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灰霉病

2018-01-01 11:39:01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黄瓜灰霉病

Botrytis cinerea Pers.

 

简介 

灰霉病是黄瓜的一种重要病害。70%80%的保护地中均有发生,发病轻时减产10%,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植株下部腐烂,茎蔓折断,整株死亡。

\
 

为害症状

为害黄瓜的花、瓜条、叶、茎。

 

1、花。病原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向幼瓜扩展,被害花和幼瓜的蒂部初呈水渍状,褪色,病部逐渐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以后花瓣枯萎脱落。


\
 

2、瓜条。组织先变黄并生有灰霉,随着病情的发展霉层逐渐变为淡灰色,被害瓜条停止生长,烂去瓜头,重病瓜条腐烂或脱落。


\

 

3、叶片。发病一般是由脱落的烂花、烂瓜或病卷须附着在茎上、叶片上,引起茎、叶片发病,叶部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淡灰褐色。叶片上可明显见到由被害的花落在叶片上,后形成直径约2025mm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有时生有灰色霉层,边缘明显。

 
\

\
 

4、茎。发病后常造成茎节腐烂,严重时瓜蔓腐烂折断,植株枯死,被害部位生有灰褐色霉状物。

 
\


病原
 

病原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Fuckel,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形态。孢子梗数根褐色,丛生,顶端有分枝12轮,分枝顶端的小柄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细胞,近无色,椭圆形,大小(5.516)微米×(5.09.25)微米。2、寄主。这种病原可以侵染黄瓜、番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

发生规律

1、越冬与初侵染源。病原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原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伤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花瓣和较老的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引起发病。

2、传播特点。病原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 

3、发生特点。苗期和花期较易发病,开花至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温度1823℃,相对湿度90%以上,连续几天阴天,光照不足,易发病。高湿(棚内湿度90%以上),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气温偏低,低温在20℃以下,棚内湿度大,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灰霉病发病重,易流行。气温高于30℃或低于4℃,相对湿度在90%以下,病害停止侵染蔓延。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收获后期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土壤深翻20厘米以上,将土表遗留的病残体翻入底层,喷施土壤消毒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棚内初侵染源。苗期、瓜膨大前及时摘除病花、病瓜、病叶,带出大棚、温室外深埋,减少再侵染的病源。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通风换气,浇水适量,忌在阴天浇水,防止温度过高;注意保温,防止寒流侵袭。高温季节在大棚、温室内深翻灌水,并将水面漂浮物捞出,集中深埋或烧掉,保持大棚、温室清洁。

3、控温法。调节温湿度,控制病菌侵染。室内温度提高到31~33℃,超过33℃开始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降至20℃时关闭风口,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

4、药剂防治:在始花末期及发病初期喷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福米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或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100毫升/亩。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常用药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0%40%嘧霉胺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
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
福米30%苯甲·丙环唑乳油)

\
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
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



关键词:灰霉病黄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