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花而不实” 土壤需要调理

2018-05-04 18:13:47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水稻“花而不实” 土壤需要调理

 

近日,霍邱、颍上、肥东等地部分农民来电问:水稻“花而不实”是啥原因导致的?有什么好方法治理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相关业内人士。

 

沿淮和江淮丘陵常发生

 

据安徽农业大学马友华教授介绍,水稻“花而不实”学名叫“颖壳不闭合”,农民又称“张嘴瘪”。其表现为抽穗前大多数花而不实稻株与健康株外观上区别不明显,抽穗后,穗头直立向上不下垂,病穗轻的稻穗稍有正常实粒;重病穗,颖花有的表现为颖壳短平、扭曲畸形;有的颖花正常但未结实;有的结实穗株,颖壳未闭合,米粒扭曲、细小。这种现象发生多呈点、片、条状,可致水稻减产30%70%。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主要出现在我省沿淮和江淮丘陵地区。相对来说,肥东、长丰、寿县、霍邱、颍上、定远县、凤阳县、凤台、阜南等地水稻发生“颖壳不闭合”面积较大。

 

安徽农业大学曾对发生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较严重的几个县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排除了高温、除草剂和水稻品种问题对‘颖壳不闭合’的影响,发现‘颖壳不闭合’主要发生在白土田和旱改水田上。”马友华说,白土田属于漂洗型水稻土,这种水稻土多处于岗塝冲畔地段,心土层质地粘重,滞水性强,加之地形微度倾斜,田块之间落差较大,不科学的灌溉易致肥土流失。白土田易耕耙,但水耕易沉淀板结,属急待改良的低产土壤类型;改旱作为水旱轮作后,农田生态条件的变化,势必引起土壤的剧烈变化,导致土壤中大量铁锰的流失,对土壤性状和土壤肥力肯定产生影响。

 

在马友华看来,治理水稻“花而不实”首先要从“调理”土壤着手。利用天然土壤调理剂独特的多孔特性及强大的吸附、离子交换功能,可减轻过多的盐离子对土壤及作物的危害,提高肥水利用率。

 

 “调理”土壤有效果

 

记者从肥东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了解到,2009年该县土肥站首次在八斗镇南鲁村30亩“旱改水”水稻田上试用泰中兴农土壤调理剂。通过对比试验,发现施用土壤调理剂的田块比对照区水稻抗病性增强,结实率明显提高,水稻“花而不实”明显改善。此后,在八斗、陈集、白龙等中低产田较多的乡镇,大面积示范推广这种土壤调理剂,按亩用25公斤调理剂与常规复合肥25公斤混合基施,水稻普遍增产912%,尤其是调理剂与有机肥或生物肥配合使用,增产效果更明显,达到2040%

 

该中心副主任朱奎峰告诉记者,肥东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中低产田面积达77.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4.9% 20102014年,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累计推广土壤调理剂2190吨,实施面积8.76万亩,重点在中低产田、土地平整区耕地上应用。据多年监测数据和专家鉴定结果,实施效果明显,示范区比对照区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3.7%,作物抗病性增强,农药使用量比常规处理降低20%。“今年县国土局计划在5000亩土地整治项目中,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由县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具体实施。 ”朱奎峰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部分农民因对水稻“张嘴瘪”束手无策而愁眉不展,一部分农民却在想点子破解难题。刚把今年稻子收进家的霍邱县新店镇东湖村的贾仁强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俺在两亩水稻田里试用了土壤调理剂,没想到效果真好,‘张嘴瘪’现象基本消失了,亩产达到1100多斤。往年俺家水稻亩产只有四五百斤。 ”颍上县夏桥镇毛桥村的魏学善也有同样的欣喜。他家的6.3亩水稻多年饱受 “花而不实”之害,亩产一般在两百斤左右,今年用了土壤调理剂,一亩水稻收了1000多斤。

 

 “粉剂的矿物质型土壤调理剂比较好,它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反应,增加土壤的肥力。”朱奎峰说,通过多年、多点和多作物的试验示范,可以看出,施用土壤调理剂的田块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调理剂能有效激活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活性,减轻盐离子对土壤及农作物的毒害;同时,它能吸附土壤肥料中有效养分,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还具有吸附土壤中有害重金属的作用。中低产田只要连续使用调理剂34次,僵土会变得疏松,易形成团粒结构。

 

施用调理剂注意三点

 

