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

2017-08-14 16:46:01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水稻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
 
核心技术 
 
中国农科院水稻所牵头在江西省南昌珠湖农场示范基地建立的“晚稻早熟品种技术集成模式”(人工移栽+好氧灌溉+统防统治田间管理技术+粒粒饱+机械化收获)、“晚稻早熟品种技术集成模式”(抛秧+植物免疫诱抗剂+统防统治田间管理技术+机械化收获)、“晚稻早熟品种技术集成模式”(无土基质集中育秧及机插秧+统防统治田间管理技术+机械化收获)、“晚稻中迟熟品种技术集成模式”(人工移栽+好氧灌溉+统防统治田间管理技术+粒粒饱+机械化收获)等4种综合技术生产模式集成了以下8项配套关键技术。
   
1. 选用优良双季晚稻品种
   
广两优7203:双季晚稻早熟品种。2012年续试平均亩产568.80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3.62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4.11%。全生育期平均118.1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0.5天。稻瘟病综合指数6.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4级,最高级5级;稻米食味品质好,适应范围广。20149月通过国家审定。
 
\

广两优7217:双季晚稻早熟品种。2013年国家区试第一年平均亩产573.22千克,比对照五优308增产3.99%,增产点比例达84.6%2014年国家区试续试。全生育期平均115.1天,比对照五优308早熟2.3天。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7级;稻米品质达部颁2级,国标3级。
 
\

2111: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20122次通过国家审定。2009-2010年参加国家区试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0%;全生育期平均134.8天,比对照Ⅱ优8381.2天。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达国标3级。被农业部列为2014年度水稻主推品种。
 
\

中浦优华占:双季晚稻中迟熟品种。2009-2010年参加浙江省连作杂交晚籼稻区试,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36.0公斤,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11.1%2011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其全生育期122天,比对照早0.7天;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3等。2013-2014年参加江西省区试,有望2015年通过江西省审定。
   
2. 水稻好氧栽培技术
   
针对品种产量潜力实现过程中存在的土壤障碍、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低、早衰、倒伏等问题,通过以水调肥、调气,以气促根,促进水稻的物质生产、积累和产量形成,实现水稻生产的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水稻返青期,保持水层24cm;分蘖期浅湿灌溉,田里保持1-3cm水层,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搁田;孕穗及抽穗开花期保持04cm水层,中间可落水晾田23次,改善土壤的通气条件,促进白根生成;乳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

3. 机插水稻轻型无土基质育秧新技术
   
本项技术根据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的营养元素互补性、粉碎特性、使用现状与应用前景,选取不同作物秸秆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为基质的主要成分与构架,添加一定比例的其它生物质材料以及有关营养元素、天然保水剂、膨化剂、粘结剂、促根剂与灭菌剂等,研制成水稻轻型无土育秧基质。该无土基质具有较好的吸水膨胀性、充足的养分供应能力;培育的秧苗素质高、成毯性好、抗逆性强,移栽返青快;秧苗根系盘结性好,与机插技术兼容性强,省工节本。该技术操作简单,与工厂化播种流水线兼容,可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实现水稻育秧工厂化。

\
 
4. 植物免疫诱抗剂
   
植物免疫诱抗剂(植物疫苗)通过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并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增强植物抗病和抗逆能力。研制植物免疫诱抗剂农药以控制农作物病害是植物保护的新思路、新途径。该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商品名称“阿泰灵”。操作简单,以800倍的粉剂在相应时间分别喷施即可。
 
\

5. 粒粒饱增产技术
   
高效多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使水稻抽穗整齐、成熟提早、抗逆防衰、增粒增重增产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缺肥缺水田,易遭受秋寒与高温诱发的早衰稻田和寒露风引起的卡颈稻田。优化穗、粒、重的关系,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该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商品名称“粒粒饱”。操作简单,在始穗期,每亩1包(25)可湿性粉剂兑50公斤水喷施即可。
 
\

6. 高产低碳机械化稻作技术
   
针对传统水稻生产及技术模式下,稻田耕层结构退化、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及高产与温室气体减排不协调等问题,阐明了稻田耕层退化机理及合理耕层构建理论,创新了耕层优化与增碳减排轮耕技术,构建了高产与低碳排放协调的稻作技术新模式,并在我国主要稻区推广应用。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 激光耕整地技术
    
针对田面高差大及规模化土地平整的要求,采用激光平地作业,满足水稻种植对水田的平整度要求。为了培肥地力、禁烧秸杆、减少漂秧,通过履带式旋耕灭茬机作业,在不加深泥脚深度的同时实现秸秆全量还田。
    
8. 适合统防统治的田间管理技术
   
宽幅远程喷雾技术,不下田的宽幅远程高穿透喷雾技术,喷幅可达25m;高地隙自走式喷雾技术,喷幅宽,飘移少;航空喷雾技术,超低空无人机作业,旋翼产生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防治效果高;采用远距离遥控操作,避免农药对作业人员的危害等诸多优点。

\



关键词:水稻模式绿色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