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胸蓟马

2017-12-16 10:28:13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胸蓟马

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


简介 

黄胸蓟马又叫夏威夷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江苏、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以南地区,南至中国台湾、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南境,东面滨海,西达四川、云南、西藏。为害瓜类、豇豆、四季豆、空心菜、辣椒、茄子、番茄、韭瓜、蚕豆、十字花科蔬菜。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物的花、子房及幼果汁液,花被害后常留下灰白色的点状食痕,为害浆果受害处现红色小点,后变黑,此外,还有产卵痕。为害严重的花瓣卷缩,致花提前凋谢,影响结实,失去观赏价值。


\   \
图1   成虫                  图2   成虫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5mm左右。头及前胸黄褐色,中、后胸淡褐色,腹部褐色。触角7节,只有第3节色淡,其余各节褐色。前胸背板前角有短粗鬃1对,后角2对。前翅淡褐色,前翅基部透明无色,前翅上脉基鬃4+3根,端鬃3根,下脉鬃1516根。腹部腹板具附鬃,第58节两侧有微弯梳,第8节背板后缘梳两侧退化。足为黄色。

2、卵。淡黄色,肾形,细小。

3、若虫。初孵幼虫体长约0.4mm,体白色。后变淡黄色至橘黄色,体长平均长0.7mm。体型与成虫相似,无翅,眼较退化,触角节数较少,腹部稍尖。(2)卵。椭圆形,长约0.28mm,宽0.14mm,淡黄色,半透明。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每年发生10多代,热带地区每年发生20多代,在温室可常年发生。

2、越冬。以成虫在枯枝落叶下越冬。

3、发生特点。翌年3月初开始活动为害。成、若虫隐匿花中,受惊时,成虫振翅飞逃。雌成虫产卵于花瓣或花蕊的表皮下,有时半埋在表皮下。成、若虫取食时,用口器锉碎植物表面吸取汁液,但口器并不锐利,只能在植物的幼嫩部位锉吸。黄胸蓟马食性很杂,在不同植物间常可相互转移危害。高温干旱利于此虫大发生,多雨季节发生少。借风常可将蓟马吹入异地。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用营养土方育苗,适时栽植,避开为害高峰期。幼苗出土后,用银灰膜覆盖,对蓟马、蚜虫均有忌避作用,能大大降低虫口基数。清除田间附近野生茄科植物,也能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关注虫口数量变化,生长点出现1~3头时即可施药,隔5~71次,连续防治3~4次。可选用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红喜郎1.8%阿维•甲氰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黄瓜对辛硫磷敏感,使用时须注意。采收前9天停止用药。



\
红喜郎1.8%阿维•甲氰乳油)

\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
1.8%透皮阿维菌素乳油

\
虱狼45%马拉硫磷乳油)

\
辛硫磷乳油




关键词:黄胸蓟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