马友华特别提醒,施用土壤调理剂时应注意以下三点:首先,确定土壤已经出现了恶化的情况。作物生长出现问题并不一定代表土壤已经恶化。了解和判断土壤是否有恶化的趋向或者已经恶化,必须通过正规的检测部门对土壤进行检测才行。当检测发现土壤不适宜作物生长的时候,就应该施用相应的土壤调理剂进行适当的调理,将土壤各项指标恢复到正常的范围内。

 

其次,不能长期依赖,避免调节过度。土壤调理剂的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板结、偏酸、偏碱、盐渍化。不能长期施用,否则会导致过度矫正而更不利于作物生长。土壤调理剂应根据土壤不同的恶化情况,使用不同的数量及次数。而对于市场上的一些以调理剂为主,添加了其他养分(如有益菌、海藻酸、腐殖酸等)的复合肥料可适当延长使用次数。

 

第三,要正确掌握用量,严格按土壤调理剂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书来操作,或在当地土肥技术人员指导下操作。对于土块板结、粘性大、耕作层较浅的土壤,每年使用2次,以后逐年减少用量直至不施。用量过低,难以达到改良效果;用量过高或施用次数过多,则会造成浪费。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作者:冯长福

 

 

水稻出现鹰嘴壳、不结实原因分析

 

导读:近些年来,水稻抽穗结实期颖壳不闭合、畸形等不结实现象在生产中屡屡出现,这一水稻生产上的疑难杂症,已成为当前水稻增产的障碍因素。由于受灾农户疑似种子问题反映强烈,因此,调查研究、分析化验,弄清原因,找出预防、控制措施,并向农民宣传解释,很有必要。

 

水稻出现鹰嘴壳、不结实原因分析

 

一、水稻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的发生情况

(一)、水稻抽穗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的几种类型

 

⑴、畸变不实型:结实期已抽穗的颖壳不闭合,多为未受精的空壳,有的为弯月型的畸形,有的形似鸟嘴,有的颖壳已炸裂为几半,造成植株青枯。主茎穗与分蘖穗都已病变。剥开尚未抽穗的稻苞多为只在一些枝梗顶部着生稀少颖壳的光秆。病穗中也有零星结实正常的稻粒。发病田块中病株呈点、条、片状不均匀分布。

 

⑵、非畸变不实型:结实期稻穗颖壳外观正常,未受精的空壳较多,病穗中部分为结实正常的稻粒,形成分段结实或跳粒现象。一般主茎穗空壳多,矮一点的分蘖穗结实较好。发病田块中病株在田间一般呈均匀分布或点、片状分布。按病变株颖壳颜色变化,又可分为颖壳颜色无异常的颖壳颜色正常不实型、部分颖壳变成深浅不一黑褐色的部分糊壳不实型和顶部白穗的不实型等。

 

(二)水稻抽穗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涉及的品种

 

水稻抽穗结实期不结实现象涉及品种较多,有协优系列的协优559、协优084等,丰两优系列的丰两优1号、丰两优香1号等,Ⅱ优系列的Ⅱ优559、Ⅱ优42,两优6326等。据普遍反映,559系列、Ⅱ优系列品种非畸变不实型不结实现象严重;来安县农科所观察,在品种对比试验中,畸变不结实现象协优系列的品种较重。

 

(三)水稻抽穗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的田块分布据调查,水稻抽穗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的田块多为麦茬,偶有油菜茬。地形分布上土旁 田偏多,冲田较少。综合几年来的情况,旱改水田块往往危害加重。

 

二、水稻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的原因和预防补救措施?

 

(一)、青立病和旱青立病。

 

据浙江大学洪剑鸣教授等人研究认为,水稻从抽穗到成熟的生产目标是养根保叶、增粒增重、青秆黄熟夺高产。生产上要求抽穗时叶色青绿,中稻有34片功能叶,而且抽穗整齐;灌浆以后,既要防 早衰逼熟,又要防贪青迟熟,以叶色褪淡,绿中带黄,茎秆和稻穗枝梗仍保持青色为佳,以期达到青秆黄熟。如果在生长前期的拔节期未曾排水搁田,合理控制水肥,或成穗期遇温度不宜和肥水管理不当,而抽穗灌浆阶段又遇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没有进行干干湿湿灌溉或断水过早等,往往会造成倒伏、空秕翘穗、早衰、青枯、青立和旱青立等生理性病害。

 

1、青立病

 

⑴、病状和病因。

 

