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瓜蓟马

2017-12-17 12:11:51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节瓜蓟马

 

Thrips palmi  Karny

简介

节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各省(区)。为害节瓜、冬瓜、苦瓜、西瓜和茄子,也为害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以成、若虫锉吸节瓜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使嫩芽、嫩叶卷缩,心叶不能张开,出现丛生现象,生长点皱缩变黑,不能再抽蔓,甚至死苗。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表皮为锈褐色,生长畸形,严重时造成落果。成瓜受害,瓜皮粗糙有斑痕,或呈畸形、“锈皮”(图1)。对产量及质量影响极大。


\

( 1 受害节瓜 )

形态特征

1、成虫(图2)。体长约1毫米,黄色,头近方形,复眼稍突出,单眼3只,橙红色,排成三角形。触角7节。前胸后缘有缘鬃6根。具缨翅两对,有长的缘毛。足跗节末端呈泡状。

 \

( 2 成虫 )

2、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白色。

3、若虫(图3)。体长0.3~1.1毫米,淡黄色。触角第4节异常膨大,长约占全触角的1/4。复眼红色,无单眼,无翅芽。

\
若虫 )

4、预蛹:体长0.9~1.1毫米,淡黄白色。触角向两侧弯曲。无单眼。翅芽鞘状,伸达第34腹节。蛹:体长0.9~1.1毫米,淡黄白色。触角往后折于头背上,第1节较其它节粗大。单眼3个,红色。翅芽伸达腹部的3/5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20代以上,世代重叠。

2、越冬。以成虫在茄科、豆科蔬菜及杂草上,或土块、土缝中,或枯枝落叶间越冬,还有少数以若虫越冬。

3、发生特点。当气温回升12℃时,越冬虫开始活动,先在冬茄作物取食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水茄等植物。6月上中旬可转移到黄瓜、丝瓜、茄子、豇豆上为害。年中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至8月上旬和9月为发生高峰期,其中秋季发生更普遍,为害特别严重。

成虫活泼、敏捷、能飞喜跳,白天隐藏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茸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卵产于寄主生长点、嫩叶、幼瓜和幼苗组织内。初孵若虫即可活动取食,活动范围小,12龄多在幼嫩部位活动,2龄末有自然落地钻入土中35cm的习性,4龄若虫羽化为成虫。瓜蓟马发育适温15~32℃,土壤含水量10%~18%,其化蛹和羽化率都高。田间终年栽植瓜、茄类作物最有利于其辗转繁殖。 

防治方法

1. 实行营养钵育苗。提前在2月中旬播种,适时栽植,争取避过蓟马为害高峰期。

2. 地膜覆盖。在瓜苗出土后,覆盖塑料薄膜阻隔蓟马若虫入土化蛹,可减少虫害。试验证明,苗期盖地膜的虫口密度比盖禾草的减少6~7倍,防效显著。

3. 清除瓜田附近的野生茄科及葫芦科植物,减少虫源。

4. 加强虫情检查。当节瓜前期每株(梢)有成虫3~5头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红喜郎(1.8%阿维•甲氰乳油)2000倍液,或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2500-3000倍液,或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虱狼(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淘益(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一般10-15天一次药,严重时7天一次药,药剂轮换使用。

推荐药剂配方:金马戈(20%唑虫酰胺+30%噻虫胺)防治柑橘蓟马建议100ml1500斤水!


\
红喜郎1.8%阿维•甲氰乳油)

\
凯秀3%溴氰•甲维盐微乳剂)

\
正反透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
虱狼50%马拉硫磷乳油)

\

淘益40%毒死蜱乳油)

\

噻金酮20%吡虫·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关键词:节瓜蓟马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