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叶螨

2018-01-12 18:28:34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简介 

朱砂叶螨属真螨目,叶螨科。各地均有分布,是棉花、花生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此外,还可为害玉米、高梁、粟、向日葵、桑树、草萄、豆类、枣、柑橘、黄瓜等。在国内各棉区均有分布。


\
 

为害症状

为害棉花时,成、若螨聚集在棉叶背面刺吸棉叶汁液,开始使叶片产生黄白斑点,为害加重时叶片出现红色斑块,直至叶片变红,重者叶片变红,状似火烧,棉叶和棉铃大量焦枯脱落;为害花生时,群集在花生叶的背面刺吸汁液,受害叶片正面初为灰白色,逐渐变黄,受害严重的叶片干枯脱落。在叶螨发生高峰期,由于成螨吐丝结网,虫口密度大的地块可见花生叶片表面有一层白色丝网,且大片的花生叶被连结在一起,严重地影响了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阻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荚果干瘪,大量减产;玉米受害初期,叶片出现针头大小的褪绿斑,严重时,整个叶片发黄、皱缩,直至干枯脱落,玉米籽粒批瘦,造成减产、绝收。 


\
 

形态特征

1、成螨。雌成螨长为0.420.5mm,宽约0.3mm,椭圆形。体背两侧具有一块三裂长条形深褐色大斑。雄成螨体长0.4mm,菱形,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也有浓绿黄色的,足4对。


\
 

2、卵。近球形,直径0.13mm,初期无色透明,逐渐变淡黄色或橙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


\
 

3、幼螨和若螨。卵孵化后为1龄,仅具3对足,称幼螨。幼螨蜕皮后变为2龄,又称前期若螨,前期若螨再蜕皮,为3龄,又称后期若螨,若螨均有4对足。雄螨一生只蜕1次皮,只有前期若螨。幼螨黄色,圆形,长0.15mm,透明,具3对足。若螨体长0.2mm,似成螨,具4对足。前期体色淡,雌性后期体色变红。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朱砂叶螨在北方1年发生1215代,长江流域1820代,华南地区每年发生20代以上。

2、越冬。以雌成螨在草根、枯叶及土缝或树皮裂缝内吐丝结网群集越冬,最多可达上千头聚在一起。

3、发生特点。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迁入花生田为害,67月份为发生盛期,对春花生可造成局部为害,68月份进入棉田盛发期。7月中旬雨季到来,叶螨发生量迅速减少,8月份若天气干旱可再次大发生。9月中下旬花生收获后迁往冬季寄生,10月下旬开始越冬。

 (1)、成螨。春季气温达10℃以上,越冬雌螨即开始大量繁殖。先在杂草或其它寄主上取食,繁殖12代后,靠爬行或风雨传播扩散到花生田、棉田或果树上为害。在繁殖数量过多、食料不足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其扩散和迁移主要靠爬行、吐丝下垂或借风力传播,也可随水流扩散。雌螨为两性繁殖,雌、雄螨一生可多次交配;成螨羽化后即交配,第2天就可产卵,每雌能产50110粒,多产于叶背。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发育适宜温度为29℃~31℃,相对湿度为35%~55%。(2)、幼螨和若螨。幼螨和若螨共蜕皮23次,每次蜕皮前要经1619小时的静伏,不食不动。蜕皮后即可活动和取食。后期若螨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干旱少雨时发生严重。暴雨对朱砂叶螨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轮作田发生轻,邻作或间作瓜类和果树的田块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合理安排轮作的作物和间作、套种的作物,避免叶螨在寄主间相互转移为害。以水旱轮作效果最好。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园清洁,及时铲除田边杂草及枯枝老叶并烧毁,减少虫源。干旱时应注意灌水,增加田间湿度,不利于其繁殖和发育。结合田间管理,发现叶螨时,顺手抹掉;若螨量多时,将叶片摘下处理。若整株上多时,可将其拔除,带到田外处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深翻、冬灌,深翻要达30cm以上,冬灌保持田间水深16mm,可杀死一半以上虫口数量。

2、药剂防治。当棉田、花生田被害株率达20%或田间点片发生时,或玉米拔节期以后单株虫量达200头以上时,喷洒药剂防治。早春、晚秋因温度较低可选用红喜朗1.8%阿维•甲氰乳油)2000倍液+金刚炳44%氯氰•丙溴磷乳油)2000倍液配方;夏、秋季可选用嘉育5%唑螨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勤珠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2500倍液、或满鹰12%阿维.乙螨唑)乳油1500-2000倍液、或1.8%透皮阿维菌素1000倍液均匀喷雾。7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药剂应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药要均匀,一定要喷到叶背面;另外,对田边的杂草等寄主植物也要喷药,防止其扩散。

 

\

\

\

\

\

\




 
关键词:朱砂叶螨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