青立病的病状为稻株青立,根系发育不良,地下节间拔长,茎秆伸长受阻,部分产生地上分枝,株型稍矮,叶色较深;或在孕穗期前和健株没有显著差异,至近抽穗时,茎叶往往突然呈浓绿色,且显著地粗硬,稻穗迟迟不抽出,成为包穗或半包穗,或穗短粒少,穗轴、枝梗弯曲。一穗上间生少数健粒,多数颖壳虽具一般的形状,但不能正常授粉而成空壳,或内外颖开张不闭合;少数颖壳由于护颖增大或内外颖增生而成为畸形多瓣的颖花。青立病多发生于新开垦或旱改水的稻田,经常实行水旱轮作的砂性田也有发生。

 

⑵、青立病的防止和补救措施

①新改稻田平整后连续灌水沉实土壤。

②新改稻田先作秧田再种稻。

③选用粳稻、糯稻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④添加客土有助形成耕作层。

⑤加强肥水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多露田和适时搁田,防止土壤还原性增强而毒害稻根。

 

2、旱青立病

 

⑴、病状和病因。

 

旱青立病的病状,稻株在孕穗期,病株和健株外观上并无多大差异,仅病株多数抽生不正常的地上分枝,通常1株多生1个分枝,少数可达3个分枝,甚至分枝上再抽生分枝。分枝穗也大都正常,极少畸形。至抽穗期,病株出穗显著推迟,穗颈缩短,常出现包穗或半包穗。出穗后病穗大都直立不下垂,穗轴和枝梗弯曲,颖壳畸形,黄熟期仍保持绿色。畸形穗的表现因受害时期和程度不同而病状各异。

 

①受害早而严重的,全部护颖和内外颖退化,仅小穗梗顶端稍微膨大;或内外颖退化,小穗梗顶端残留两片尖细的护颖,使全穗只留存一次和二次枝梗的光轴;也有的内颖退化,一穗上仅保留数颗尖端弯曲、状似半月形或镰刀形的外颖。

 

②受害较迟的病穗,虽然其长度和总的颖花数目不比健穗少,但颖壳扁平,皱缩畸形,不闭合;或外颖顶端弯曲,包住内颖的顶部,并向内颖一侧尖出,状似老鹰嘴,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青立病很少有这样的畸形粒);有的则内外颖增生和护颖增大,使颖花成为34片以至58片;或由于小穗枝梗伸长受阻,使23个颖花簇生在一起,外观上很像一朵多瓣花,其内部空虚或仅有细小的青米,;也有的颖片变细长,成叶状变态,整个稻穗似小米白发病的缩小病穗。③受害轻的病穗,其上间生数颗或10余颗健全的谷粒。

 

⑵、旱青立的防止和补救措施

 

①农田排灌分系配套,降低地下水位。

 

②对易淀浆板结的水田,增施有机肥,适当减少机耕耖耙次数。

 

③科学节水灌溉,分蘖末期及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避免在易发病期造成干旱并急剧灌水。

 

④加强栽培管理,增强稻株抗逆性。

 

(二)、药害

 

1、除草剂危害

 

⑴、过量残留。

 

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一般是不会造成残留的。但是,未按规定施药,极易造成农药过量残留。据资料介绍,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施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有资料介绍,一些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活性又较高的激素类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的药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影响苗期生长,也会影响到拔节、抽穗、开花,造成拔节抽穗困难,花、穗及果实畸形。苯氧羧酸类(如24-滴丁酯、24氯等)和苯甲酸类除草剂[如麦草畏(百草敌)等]均属激素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药害的特点是影响到植物的多种酶系统,并对多种生理生化机制发生作用,其中最突出的作用部位是所有的分生组织,造成细胞生长异常,导致根茎叶花果实畸形。近年来,麦田除草剂对后茬水稻造成的药害事件屡见不鲜,茬麦田除草剂残留对分蘖盛期水稻造成的危害,田间似和喷药行走轨迹相一致的不均匀条、片分布,叶色偏黄、植株稍矮、分蘖较少。

 

⑵、草甘磷等除草剂漂移危害。

 

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田埂边喷施草甘磷等灭生性除草剂,漂移田边稻穗危害,受害稻穗矮缩,颖壳褐色,有的形似鹰嘴状,一般不结实。

 

2、杀虫、杀菌剂用药不当引起危害

 

⑴、不科学地喷施过量高浓度的高毒杀虫、杀菌剂造成的药害。

 

水稻在抽穗扬花期对药剂比较敏感,尤其在上午910点钟开花比较集中的时段,不科学地喷施过量高浓度的高毒杀虫(杀菌)剂会直接致死、致畸部分花粉或花粉管,造成畸变不实型药害。水稻扬花期产生的药害,有的谷壳变褐。据南谯区黄圩乡农技员樊克留反映.

