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前慎用唑类杀菌剂

2017-08-24 09:08:29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水稻抽穗前慎用唑类杀菌剂
 
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己唑醇等唑类杀菌剂有抑制生长的作用,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药害
 
三唑酮、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多年前即在水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其中,三唑酮一度在生产上广泛使用,后因多年使用后防效下降,加上加量用药容易造成药害,应用面积迅速减少;烯唑醇等产品由于价格较高或者在部分地区不当使用后对水稻产生药害,使用面积一直不是太大。近年来,由于水稻纹枯病发生重,生产上普遍感觉用井冈霉素防效不佳等原因,唑类杀菌剂开始大面积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并取得了较好的防效。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唑类杀菌剂主要有丙环唑及其与苯醚甲环唑的复配剂、已唑醇、烯唑醇、戊唑醇等。

上述唑类杀菌剂的杀菌机理基本相同,主要通过抑制真菌体内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发挥作用,基于相似的作用机理,这些药剂对水稻等农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也会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水稻等作物的生长发育。
 
不同的唑类杀菌剂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据南京农业大学有关专家研究,用相同浓度的几种唑类杀菌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出苗后12天的水稻叶面积的生长抑制如下:抑霉唑15%,三唑醇16%,丙环唑20%,三唑酮22%,氯苯嘧啶醇23%,乙环唑27%,苄氯三唑醇28%,烯唑醇45%。其中,烯唑醇等药的抑制作用较强,丙环唑、三唑酮的抑制作用较弱。另有资料报道,戊唑醇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较强,与烯唑醇大致相仿;己唑醇对作物的抑制作用比丙环唑、三唑酮略弱。苯醚甲环唑对作物的抑制作用比已唑醇更弱些。

上述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已唑醇、烯唑醇、戊唑醇、三唑酮等唑类杀菌剂均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可以被作物迅速吸收并在体内传导,用于农作物病害防治时持效期一般可达20天左右。从大量试验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情况看,这些唑类杀菌剂通常在低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剂量下即对农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按登记的推荐剂量正常使用,一般不会对农作物产生药害。有资料报道,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在不当使用对作物造成轻度药害后,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般仅持续7天左右,以后能逐渐恢复。
 
从唑类杀菌剂的特点看,它们特别适合在水稻拔节前或拔节初期使用。这一时期水稻纹枯病一般处于发病初期,按正常剂量或者适当加量使用这些药剂,不仅对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效,还能抑制基部节间拔长,防止后期倒伏,而对水稻抽穗一般没有不良影响。在水稻上部3个拔长节间拔长期,即使使用烯唑醇、戊唑醇等抑制生长作用较强的药剂,只要注意不超量用药或者在短期内反复用药,通常不会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和结实。
 
矮秆水稻品种以及一些有轻微包颈现象的粳稻品种,其体内赤霉素合成能力较弱,在其抽穗前的上部两个节间拔长期,应特别注意控制唑类杀菌剂的用量,不能超量用药,也不要在短期内反复用药。按推荐剂量正常使用唑类杀菌剂单剂,两次用药间隔期宜在1周以上。

三唑酮药害案例
 
泗阳县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农民习惯在杂交稻破口期打破口药时加用三唑酮防治后期病害。他问,加用这种药对水稻纹枯病等病害防治效果好不好,为避免药害发生,用量应控制在多大为好。
 
据原宿豫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董元海等人撰写的《水稻破口期慎用三唑酮》一文报道:20048月下旬,宿豫县一些农民在水稻破口期不当使用三唑酮单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及其与其他药的复配剂43%杀·噻·酮可湿性粉剂(记者注:可能是杀虫单、噻嗪酮与三唑酮的复配剂),导致1500亩左右的Ⅱ优084杂交籼稻受到药害,不能正常抽穗,几近绝收。

