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矢尖蚧

2017-11-24 13:45:36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柑桔矢尖蚧

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

简介 

柑桔矢尖蚧又叫矢尖盾蚧,属同翅目,盾蚧科。为害柑橘类、龙眼、番石榴、茶等。各地均有发生。国内分布北限由东向西分别为辽宁、北京、山西、陕西、甘肃及青海,但黄河以北,冬季只能在温室中生活;西至四川、云南,并再西延,采于西藏的樟木;东、南向达国境线。四川、贵州、浙江、福建北部一带橘园,密度较大。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法国、美国。该虫以雌成虫、若虫固着于叶片、果实和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处形成黄斑,导致叶片畸形、卷曲、枝叶干枯,果实受害处成黄绿色,外观差、果味酸;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还可诱发烟煤病。


\
  图1   叶片被害状

形态特征

1、成虫。雌成虫介壳黄褐色或棕色,边缘灰白色,前端尖,后端宽,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纵背,似箭头形。雄蚧体长形,粉白色,棉絮状。具发达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腹末性刺针状。


\   \
图2   雄成虫                         图3   雌成虫
 

2、卵。椭圆形,长0.2mm,橙黄色。

3、若虫。1龄若虫草鞋形,橙黄色,触角和足发达,腹末具l对长毛;2龄若虫扁椭圆形,淡黄色,触角和足均消失。

4、蛹。长1.4mm,橙黄色,性刺突出。 

发生规律

1、世代。甘肃、陕西一年发生2代,湖南、湖北、四川3代,福建34代。

2、越冬。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

3、发生特点。成虫产卵期长,可达40余天,卵期短,仅13小时,单雌卵量70300粒,第3代最多,1代次之,卵产于母体下。1龄若虫盛发期大体为:3代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上中旬。若虫期夏季3035天,秋季50余天。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果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棉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棉絮状蜡质介壳,常群集于叶背成片。在柑园中矢尖蚧呈中心分布,常由一处或多处生长旺盛且荫蔽的柑橘树上开始发生。然后向周围扩散蔓延至整个橘园,山坡呈现出中心点至片的延伸,一般大面积成灾的情况较少;树完全封闭的虫口密度大,受害重;树势弱且管理差的受害也重。


\   \
图4   果实被害状                    图5   被害叶片
 

4、天敌:重要捕食天敌有日本方头甲、整胸寡节、红点唇瓢虫和湖北红点唇瓢虫。重要寄生性天敌有矢尖蚧蚜小蜂、花角蚜小蜂和寄生雄断的蚜小蜂等多种。 

防治方法

1、加强综合管理,使通风透光良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剪除蚧虫严重枝。4月份以前及时剪除虫枝、荫蔽枝、干枯枝,改善柑橘园通风透光条件,亦可刷除枝干上密集的蚧虫。

3、保护引放天敌。

4、药剂防治。以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最佳,此时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力最弱。挑治成蚧用老介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老介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功利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若蚧喷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等。发生严重时每隔1520天,连续2~3次。

推荐使用药剂:氟啶虫胺腈、噻嗪酮、螺虫乙酯、烟碱·苦参碱。


\
老介40%毒死蜱乳油)

\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
功利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
淘益40%毒死蜱乳油)

 


关键词:矢尖蚧柑桔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