 

⑵、有机砷农药药害。

 

以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为主要成分的杀菌剂退菌特,其中的福美甲胂为砷制剂,对水稻有一定的药害(在水稻杂交制种中,砷制剂可用来作为杀雄剂,可致水稻花粉不育)。在水稻扬花期过量使用退菌特可能致水稻花粉败育,最终导致水稻不结实或结实率下降(规范的退菌特农药包装袋上,一般标有防治水稻纹枯病在破口或抽穗后不能使用的说明)。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和砷对稻田生态影响的研究表明,无机砷(Na3AsO4·12H2O)和有机砷(甲基胂酸钙)对水稻的毒害症状不同,前者主要影响水稻的营养生长,严重时会造成死苗。在轻度污染的情况下,其生殖生长仍很正常,稻草中的砷含量有明显提高,而糙米中的含砷量增加幅度不大。有机砷的毒害症状与无机砷相反,它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影响不大,但严重影响水稻的生殖生长,其毒害症状,在抽穗扬花后才逐渐表露出来。轻度受害的植株,扬花不正常,空秕粒大幅度增加;中度受害者,除空秕粒增加外,还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颖壳相互重叠在一起的畸形粒,或出现小穗退化现象,糙米和秕谷中砷含量大幅度增加。在不同土壤中,砷对水稻毒害有着明显差异,同一土壤不同砷化物的毒害情况也不一样。不同质地的土壤对砷的吸附能力不同,土壤粘粒含量越高,吸附能力愈强。由于土壤有机质带负电荷,因而不利于砷的吸附。

 

3、药害的预防、补救措施

 

⑴、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控制农药危害。

 

⑵、严格掌握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杜绝直接药害和残留药害。要注意用过草甘磷等除草剂的喷雾器械需充分清洗干净,草甘磷等除草剂大风天气时不能喷药,防止漂移药害。

 

⑶、对有机砷农药药害和土壤污染的稻田治理、改良与修复措施:

①水改旱,改种玉米等。

②施用改良剂。

③增施有机肥等。

 

(三)、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失调

 

1、缺素症和毒害症。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必须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至少有14种,即氮、磷、钾、硅、镁、钙、硫、铁、锌、锰、硼、铜、钼和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为1617种,硅只对水稻为必需元素)。其中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大,称为大量元素;硅、镁、钙、硫4种元素需要量较大,称为中量元素;铁、锌、锰、硼、铜、钼和氯7种元素,需要量较少,称为微量元素。水稻由于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特有的病状,称为缺素症;反之,由于某种营养元素过多而表现出特有的中毒病状,就称为毒害症。但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及过剩对农作物影响较为复杂,难于诊断。有的蔬菜茬改种或接种水稻,由于城市垃圾肥、粪肥、灌溉水的施用污染,造成菜茬稻田的重金属污染。据丁瑞兴等(1987)对南京市郊菜田的调查和测定结果,菜田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铜、锌、锰、铬、铅、镉)污染,对后茬敏感作物造成危害。

 

2、国际水稻研究所分析的水稻各种营养元素不足或过多。

 

引起毒害的临界浓度(附表1)具体诊断方法可参阅有关土壤营养诊断技术的专著。

 

3、锌素失调。

 

水稻属锌敏感作物,缺锌一般在栽秧后1530天出现症状,叶片稍微短窄,秧苗坐棵、稻丛矮缩,不能正常抽穗成熟,即使抽穗,也结实不良,有的地方也误称为“旱立青”。一般认为,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旱改水新稻田和地下水位高的冷浸田,含磷量高或施磷量多的土壤,施用石灰和氮肥过多的土壤等,都容易缺锌。

 

4、硫素、砷素失调。

 

有的认为,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以后,旱地里的重金属砷的活性加强,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尤其是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块,因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改种水稻后易发生中毒现象。砷在有氧条件下,以砷酸形式存在,对作物毒害小,但在淹水条件下,如稻田,因土壤处于缺氧的还原状态,砷酸转变为亚砷酸,对作物毒害很大。

 

5、钾素缺乏等诱发其它元素失调。

 

也有的认为,目前农田土壤普遍缺钾,而农民又很少足量施钾(不排除复混肥中有的钾素含量偏少的因素),土壤中钾元素缺乏,可能诱发其它元素的失调,对农作物造成危害。还有的认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忽视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多以化肥当家,大量的氮肥、磷肥及部分氮磷钾复混(复合)肥的施用,作物的吸收致使土壤中不少微量元素相对缺乏,可能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6、营养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失调的预防、补救措施

 

⑴、为使潜伏性的缺素或盈素问题能提前发现,要采取化学分析诊断等手段,找出原因,及早采取配方施肥等预防措施。

 