据调查,受害稻株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抽穗不良,出现严重的包颈现象。典型田块漏喷药的地方水稻能正常抽穗,喷过药的地方不能抽穗。施药剂量愈大,危害愈严重。出现药害的水稻穗下节间和倒2节间缩短,稻穗全部或大部分包裹在叶鞘中。剥查受害稻株主茎拔长节间长度,自基部节间向上各节间长度分别为2厘米3厘米8.3厘米11.6厘米9.9厘米6.6厘米,正常稻株各节间长度分别为2.3厘米4厘米6厘米11.6厘米13.5厘米33.4厘米。两者相比,受害稻株主要是第5节间和穗下节间分别缩短了3.6厘米26.8厘米。这两个节间伸长期与施药期吻合。二是结实率和产量大幅度下降。据考查,包颈稻穗谷粒贪青,空瘪粒占72.5%100%,平均91.2%。受害田块稻谷亩产仅每公顷平均成谷25.6公斤,与正常田块相比减产93.6%。三是高位分蘖呈丛生状。受害稻株拔长茎段腋芽萌发产生高位分蘖,单秆高位分蘖数量达15个,平均2.1个。形成的高位分蘖能成穗和抽穗,但一般不能结实。四是茎叶生长旺盛。叶片厚脆,叶色浓绿,剑叶挺拔、肥大;茎秆粗,有倒须根,根系发达。
 
分析药害原因,一是施药时间不当。从大面积调查结果看,水稻破口期和破口期前不久施药的田块,水稻不能正常抽穗;抽穗后施药的,无明显药害现象。二是多种农药混用、用药剂量高。施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出现药害的田块,亩用药量均超过100,没有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4050克安全剂量使用。三是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诱发了药害。受到药害的田块,农户往年在水稻后期用药时也有使用三唑酮及其复配剂的习惯,而往年没有发生抽穗不良的现象。2004年水稻整个生育期低温寡照,水稻抗性差,病虫发生重,水稻破口期又遭遇历史罕见的17低温,影响水稻正常抽穗拔节,诱发了药害的发生。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三唑酮在水稻抽穗前不当使用,可能引起严重药害,但用药后是否产生药害,与用药量、用药时期、水稻生长情况、用药后的温度条件等有很大关系。生产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用药,尤其应避免盲目用药。
 
三唑酮及其与多菌灵的复配剂以前曾是稻麦生产上常用的药剂,多年使用后,该药对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的防效下降,因而生产上加量用药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造成药害事故频繁发生,近年来生产上特别是对唑类杀菌剂比较敏感的粳稻生产上大多不再使用这种药剂。考虑到近年来杂交水稻后期叶部病害较重,而三唑酮对这些病害仍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杂交稻生产上,仍然可以考虑在水稻中后期使用三唑酮来防治后期叶部病害。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上不能盲目增加三唑酮的用量,特别是在水稻破口前,三唑酮纯药亩用量一般不要超过8
 
烯唑醇药害案例
 
兴化市大营镇一农民819反映,田间水稻分别在889日喷过一次井冈霉素与已唑醇的复配剂,在81415日喷过一次井冈霉素与烯唑醇的复配剂,现在田间水稻幼穗已有1厘米长,田间水稻纹枯病仍很重,有30%的稻株上有病斑,病株上外围叶着生纹枯病病斑的高度已达株高的一半。他问,现在还能不能再用烯唑醇、已唑醇及其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等药剂防治纹枯病。
 
烯唑醇对水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前些年盐城等地曾有较大面积的水稻因烯唑醇使用不当而造成严重的药害事故。据建湖县农林局游树立等人撰写的《烯唑醇引起粳稻药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一文报道,20028月下旬,建湖县一些乡镇的农民因不当使用含烯唑醇的曲纹星和禾果利防治稻曲病,造成7000亩粳稻因严重包颈和结实率下降而大幅度减产。
 
