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

2018-02-11 15:53:42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简介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冬油菜受害重。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都可造成危害,其中以中后期发病最普遍,危害最严重。一般发病率达10%~20%,严重的达80%以上。


\
 

症状

1、幼苗。苗期发病,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逐渐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后期病部形成黑色菌核。


\
 

2、叶片。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衰老、黄化的叶片开始发病,初生水渍状暗色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具同心轮纹,边缘暗青色,外缘具黄晕。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其上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
 

3、茎部。茎部发病,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生淡褐色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棱形直至长条状的绕茎大斑。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病键交界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在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粪状的菌核,有时在茎外也形成菌核。茎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最后全株枯死。发病较轻的,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加。

\

 

4、果荚。果荚发病,形成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比茎内菌核小。

5、种子种子感病,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成为不规则形秕粒。 


\
 

病原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


\
 

1、形态。①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初为白色,后变黑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子囊盘。②子囊盘。褐色,初呈杯状,展开后呈盘状,直径26mm。子囊无色,棍棒状或圆柱形,大小为(91162)微米×(611)微米,顶部钝圆,无囊盖,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10.215.3)微米×(4.67.0)微米。⑤菌丝。白色,丝状,有分枝和隔膜。


\
 

2、特性。菌丝在530℃均可生长,适温2025℃。菌核产生菌核的温度范围是530℃,最适温度1524℃,可耐—4℃低温,并能存活多年。菌核萌发温度范围525℃,适温20℃。菌核萌发不需光照,但形成子囊盘柄需散射光才能膨大形成子囊盘。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温度范围是520℃,最适1820℃。菌核在田间土壤深度3cm以内能正常萌发,深于3cm则不能萌发,在13cm深度范围内,随着深度的增加菌核萌发的数量递减。菌核从萌发到弹射子囊孢子需要较高的土壤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要求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27%至饱和水,过饱和不利于菌核萌发,却会加快菌核腐烂。③子囊盘。大气相对湿度85%以上,子囊盘才能弹射子囊孢子,低于这个湿度子囊盘就会干萎。子囊孢子萌发温度在035℃之间,适温为510℃。 


\
 

发生规律

1、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病残体及种子中越夏(冬油菜区)或越冬(冬、春油菜区)

2、侵入。春季旬平均气温超过5℃之后,土壤中的菌核在土壤湿润条件下陆续萌发,油菜抽薹开花期旬均温814℃阶段大量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最远可飘散数公里。在田间,通常是子囊孢子发芽侵染花瓣,带菌花瓣脱落至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大蔓延至茎或茎枝贴附带病花器、叶片,而诱发茎病。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 

3、发生特点。当菌源数量较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可加重发病。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发病重。 

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10%盐水选种,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的种子晾干后播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实行稻油轮作或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轮作。中耕松土。在油菜现蕾至开花期中耕培土23次,可切断菌核抽生的子囊果柄,压埋子囊盘,达到减少菌源的作用,还能控制杂草的生长,也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多雨地区推行窄厢深沟栽培法,利于春季沥水防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适时播种、移栽,合理密植,避免第二年春开花期提早、花期延长。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盛花期及时清除基部老叶、病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减轻发病。合理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提倡施用酵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春季给油菜增施钾肥,可增强抗病能力,在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亩用氯化钾56公斤,选择晴天下午对水浇施油菜根部。也可在现蕾至开花期,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

3、药剂防治。重点是感病品种田、连作田、低洼田及偏施氮肥长势过旺的菜田。于初花期至盛花期田间病叶率8%-10%、病茎率1%时施药。药剂可选用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100毫升/亩,或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历托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亩用量100-150克)对水5075公斤喷施,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时应喷在油菜中下部茎叶上,以提高防治效果。


\
翠箭43%戊唑醇悬浮剂)

\
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

\
妙多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
历托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关键词:菌核病油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