⑵、对旱改水田块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含硫元素的肥料如含硫酸钾的复合肥等,改良土壤,预防和控制化学污染危害。

 

(四)、黏附性化肥灼伤。

 

抽穗期追肥直接配施粉末状氯化钾或氯化钾作根外追肥浓度过高及喷施的液珠因蒸发浓缩黏附在稻穗上,受害颖壳上出现褐斑,使穗头呈现斑花状,俗称“花穗头”,严重的整个稻穗均呈深褐色,灼伤的谷粒常可导致稻谷枯病菌的侵害而成为秕谷。预防措施:避免在早晨露水未干、雾气未散或雨后稻叶上还存在水珠时施用化肥,氯化钾作根外追肥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浓度,避免沉淀造成伤害。

 

(五)、高温热害。

 

高温热害造成的水稻抽穗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主要为非畸变不实型。水稻高温热害是指处于孕穗后期和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高温季节中遭遇连续时间的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同时相对湿度70%以下的高温天气,致使孕穗后期的部分颖花发育畸形,扬花水稻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活力、抑制花粉管伸长,造成受精不良,降低结实率,造成减产或严重减产

 

1、抽穗扬花期高温热害。

 

据资料介绍,籼稻抽穗扬花期温度在35℃以上时,开花受精过程便受到明显影响,有一部分颖花受精受阻(如花粉管变态),形成不受精的空壳。由于部分稻田水稻抽穗扬花期正好与高温阶段相遭遇,造成不同品种、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2、孕穗期高温热害

 

如果7月中下旬时天气多有阴雨,农民无法及时烤田,不得以推迟烤田期,728日~31日期间,不少田块水稻正处于孕穗阶段的减数分蘖期,高温、干旱有可能对部分田块水稻幼穗造成伤害。

 

3、预防、控制措施

 

⑴、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如遇35℃以上高温天气有可能形成热害时,可及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水调温,田间灌深水以降低穗层温度;二是提高抗性,叶面喷施3%的过磷酸钙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⑵、灾后田管补救,结实率低的田块,往往叶色较深,要浅水勤灌,抓好病虫害防治,确保弱势花灌浆结实。对结实率特别低的田块,每亩及早追施尿素5公斤,促使低节位休眠芽分蘖成穗,要求掌握在在920日前后抽穗。

 

三、小结和建议

 

1、初步认为,水稻扬花结实期不结实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旱青立和化学危害,化学危害又大多为除草剂间接(残留)或直接危害、过量高浓度的高毒杀虫杀菌剂的直接危害;一些田块如旱改水田块的缺锌及锰、砷污染等造成的危害,有的品种、有的田块遭遇高温热害也加重不结实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与种子质量无直接关系,因为在调查中均发现,就一个品种而言,不结实现象发生的田块在同一批种子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一般还不到5%

 

2、建议对水稻扬花结实期颖壳不闭合、畸形等不结实现象这一水稻生产上的疑难杂症进行立项调查研究、分析化验,弄清真正原因,找出预防、控制措施,并向农民宣传解释。

 

3、整顿规范农药市场,杜绝明令禁用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市场。

 

4、应该重视土壤农药、重金属对农作物的化学污染问题,其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重金属残留会降低农产品质量。建议对发生水稻扬花结实期颖壳不闭合、畸形等不结实现象以及其它农作物不明原因结实障碍现象的田块进行调查,对有问题的土壤进行质量调查,分析化验,抓好试点,启动滁州市农田土壤修复工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原因分析与对策 

 

近两年湖北荆州,随州,江苏宿迁,安徽淮南凤台等地很多零售商反映他们当地的水稻减产严重,症状为:病株在孕穗前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抽穗时,茎叶突然明显变浓变绿、变粗变硬,抽穗速度较健株慢,有卡口和包颈现象;穗粒枝梗多呈“扫帚丝状”,穗上混生少数健粒,多数颖壳畸形,内外颖尖弯曲,呈鹰钩嘴状,不能正常闭合;内外颖不在同一平面呈夹角,比例不协调或有外颖无内颖,或反之;雌、雄蕊退化,不能正常发育,护颖畸形增大,部分颖花脱化,结实率低,减产严重;同一品种,同一地块,发生程度也有差异,多表现为地势低洼处发生不抽穗、颖壳扭曲现象多,而大田四周发生较轻。为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笔者结合各地反映的情况,跟大家探讨交流一下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的原因。

 

