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腐病

2018-01-30 12:51:27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棉花红腐病

Fusarium moniliformevar. 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

 

简介 

棉花红腐病又称棉苗红腐病、棉铃红腐病,是我国棉花种植中一种危害较大的苗期病害,主要引起棉花烂种、烂芽、茎基腐烂和根部腐烂。棉花的苗期、棉铃期在根、茎基、子叶和真叶部位均有发病可能。生产上早播的棉田或遇低温多雨天气,根部腐烂严重的,可造成死苗。严重发生年份,幼苗发病率最高可达80%90%。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棉区发生较重。

1、苗期。幼苗出土前即可受害,幼芽呈红褐色腐烂。出土的幼苗根部受害,根尖和侧根开始变黄,后变黑褐色腐烂,可蔓延至全根。幼茎发病,茎基部出现黄色条斑,后变褐腐烂,导管变成暗褐色,土面以下的幼茎、幼根肿胀。子叶发病,初生淡黄色水渍状斑,后逐渐变为灰色不规则病斑,常破裂,适度大时其上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
 

2、成株期。成株期棉铃受害,铃蕾表面初生无定形病斑,遇潮湿天气或连续阴雨,病情即迅速扩展,遍及全铃甚至棉纤维上,产生均匀的粉红色或浅红色霉层,常与纤维粘结在一起形成块状物。病铃不能正常开裂,棉纤维腐烂层僵瓣状。种子发病后,发芽率降低。成株茎基部偶有发病,产生环状或局部褐色病斑,皮层腐烂,木质部呈黄褐色。 


\
 

病原

多种镰刀菌,主要有串珠镰刀菌中间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var. 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 Berk.et Rav.、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 (Corde ex Fr.) Sacc.、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 Schwabe等,均属半知菌亚门。病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湿度86%以上。红腐病的发生与气象关系密切,病菌潜育期310天,其长短因环境条件而异。  

发生规律

1、菌源。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短绒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部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枯枝叶、土壤等处腐生越冬。

2、传播。第2年播种后带病棉籽或土壤中的病菌即开始侵害幼苗,在棉花生长季节均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至铃期又借风、雨、昆虫等传播至棉铃上,从伤口侵入为害。病菌为弱寄生菌,不能直接侵染棉铃,其它棉铃病害所造成的病斑均可诱发红腐病。病铃上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然。病铃使种子内外均带菌,形成新的侵然循环。 

3、发生特点。红腐病菌在3~37℃温度范围内生长活动,最适20~24℃。高温对侵染有利。潜育期3~10天,其长短因环境条件而异。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多可造成大流行。苗期低温、高湿发病较重。铃期多雨低温、湿度大也易发病。棉株贪青徒长或棉铃受病虫为害、机械伤口多,病菌容易侵入发病重。棉铃开裂期气候干燥,发病轻。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5%历托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5%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0.5%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选种无病棉种或隔年棉种,适期播种,苗期追肥促进棉苗生长,增强幼苗抗病力。清洁田园,及时拔除病株,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菌的初侵然来源。及时防治铃期病虫害,避免造成伤口。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或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在苗期、铃期发病初期,及时喷洒下列配方药剂:

配方一: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历托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配方二: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防效较好。

 
\
陶益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历托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
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常用药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 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喷雾。



关键词:棉花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