;陕西平均病叶率为1.0%,同比减少30%;山西平均病叶率为1.8%,同比减少35.7%,比常年同期偏高80%;宁夏南部、河南西部、河北南部等地零星见病。
 
纹枯病秋苗病情轻于常年,部分地区重于2015年同期。黄淮、华北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968万亩,同比增加5%;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平均病株率分别为3.6%3.3%1.9%1.7%0.6%,均低于常年;与2015年同期相比,河南减少43%,山东基本持平,安徽、山西、河北分别增加200%183%63.6%
 
蚜虫大部麦区虫量低于常年和2015年。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1709万亩,比2015年增加13%;平均百株蚜量,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河北、河南、宁夏、北京分别为5.5头、4.9头、3.8头、2.8头、2.2头、2.1头、1.9头、0.9头,低于近5年同期平均虫量;与2015年同期相比,河北、宁夏分别增加1头、0.8头,其他大部麦区减少0.9-13.4头。
 
麦蜘蛛大部麦区螨量接近常年,高于2015年同期。黄淮、华北麦区发生面积970万亩,比2015年同期高39.8%;平均每尺单行虫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分别为24.8头、17.7头、14.0头、7.5头、6.8头、2.3头,与常年相近;与2015年相比,除河北减少12.8%外,安徽、山东分别增加66.7%85.8%,山西、陕西分别增加1倍、2倍。
 
吸浆虫大部麦区虫口密度明显下降。秋季淘土调查平均每小方虫量,河北、陕西、山西分别为1.9头、1.6头、1.2头,北京、河南、宁夏分别为0.7头、0.7头、0.4头,与常年和2015年同期相比,大部麦区减少15%-65%。但部分地区局部田块虫口密度较高,河北定州,天津宝坻,陕西华州、长安,河南清丰、浚县、淅川、封丘,北京大兴每样方虫量最高分别为145头、48头、42头、37头、21头、19头、19头、11头、10头。
 
地下害虫大部麦区虫口密度低于2015年。平均每平方米虫量,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北京分别为5.5头、3.8头、2.6头、2.5头和0.7头,与2015年同期相比,陕西、河南、北京分别减少7.3%7.1%53.3%,山西、河北分别增加27.9%47.1%。秋苗被害株率,黄淮、华北和西北大部麦区为0.2%-1.5%,与2015年同期相比,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分别增加115%75%46.4%15.4%,其他地区偏低。
 
2.小麦品种布局和种植制度利于病虫害发生
 
全国冬小麦品种布局没有明显变化,病虫抗性水平多维持较低水平。除长江中下游的扬麦、宁麦等品种对赤霉病表现中等抗性外,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和华北麦区主推品种多为赤霉病感病品种;长江中下游、江淮跨区引种的高产品种播期推迟,致使抽穗扬花的易感病期与春季连阴雨天气相遇概率增大。大部麦区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且常发区因病菌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品种抗锈性丧失加快。江淮、黄淮和华北主产麦区主栽品种对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普遍较低。近年来连续实行小麦与水稻或玉米连作,造成田间赤霉病等病原菌不断积累;高产麦区种植密度大、高肥水管理,致使小麦群体大、田间郁闭,有利于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3.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6年冬季,全国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对小麦病虫害越冬有利,西南大部、汉水流域、黄淮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有利于小麦条锈病冬繁扩散。2017年春季,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华北南部、黄淮等地偏高12℃,对小麦蚜虫发生有利;云南大部、四川西南部等地降水偏多25成,有利于条锈病春季流行;长江中下游、黄淮大部麦区降水偏少,但该地区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概率高,且霾日偏多,有利于赤霉病加重流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