据江苏的客户反映,水稻抽穗后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在宿迁当地已经连续3年发生,主要发生在杂交籼稻上,粳稻上基本不发生。由于不同年份这种现象均有发生,用药与不用药的田块均有发生,因此与气候和农药药害没有太大关系。据调查,这几年水稻上发生这种现象多局限在某些区域,以杂交稻为主的区域,发生过的田块以后通常会年年发生。他认为水稻出现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主要与土壤因素有关,但究竟是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还是砷中毒,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研究。他建议出现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现象的田块,明年最好改种粳稻。

 

1、砷中毒可能致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据了解,砷中毒可能导致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拢,弯曲得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结实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旱改水”的田块发生较多。造成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后,土壤中的砷富集到表层土壤,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改种水稻后更易发生中毒现象。大田四周有沟系,硫元素多而砷元素相对少,水稻中毒较轻。

 

预防砷中毒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二是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肥和磷肥的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三是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四是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缺锌和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种水稻,趋利避害。

 

2、其他原因也导致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据有关文献报道,水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不良环境条件如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或者受到一些药物的刺激,会出现颖壳畸形、结实不良等现象。

 

水稻孕穗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中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最弱的时期,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极为敏感。此时受淹,会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会出现畸形穗(没有小穗,只有穗轴)。有时稻株地上部茎节会发生高节位分蘖。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17℃,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可造成谷粒畸形和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稻田不当施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24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特别是在水稻拔节后施药、过量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3、稻田不当使用24氯等激素型除草剂,过量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4、缺素:锌、硼、钾等

     

5、赤霉素影响

⒍热害、减数分裂期感病,破坏花粉形成(扬花前后,遇高温一定要灌深水降温)

 

通过咨询各地的专家和查询文献,得出以下预防措施分享给大家

 

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

 

2、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磷肥的使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3、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

 

4、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缺锌和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种水稻,趋利避害。

 

5、注意微肥施用,历年容易出现此症状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后5--10天将“猛发兜”或“火苗”拌尿素撒施,在水稻分蘖末期和抽穗前后,叶面喷施“火苗”灌浆宝,能减少此病的发生机率。

 

水稻奇发鹰嘴谷之谜

 

20048月底直9月初胡集镇政府向钟祥市政府连发几封紧急电报告:水稻今年又大发水稻鹰嘴谷将造成水稻严重减产。胡集红庙、豪沟、桥当等村农民反映部分田块水稻不结实,谷粒颖壳扁平扭曲畸形,不闭合,部分外颖顶端弯曲,包住内颖的顶部,并向内颖一侧突出,很似老鹰嘴,内空不结实。前几年胡集镇政府为此事曾请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来胡集诊断调查过,但未查明真正发病原因。胡集镇政府请求钟祥市政府尽快派专家调查解决此事。市政府責成市农业局尽快派专家调查解决此事。根据市政府和农业局安排,200493日,高级农艺师李文占赴胡集红庙、豪沟、桥当等村对农民反映部分田块水稻不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研究,高级农艺师李文占弄清了胡集红庙、豪沟、桥当等村农民反映数百亩田块水稻不结实的原因,并拿出了解决的措施。

 

胡集水稻发病症状

 

胡集镇红庙村3组尹中国的稻田22亩病害比较典型。稻田土壤为白散泥田,有的病株抽穗困难,出穗显著推迟,穗颈缩短,有半包穗和包穗;有的出穗后大都直立不下垂,枝梗常弯曲,黄熟期保持青色,谷粒颖壳扁平扭曲畸形,不闭合,部分外颖顶端弯曲,包住内颖的顶部,并向内颖一侧突出,很似老鹰嘴,内空不结实。受害轻的病穗,其上间生着一定数量的健粒。有的稻株地上分枝大多数抽生不正常,每株多生一个分枝,少数可达3个分枝。以上情况已发生连续三年,为害面积数百亩,产量损失严重。

 

胡集水稻发鹰嘴谷病病原(病因)和发病规律

 

经调查研究,高级农艺师李文占认为以上症状不是大气污染所致,是因为没有大气污染的症状和规律;也不是污水灌溉所致,是因为一个水系中只有个别田块发病;也不是天气高温或低温等造成的空壳。根据症状,经调查分析研究认为,不是水稻的一般病害,而是水稻的一种生理病害——旱青立。

 

旱青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土壤结构营养差,在土壤水份供应急剧变化时,使稻株生长与发育失去协调的缘故。水稻一生中,最易发生旱青立的时期有三个时期,依次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颖花分化期、抽穗开花期。只要在这三个易发病的生育期中,偶遇土壤水分不足,根系吸收养水、水份不足,稻株不能正常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再遇突然灌水,使土壤急剧地呈还原状态,氧化还原电位下降,进一步影响了根系对养分、水分的吸收,从而导致旱青立。若土壤含有机质少,由于稻株得水后,营养生长骤然旺盛起来,抑制了生殖生长也可造成旱青立。

