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2018-03-11 23:15:37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的频繁使用,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2.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二、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明显。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

 

2.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三、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较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与环境污染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保法律缺失。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4、在主要路口以及村民住居集中的区域建造垃圾池和置放流动垃圾桶,方便村民生活垃圾回收,组织环卫工每日清运集中垃圾,确保环境卫生。

 

5、基层无职党员切实履行职责。利用创先争优承诺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平台将环境治理深入宣传,使环境保洁意识深入党员心中;积极行动,以行动来诠释共产党员模范先锋作用。每个党小组按照党总支统一安排,开展村道环境卫生整治和庭院保洁工作。全村党员积极投工投劳,同时结合环境整治及其它项目推进,让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中间,解民情释民惑,逐步建立起长效的邻里关系协调机制,让环境治理、素质提升工程深入人心,建立长效环境保洁机制。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