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体验】感冒咳嗽,一阵按摩和拍打顷刻搞定

2017-08-11 17:03:38 作者:东东 环保 来源:自然养生交流群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感冒咳嗽,不要害怕

按风池穴风府穴,拍中府穴云门穴搞定


10多天的重感冒又转为支气管炎咳嗽,搞得我实在难受,只好向自然养生群群主东东请教。
 
“你学了这么久的自然养生都白学了!”大家都习惯了东东群主是刀子嘴、豆腐心。
 
  接着东东群主现身说法,我不得不佩服她---真行!
 
“我这次不是也感染了感冒,也上呼吸道感染并咳嗽了吗?我这次坐卧铺回广州也受凉了,因为上中下铺我只能住到上铺去,刚好对着空调风口,坐到一半路程时就剧烈咳嗽了,可又怎么样?我当机就裹上被子,按摩后脑勺风池穴风府穴痛点,出火车站上840公车后六七站路一路拍打中府穴云门穴,到时代花园后就好了。”
 
“凡是脑壳上的痛点都要按通了,尤其是脑后勺的痛点,再重力拍打中府穴云门穴(锁骨处,包括锁骨窝),再拍打手肘,然后喝姜枣茶。”
 
“我告诉你,按照常理,上呼吸道感染并发咳嗽,就是吃药也至少一个星期才会好清楚,而我就用自己的一套方法,三天就好了,而且就在这三天之内,也没有感觉到痛!”
 
“在火车上的咳嗽,已经牵涉到肺部感染了,不是嗓子痒而咳嗽的,可那又怎么样?我还不是立马就通过按摩后脑勺原始点和几站路的拍打搞定了吗?!”
 
带着羞愧、带着难言,尽管平时群主多次告诉过我们这些穴位的位置,这次我不敢多问群主了,因为大家麻烦她的事情多。我立即从网上找到了图片,为了方便大家我将它附在后面。通过一阵按摩和拍打,立竿见影,咳嗽减轻了很多。感谢自然养生交流群,感谢群主东东,感谢群友们的辛勤付出与快乐分享!


       1、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
 
 简易取穴方法:大拇指、中指自然放到枕骨两边,轻轻的滑动,到后枕部有明显的两个凹陷就是风池穴。
 
\

取穴方法: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即: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是在入后发际一寸(即: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最简单的取穴方法:就是把我们的手大拇指、中指放在头的枕部两侧,轻轻的往下滑动,这样就会感觉到两边有个窝窝,这就是风池穴。
 
2、风池穴的作用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炎,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高血压,精神病,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荨麻疹。
 
 
3、按摩风池穴的方法 风池穴是治疗头面部五官疾病的重要穴位,因此除了眼睛疾病以外,对鼻炎、耳鸣、咽痛等有一定作用;还常用于防治颈椎病,特别是颈肩部肌肉僵硬、落枕,或伴有头晕头痛者;此外,上下摩擦风池穴有祛风散寒的作用,能有效防治发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 用大拇指中指一边一个,来回捏揉,也可以用食指放在风池穴上,加强力度,另一只手按着头,起到固定免得在按摩的过程中,头来回的晃动。也可以用梅花针在两边来回的敲打,一般敲打三五分钟就可以了;自己也可以用按压法,把四根手指头放在自己的头顶两边,大拇指按到风池穴,用大拇指来回的按揉。也可以用四个手指头,变成爪形,撮到一起,叩打风池穴,这样可以去风寒,去风热,而且还能清醒五官。
 
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压风池穴,用力方向由下向上,每日按摩2次,每次按摩2分钟。剧烈运动引起的排汗不建议揉风池穴,因为此时是人体正常的排毒阶段。

\


风府穴: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
 
穴位位置:位于人体项部,在枕后区,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取穴方法:正坐,头稍仰,使项部斜方肌松弛,从项后发际正中上推至枕骨而止即是本穴。
 
按摩手法:用中指由上向下按摩风府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2分钟或者根据需要而定。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



中府穴
 
脾肺之气汇聚之处。中府和云门均属于手太阴肺经,有压痛可能提示肺部疾病。
 
\
取穴方法
 
1、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
 
2、男性乳头外侧旁开两横指,往上直推三条肋骨处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间隙)
 
3、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头静脉经过和锁骨上神经中间支、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分布。

\
 
主治疾病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②肩背痛。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