 

水稻于易感病的生育期中,遭到水分隐剧变化是发生旱青头的重要因素,但发病的轻重与水稻长势密切相关。凡是秧苗素质差,肥力不足,生长不良;或大丛密植,通风透光差;或水浆管理不善,未及时搁田,根系没有旺发深扎;或地下水位高,耖耙过细,长期偏施化肥,土壤容易淀浆板结,活性铁缺乏,黑根多等等,导致稻株生长势差,抗逆力弱,发病就严重。

水稻易发旱青立,与白散泥田有密切关系,如胡集镇红庙村三组尹中国等稻田,同一品种栽培在白散泥田发病,其他土壤稻田未发此病。从2002年至2004年已连续发病三年,产量损失严重,红庙村3组,有的稻田已改种旱作物。

 

白散泥田易发旱青立病与其特有土壤特征特性有关。白散泥田具有灰白色或暗灰色的表层,称为白土层。白土层粗粉砂含量达40-60%(有的高达70%以上),粘性弱而有淀浆性,所以有的地区也称澄白土、淀白土等,白土层的养分和活性铁、锰贫乏,粘粒含量低,粉砂含量增加,从而出现明显的淀板结现象,白散泥田不仅难插秧,而且不壅蔸,易漂秧、返青迟,土壤代换量低,保肥耐肥能力差,施肥见效快,肥劲猛,施肥量稍多时易造成疯长或烧苗等现象。疯长抑制生殖生长,肥效持续时间短,易发生后期脱肥早衰现象。土壤缺少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水稻正常生长影响较大,铁是一些酶和载体的组成成分,铁是形成叶绿素所必须的,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锰是多种酶的活化剂。

 

水稻奇发鹰嘴谷防止和补救措施:

 

1、改良土壤

 

种植绿肥,增施多施猪牛栏等有机肥,提高土壤起浆度;可用铁质较多的山区红土或旱地土壤作客土。

 

2、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排灌分家,确保科学用水;提倡开直沟、腰沟和四周沟。

 

3、科学用水,节水灌溉。

必须保证容易发生旱青立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颖花分化期和抽穗开花期的充分灌溉。

 

4、培育壮秧,合理施肥

适当稀播培育壮秧,力争提高秧苗素质;多施有机肥,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防止前期疯长,后期脱肥,提高稻株抗逆性,可防止或减轻旱青立的发生。

 

水稻疑难杂症(一)稻穗不低头,颖壳张开不能闭合

 

关于水稻,植物医院老有一些问题,但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需要提问者实地考察排除之后才能最终确定。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些疑难杂症。

 

袁国林(问):稻穗不低头,颖壳张开不能闭合这是什么病?如何预防?

 

答:水稻抽穗后颖壳出现裂口张开、重颖、扭曲、弯嘴等现象,有的颖壳扁平、皱缩畸形、不闭合,或外颖顶端弯曲包住内颖的顶部,并向内颖一侧突出像“鸟嘴”,病穗不灌浆或灌浆受阻,即使结实也只是很短的青米粒,不成熟。这是水稻结实器官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可能的原因有:

 

1、有材料报道:砷中毒可能会导致类似症状。“旱改水”的田块发生较多。造成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后,土壤中砷富集到表层土壤,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

 

2、也有研究认为,经土壤化验,并没有砷超标的情况,而发现土壤中锌、硼含量低。通过补施锌肥、硼肥,这种现象能得到明显改善。

 

3、在水稻拔节、孕穗期,施用多效唑等植物调节剂或24氯等激素型除草剂,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4、水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到不良环境条件如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或受到一些药物的刺激,会出现畸形、结实不良等现象。

 

处理:稻穗不低头,颖壳张开不闭合这种生理病害,目前在我们农业界还是一个争论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一直到现在还是没有统一结论。所以预防工作还是要做:

 

1、如果是砷中毒的,建议还是改种蔬菜。

 

2、可以补充一些锌、硼肥,看看有没有改善。控旺产品和除草剂一定要在拔节前使用。

 

3、在穗分化发育期遇到不良环境的气候因素,如高温天气,田间要及时灌水,遇异常低温也要灌深水保温,大雨过后要排水降渍,防治根系受损。增施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健身栽培,可以减轻这种现象。

 

此文是由191温泽泽汇总的,最后的解答是由mbaozhong和海立云垂两位老师给出来的。

 

