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与叶霉病田间症状区别及防治

2018-02-22 16:17:32 作者:唐春生 来源:中科植保专家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番茄灰霉病与叶霉病田间症状区别及防治

灰霉病和叶霉病是棚室番茄栽培中发生的主要病害,发病原因是由于保护地内有较高的湿度和相对较低的温度造成的,以上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传播、侵染及流行。灰霉病较叶霉病发生稍早,在症状识别上,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番茄的花和果实上,开花期病菌从开败的残花萼片或花托上侵入,以后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在果实上出现灰白色水浸状软腐,并在病部产生灰色至灰褐色霉层,最后形成烂果。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背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具有白色霉层的病斑,以后霉层不断变黄,最后变成紫色,病斑多时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正面退绿变黄直至整个叶片枯死。

叶霉病和灰霉病适合的发生条件是温度20-25℃,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以上条件下,病菌繁殖迅速,如果植株种植较密、通风不良,病害就会严重发生。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适合,从始发到严重发生仅需4-5天。

对叶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主要在发病前搞好栽培管理,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控制浇水,及时通风,控制棚内湿度。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药剂防治,在药剂选择上,应首先选择烟雾剂,它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且不增加棚内湿度,防治药剂有百菌清烟雾剂或20%速克灵烟雾剂,每亩250-300克,连续使用3-4次。喷雾使用药剂有在发病初期喷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泰米(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防治叶霉病,在始花末期喷福米(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4000倍液,或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100毫升/亩,40%施佳乐悬浮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灰霉病。药剂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使用药剂喷雾,在施药后应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灰霉病病果应及时摘除,带出棚外深埋,以减少棚内病菌数量。

番茄灰霉病与叶霉病相同点:

 

1.病害类型。灰霉病与叶霉病都属于真菌病害。

 

2.发病条件。灰霉病与叶霉病都是在密植、通风不良、弱光、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多雨或连续阴雨时发病较重。

 

3.发病部位。灰霉病与叶霉病叶片发病时,叶背部均会产生霉层。

 

番茄灰霉病与叶霉病不同点:

 

1.发病条件不同。叶霉病是高温高湿型病害;灰霉病是低温高湿型病害。

 

2.危害部位不同。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灰霉病主要危害果实,严重时也危害其它部位。

 

3.症状不同。番茄叶霉病叶片染病,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由下向上卷曲;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卷曲。

 

番茄叶霉病

 \
叶片染病,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片由下向上卷曲。

\
叶片正面形成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

\
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
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严重时叶片干枯、卷曲。


      
番茄叶霉病果实发病时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
果蒂附近或果面上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番茄灰霉病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明显的“V”形斑,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
 

番茄灰霉病青果发病最重,多由残花和花托处发病,向果实或果柄扩展。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然后变软腐烂,烂果长灰色霉层,果实失水后产生僵果。

 
\
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形成明显的“V”形斑,表面生灰色霉层
 

 \
果皮变成灰白色水浸状,然后变软腐烂,
烂果长灰色霉层,果实失水后产生僵果。


\
历托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
泰米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
福米30%苯甲·丙环唑乳油)

\
翠伟(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
佳蕴/鲜靓25%咪酰胺水剂)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