据调查,出现药害的水稻穗下节间缩短,稻穗有三分之一至一半包裹在叶鞘中,上部叶片变厚,叶色变深,拔长茎段基部24节腋芽萌动明显。随烯唑醇的用药浓度增大,药害加重。田间呈长条状漏喷药的稻株能抽出稻穗,正常灌浆结实。发生包颈的稻穗,平均包颈长度为7厘米,包入的稻粒数为16.9粒,占总粒数的20.5%,空瘪粒增加,结实粒减少16.2%,谷粒明显恋青,灌浆不足,千粒重降低1.5左右,平均亩产减少131.5公斤,减产23%。经剥查,自基部向上各拔长节间的长度,受害稻株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4.1厘米12厘米8.2厘米,正常稻株为6厘米10.4厘米14.8厘米20厘米27厘米相比,主要是上部两个节间缩短了,分别缩短8厘米18.8厘米。少数田块稻穗能正常抽出,但结实率大幅度下降。剥开谷粒,子房已经受精,在灌浆开始后中断,胚乳中只有极少量淀粉。全田稻穗挺直上翘。
 
据分析,施药期不当是导致药害的主要原因。几百户出现典型药害的田块,凡是产生包颈现象的,施药时间都在水稻破口后、抽穗初期,而避开这一时段,虽然施了相同的农药,但无明显药害。多种农药混用、用药量增加、用水量不足,会加重药害。大多数发生药害的田块,亩用水量低于40公斤,甚至只有20公斤左右。用水量愈少,药害愈重。
 
从董德鉴反映的情况看,水稻目前幼穗有1厘米左右,估计水稻基部已有23个拔长节间,8月上旬和中旬两次用药时水稻均已处于拔节初期;所使用的药剂为烯唑醇、已唑醇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如果按推荐剂量使用,烯唑醇、已唑醇的纯药亩用量很小(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12%井冈·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含井冈霉素10%、烯唑醇2%,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81135克,折合每亩用制剂4575克,折合每亩用井冈霉素纯药4.57.5、烯唑醇0.91.5。江苏省常熟市义农农化有限公司的18%井冈·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含井冈霉素15%、烯唑醇3%,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为81135克,折合每亩用制剂3050克,折合每亩用井冈霉素纯药4.57.5、烯唑醇0.91.5。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每公顷纯药用量为70.393.75。其他一些烯唑醇单剂,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的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一般在3以上,但不超过7.5),估计对水稻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基本不影响后期用药。在用药量适宜、施药方法正确的情况下,烯唑醇、已唑醇以及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是有保证的,只是在田间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施药后短期内病情仍可能加重发生,因此上述田块应该不需要在短期内反复施药。如果担心田间纹枯病因前期施药量不足或施药方法不当等原因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考虑再次施药,并根据前期用药情况选用适当的药剂品种。短期内最好避免使用烯唑醇、戊唑醇单剂,可以施用井冈霉素等对水稻生长抑制作用小的药剂。
 
好力克可以在水稻抽穗前使用
 
宝应县泾河镇一农民819反映,麦套稻还有10天左右就要抽穗了,田间纹枯病较重,前期在1113日喷施过井冈霉素,但效果不是太好,现在想用好力克防治纹枯病等后期病害,不知道能不能用这种药。
 
据宜兴市周铁镇农业服务中心严伟群、宜兴市植保植检站潘云枫等人撰写的《43%好力克悬浮剂防治水稻稻曲病应用技术研究》一文报道: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好力克(43%戊唑醇悬浮剂)对稻曲病、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据试验,在水稻破口前1周和破口后两次施药,每次每亩用药1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稻曲病病穗、病粒防效均在95%以上。在水稻破口前一次用药,药后14天纹枯病病株、病指防效仍在90%以上,且能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
 
试验小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为“98-3”,614水直播,96破口。
 
827水稻破口前一次施药,108病情稳定时调查,每亩用好力克10毫升、12毫升、15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81.08%91.89%、病粒防效为80.0%92.0%,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64.86%、病粒防效为66.4%。好力克的防效明显优于井冈霉素。
 