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原因分析

 

近两年湖北荆州,随州,江苏宿迁,安徽淮南凤台等地很多零售商反映他们当地的水稻减产严重,症状为:病株在孕穗前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抽穗时,茎叶突然明显变浓变绿、变粗变硬,抽穗速度较健株慢,有卡口和包颈现象;穗粒枝梗多呈“扫帚丝状”,穗上混生少数健粒,多数颖壳畸形,内外颖尖弯曲,呈鹰钩嘴状,不能正常闭合;内外颖不在同一平面呈夹角,比例不协调或有外颖无内颖,或反之;雌、雄蕊退化,不能正常发育,护颖畸形增大,部分颖花脱化,结实率低,减产严重;同一品种,同一地块,发生程度也有差异,多表现为地势低洼处发生不抽穗、颖壳扭曲现象多,而大田四周发生较轻。为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笔者结合各地反映的情况,跟大家探讨交流一下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的原因。

 

据江苏的客户反映,水稻抽穗后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在宿迁当地已经连续3年发生,主要发生在杂交籼稻上,粳稻上基本不发生。由于不同年份这种现象均有发生,用药与不用药的田块均有发生,因此与气候和农药药害没有太大关系。据调查,这几年水稻上发生这种现象多局限在某些区域,以杂交稻为主的区域,发生过的田块以后通常会年年发生。他认为水稻出现颖壳张开、不灌浆的现象主要与土壤因素有关,但究竟是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还是砷中毒,目前还不得而知,需要进一步研究。他建议出现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现象的田块,明年最好改种粳稻。

 

1、砷中毒可能致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稻蓟马杀虫剂)

 

据了解,砷中毒可能导致水稻开花后出现重颖(双颖),颖壳畸形,关闭不拢,弯曲得像鸟嘴,颖壳之内很少结实,即使结实也只有很短的青粒米,不成熟。“旱改水”的田块发生较多。造成水稻颖壳畸形、重颖、不结实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后,土壤中的砷富集到表层土壤,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改种水稻后更易发生中毒现象。大田四周有沟系,硫元素多而砷元素相对少,水稻中毒较轻。

 

预防砷中毒措施:一是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二是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肥和磷肥的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三是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四是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缺锌和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种水稻,趋利避害。

 

2、其他原因也导致水稻颖壳张开,不灌浆

 

据有关文献报道,水稻在穗分化发育期遇不良环境条件如异常高温、异常低温、雨涝等,或者受到一些药物的刺激,会出现颖壳畸形、结实不良等现。

 

水稻孕穗期特别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水稻一生中对外界环境抵抗能力最弱的时期,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极为敏感。此时受淹,会出现烂穗、畸形穗等现象。未死亡的幼穗颖花和枝梗退化严重,抽穗后白稃多,甚至会出现畸形穗(没有小穗,只有穗轴)。有时稻株地上部茎节会发生高节位分蘖。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初期,如果日平均气温低于20℃或日最低气温小于17℃,水稻生理活动遇到障碍,可造成谷粒畸形和形成空壳。低温强度增大,持续天数增加,危害明显加重。稻田不当施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24氯钠等激素型除草剂,特别是在水稻拔节后施药、过量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3、稻田不当使用24氯等激素型除草剂,过量用药,也会引起颖壳畸形。

 

4、缺素:锌、硼、钾等

 

5、赤霉素影响

 

⒍热害、减数分裂期感病,破坏花粉形成(扬花前后,遇高温一定要灌深水降温)

 

通过咨询各地的专家和查询文献,得出以下预防措施分享给大家:

 

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的活性,提高水稻解毒能力。

 

2、增施含硫元素的肥料。在“旱改水”田块,施基肥时注意减少氮、磷肥的使用量,钾肥宜选用硫酸钾。

 

3、调整水浆管理方法。“旱改水”田块地势往往较高,前期易缺水受旱,应提早(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层,降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使之提前释放,避免突然在孕穗期建立水层,因为此时水稻对砷化物极其敏感,易中毒不结实。

 

4、改变耕作制度。旱地种稻易受旱灾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缺锌和锰中毒、硼中毒、砷中毒。常年发生砷中毒的田块宜改种蔬菜、玉米、甘薯等秋熟作物,不种水稻,趋利避害。

 

5、注意微肥施用,历年容易出现此症状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后5--10天将“猛发兜”或“火苗”拌尿素撒施,在水稻分蘖末期和抽穗前后,叶面喷施“火苗”灌浆宝,能减少此病的发生机率。




关键词:水稻土壤花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