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小实蝇

2017-12-01 09:39:14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柑桔小实蝇

Dacus dorsalis  Hendel



柑桔小实蝇俗称果蛆、橘小实蝇、东方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国外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日本、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等;国内分布于大致以长江为北限,最北采地福建泉州、广东韶关,并由湖南西部北延,见于湖北的利川及四川的屏山、西昌,南至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止于盆地西缘及横断山脉峡谷间。台湾、广西、海南、云南,有严重被害报道。成虫产卵于果实内,幼虫于果内蛀食为害,常使果实未熟先黄脱落,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除柑桔外,尚能为害芒果、番石榴、番荔枝、阳桃、 枇杷等200余种果实(图1、图2、图3)。我国将其列为国内外的检疫对象。近年在广州附近调查发现,番石榴、阳桃成熟的夏果受害率普遍为40%~50%,个别果园竟有超过80%


\ \ \
1 为害芒果       2 为害番石榴      3 为害番荔枝

形态特征

1、成虫(图4)体长7~8毫米,全体深黑色和黄色相间。胸部背面大部分黑色,但黄色的“U”字形斑纹十分明显。腹部黄色,第12节背面各有一条黑色横带,从第3节开始中央有一条黑色的纵带直抵腹端,构成一个明显的“T”字形斑纹。雌虫产卵管发达,由3节组成。

\   \
 成虫 )           蛆形幼虫 

2、卵梭形,长约1毫米,宽约0.1毫米,乳白色。

3、幼虫蛆形(图5),老熟时体长约10毫米,黄白色。

4、蛹为围蛹,长约5毫米,黄褐色(图6)。 

\
图6   蛹(右上角)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台湾一年发生78代,内陆35代。

2、越冬及初次虫源。无严格的越冬过程,生活史不整齐,田间世代发生叠置,各虫态常同时存在。

3、发生特点。华南地区每年发生3~5代。成虫羽化后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补充营养(夏季约10~20天;秋季25~30天;冬季3~4个月)才能交配产卵,卵产于将近成熟的果皮内,每处5~10粒不等。每头雌虫产卵量400~1000粒。卵期夏秋季1~2天,冬季3~6天。幼虫孵出后即在果内取食为害,被害果常变黄早落;即使不落,其果肉也必腐烂不堪食用,对果实产量和质量贻害极大。幼虫期在夏秋季需7~12日;冬季13~20日。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深度3~7厘米。蛹期夏秋季8~14日;冬季15~20日。

防治方法

1、厉行检疫。严防幼虫随果实或蛹随园土传播。一旦发现疫情,可用溴甲烷熏蒸。

2、人工防治。随时检拾虫害落果,摘除树上的虫害果一并烧毁或投入粪池沤浸。利用虫果处理池喷施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杀死大实蝇幼虫。

3. 果实套袋。在幼果期果实尚未被虫危害时进行套袋,可有效防止成虫产卵而造成危害。番石榴、杨桃果实可用薄膜套袋,芒果果实宜用无纺布套袋。套袋既可减少多种病虫危害,提高水果品质和商品价值,又能生产无公害水果,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4、诱杀成虫。主要使用性引诱剂杀雄虫,经过连续较长时间的诱杀,能大大降低果园的虫口密度,且对环境安全,果实不易受污染,高效专一,不易产生抗药性,是目前较理想有效减少虫源的主要方法。具体做法是:将诱捕器悬挂于离地面约1.2M以上的树冠上,每亩挂3-5个瓶,采用梅花式排列。性诱剂和敌敌畏按102的比例混匀,用注射针筒吸收药液后注入棉花团,首次注入量4ml,以后每隔10-15天注入2ml,这样就能利用性诱剂发生类似雌虫的气味诱杀雄虫。

5、药物防治。

⑴土壤杀虫处理。重点应放在受害严重的果树树冠下的土表层。一般5-8月为柑桔小实蝇成虫的羽化高峰期,用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800倍喷洒果园地面,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杀2-3次,杀灭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和出土羽化的成虫。

⑵树冠喷杀处理。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内,用马拉•辛(20%马拉•辛乳油)3000毫升、或用功•辛(16%辛硫•高氯氟乳油)3000毫升、兑水700公斤喷雾树冠进行杀灭成虫,喷杀时间为上午10-11时前,或下午4-6时进行。对山坡种植的柑桔,下午4-6时喷杀效果更佳。


\
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

\
辛硫磷乳油

\
马拉•辛(20%马拉•辛乳油)

\
功•辛(16%辛硫•高氯氟乳油)


  


关键词:桔小实蝇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