98水稻破口后一次施药,每亩用好力克10毫升、12毫升、15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58.11%59.46%、病粒防效为26.4%48.8%;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毫升的,病穗防效为52.70%、病粒防效为40.0%,试验各处理的病穗防效、病粒防效均不理想。
 
827水稻破口前和98水稻破口后两次施药,每亩用好力克10毫升、12毫升、15毫升处理的,病穗防效为81.08%95.95%、病粒防效为80.8%96.0%;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毫升的,病穗防效为87.84%、病粒防效为91.2%
 
827水稻破口前一次施药,药后7天调查纹枯病防效,每亩用好力克10毫升、12毫升、15毫升处理的,病株防效为81.42%92.81%、病指防效为82.85%93.39%;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400毫升的,病株防效为90.99%、病指防效为90.61%,各处理对纹枯病都有较好的防效。药后14天调查,每亩用好力克10毫升、12毫升、15毫升处理的,病株防效为71.48%90.71%、病指防效为75.25%91.68%;每亩用5%井冈霉索水剂400毫升的,病株防效为44.48%,病指防效为50.34%,好力克各处理的防效明显优于井冈霉素处理,表明其持效期较长。
 
试验期间水稻生长正常。据后期穗粒结构考查,破口前一次施药、水稻破口后一次施药、水稻破口前和破口后两次施药,好力克各处理和井冈霉毒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提高,其中破口前和破口后两次施药的,最高结实率增加12.73%,千粒重增加9.09%
 
根据试验结果,在一般年份常规品种上,可以在水稻破口前710天每亩用好力克12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稻曲病,兼治纹枯病;在感病品种上,宜在水稻破口前1周和破口后连续两次用药,每次每亩用好力克121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
 
唑类杀菌剂不宜在短期内连续使用
 
射阳县一农资销售商反映,今年他代理销售一个己唑醇产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等病害,在水稻抽穗期前后一般推荐在水稻破口前7天用一次药,水稻齐穗后用一次药,每亩每亩用5%己唑醇80毫升。现在一些农药销售商因担心施药后会影响水稻抽穗和灌浆,因而不大敢卖这种药了。他还反映,以前当地生产上确实出现过三唑酮、烯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使用不当对水稻造成药害的事故,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亩用量超过60,就会对水稻生长造成明显的抑制作用。
 
宝应县小官庄镇一农民817反映,水稻田前期防治纹枯病已用过两次已唑醇,现在水稻快抽穗了,问还能不能再用这种药。
 
盐城市盐都区一农民反映,水稻开始拔节后不久超量使用了己唑醇,每亩用5%己唑醇160毫升(推荐用量为100毫升),6天后又按推荐剂量喷施了爱苗(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毫升。他问,这样施药会不会对水稻造成药害,影响水稻抽穗。
 
已唑醇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近年来在水稻生产上得到大面积使用,目前已有多个已唑醇单剂及其与井冈霉素的复配剂登记用于水稻防治纹枯病,单剂每亩纯药推荐用量一般为45克。
 
浙江省兰溪市农业局植保站唐成庆等人撰写的《30%已唑醇EC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简报》一文报道,据20078月试验,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的30%已唑醇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良好防效,合理使用对水稻安全。试验田种植的水稻品种为两系杂交稻“两优倍九”,526播种,618移栽,813施药,分别每亩用30%已唑醇乳油13毫升、15毫升、17毫升和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均每亩加水50公斤喷雾,药后10天调查,四处理防效分别为52.19%70.78%79.65%73.53%。试验期间水稻生长正常。
 
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天每亩用药15毫升的防效与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防效相当;试验条件下每亩用药15毫升与每亩用药17毫升防效没有显著差异,因而正常情况下在纹枯病发生初期每亩用药15毫升即可,病害发生较重时,可以在第一次用药后710天再用一次药。
 
