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肾形线虫病

2018-02-02 10:02:40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棉花肾形线虫病

 

Rotylenchulus reniformis Linford et Oliveira

 

简介 

棉花肾形线虫病严重发生的田块可减产40%60%。上海棉区此线虫发生频率和密度较高华南、西南等省区在蔬菜作物和某些果树上发生和为害也甚重。

为害症状

苗期发病,地上部表现为叶色褪绿,茎杆发紫,生长僵滞,株形瘦小,甚至茎叶焦枯死苗。病株根系很细弱,黄褐色,多坏死斑,须根少,易于与土壤缺肥、盐害以及其它根部病害相混淆。发病轻的植株现蕾迟、蕾铃小,后期易发生根腐早衰。 


\
 

病原

病原为普通肾形线虫属垫刃目,肾形属。

1、形态。①雌成虫。体肥胖,向腹面弯曲呈肾脏形,体长350400微米,宽100150微米,阴门发达,位于腹面。②雄成虫。体细长,蠕虫形,长340400微米,宽1314微米,尾端较尖有1对交合刺。③卵为蚕茧形,大小75微米×22微米左右,集中产于胶质中。④2龄幼虫体形和大小与侵染雌虫相近,尾端钝,无阴门,无交合刺。⑤侵染雌虫。体形和大小与雄成虫相近,阴门在体后1/2处,体内有发育不成熟卵巢1对,尾端尖。


\
 

2、特性:幼虫和侵染雌虫在温度0℃以上土壤中可保持侵染力46个月,幼虫在不适条件下可出现滞育现象。该线虫由卵发育为2龄幼虫,26℃需要812天。从2龄幼虫发育为雄成虫或侵染雌虫,26℃需814天。 

发生规律

1、越冬。 病田土壤中的肾形线虫卵囊、2龄幼虫和侵染雌虫为棉苗早春发病的初侵染源。病田作为冬季黄瓜、番茄大棚生产或冬季苗床的田,也可成为早春棉花和其他适宜寄主的初侵染源。

2、侵染。从卵孵化出的2龄幼虫不取食,可继续发育,并连续蜕皮3次而成为雄成虫和侵染雌虫。雄成虫吻针和食道退化,偶尔取食,其主要作用是交配繁殖。侵染雌虫是其侵染阶段,在土壤中运动寻找到适宜寄主的根系后,用吻针穿透根的表皮,身体前部钻入根皮层内,体后部仍留在根外,在根的韧皮细胞和中柱鞘取食,营固着寄生生活。78天后虫体横向膨大逐步变成典型的肾脏形。卵巢发育成熟,阴门突起并向外分泌胶质和性外激素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的雌虫继续大量分泌胶质并产卵于其中,形成1个含有雌虫自身、雄虫和大量卵粒的卵囊。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棉花肾形线虫的棉花品种,提倡薄膜和营养钵育苗。实行水旱轮作以及和非寄主作物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棉肾形线虫的数量。增施厩肥、绿肥等有机肥,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可减轻肾形线虫病的发生。

2、物理防治。阳光热效应杀线虫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少量温室苗床用土可以在水泥场地上摊成薄层,上盖一层聚乙烯地膜,利用晴天中午强烈日光暴晒可使土温升到45℃以上,持续30分钟就可杀死土壤中95%以上的线虫。

3、化学防治。

1)、药剂处理土壤。棉花播种前或定植前每亩用终点线(阿维菌素B2+噻唑膦)每平方米用1ML,对水6L稀释后喷浇地面,再耙入土内;或在定植时用天沙线1.8%透皮阿维菌素B21 000倍液浇灌定植穴,防效优异。

2)、穴灌,定植时也用40%辛硫磷乳油2千克加天沙线1.8%透皮阿维菌素B21千克兑水2000倍液混合穴灌。定植后15天再灌一次,每穴灌兑好的药液500ml,可有效抑制肾形线虫的数量,还能抑制根结产生。


\
终点线(阿维菌素B2+噻唑膦)

\
天沙线1.8%透皮阿维菌素B2

\
辛硫磷乳油



 
关键词:线虫棉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