据有关资料报道,已唑醇对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比三唑酮弱些。正常情况下水稻破口期每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50克(折合每亩纯药用量67.5)不会对水稻产生药害。由此可以推断,水稻破口期每亩用已唑醇纯药67.5(折合每亩用5%已唑醇120150克)应该也是安全的。这一剂量远超过已唑醇产品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推荐剂量。
 
为安全起见,生产上在按推荐剂量使用已唑醇产品时,仍应注意避免在短期内反复用药,或者与其他唑类杀菌剂连续使用。特别是在水稻抽穗前的上部23个节间拔长期这一敏感阶段,两次用药间隔应在1周以上。
 
水稻唑类杀菌剂药害解救措施
 
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一农资销售商820反映,当地有近800亩地的直播稻在前一段时间多次用唑类杀菌剂防治纹枯病后,现在生育期明显推迟,问水稻生长和抽穗结实是否会受到严重影响,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据了解,这些田块的水稻品种为镇稻9424、泗稻11号,在723每亩用禾果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30克,856日每亩用5%已唑醇80毫升,89按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再次每亩用5%已唑醇80毫升,81718日每亩用30%苯甲·丙环唑20毫升。其中有一部分为大麦茬直播稻,61播种,723施禾果利时水稻处于拔节初期,8月初施已唑醇时水稻拔长3个左右节间,目前处于孕穗初期,剑叶刚开始抽生,穗苞较小。当地同期播种、没有反复用三唑类杀菌剂的同品种水稻,目前剑叶已完全抽生了好几天,穗苞已很大,估计再过34天就要抽穗了。与正常稻相比,反复施用唑类杀菌剂后生育期推迟的水稻除生育期推迟外,穗形偏小,叶色偏浓绿。另外一部分为小麦茬直播稻,610播种,与同期播种的水稻相比生长也受到了较明显的抑制,叶色偏深。
 
如皋市下原镇一农资销售商817反映,去年当地有人在水稻抽穗前不久喷施多效唑,结果穗子没有能正常抽出来。他问,以后再出现类似情况,可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唑类杀菌剂和多效唑都主要通过抑制作物体内赤霉素的形成而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不当使用唑类杀菌剂和多效唑,对水稻生长造成抑制,均会使水稻生育进程延缓,严重时可导致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发生药害后,通过适量喷施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能迅速缓解药害,促进水稻恢复生长。
 
上述葛武镇农资销售商反映水稻生育期推迟,很可能是由短期内反复使用唑类杀菌剂引起的。从反映的情况看,水稻生长受抑制的程度应该不会很严重,不一定会对水稻抽穗和灌浆结实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所反映的小麦茬直播稻,在拔节初期施药,目前暂时的生长受抑制应该不会对以后的抽穗和灌浆结实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而目前暂时不要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方法促进水稻生长,否则可能导致水稻上部节间过度拔长,容易折断和倒伏。对所反映的剑叶已开始抽生的水稻,可以注意观察剑叶生长情况。水稻剑叶抽生时间一般在1周左右(因温度高低等有所不同)。如果剑叶抽生速度正常,表明水稻生长发育已恢复,不需要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措施;如果剑叶抽穗速度很慢,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喷施赤霉素的方法(最好在当地农技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促进水稻生长,保证水稻正常抽穗和结实。赤霉素对水稻生长的促进作用很强,一般在施药后2天内水稻就会有明显反应。施药时应严格控制用药量,每次每亩用赤霉素纯药0.20.5加水50公斤均匀喷雾,生长正常的地段尽量不喷药。第一次用药后35天,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再次喷药。如果水稻抽穗期出现比较明显的抽穗缓慢现象,可以立即按上述剂量喷施赤霉素促进抽穗,防止包颈。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结合施破口药喷施碧护(0.136%芸薹·吲乙·赤霉酸可湿性粉剂,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江苏联系电话:13615143111),促进水稻抽穗和灌浆。该药与赤霉素单剂相比温和一些。(水清)
 



关键词:杀菌剂水稻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