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2018-05-05 12:20:31 作者:马加林、陈晓梅等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前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加林、陈晓梅、姚国秀、王鹤。

 

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为3年,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年稻田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

 

3.3 缓冲带

 

有机水稻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

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品种的搭配。

 

4  育苗技术

 

4.1  壮苗标准

 

4.1.1  大苗壮苗标准

秧龄35d40d,叶龄4.0叶~4.5叶,苗高17cm左右,16条~18条根,百苗干重5g以上。

 

4.1.2  中苗壮苗标准

秧龄30d35d,叶龄3.5片~4.0片,苗高12cm14cm,根数9条~10条,百苗干重3g以上。

 

4.2  育苗前准备

 

4.2.1  秧田地选择

选择无污染的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培肥。纯水田地区,可采用高于田面50cm 的高台育苗。

 

4.2.2  秧本田比例

大苗1:1001:120,每公顷本田需秧田100m280 m2;中苗1:801:10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120 m2100 m2

 

4.2.3  苗床规格

采用大中棚育苗。中棚育苗床宽5m6m,床长30m40m,高1.5m;大棚育苗,床宽6m7m,床长40m60m,高2.2m,步行道宽30cm40cm

 

4.2.4  整地做床

提倡秋施农肥,秋整地做床;春做床的早春浅耕10cm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4.2.5  床土配制

每平方米施过筛经无害化处理农肥10kg15kg,与备好的过筛床土混拌均匀,床土厚度10cm左右,床土PH4.55.5

 

4.2.6  浇足苗床底水

床土消毒前先浇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

 

4.2.7  床土消毒

用物理方法和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源、动物源、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进行床土消毒。

 

4.3  种子及其处理

 

4.3.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对品种的要求,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病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第一、第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2叶~14叶的品种;第三、第四积温带选用10叶~11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第一年的种子可从有关科研单位或专业种子公司提供,从第二年起,在有机农场自繁提纯。要保证品种的多样性。严禁使用转基因品种。

 

4.3.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达到国家良种二级以上标准,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成苗率不低于85%(幼苗),含水量不高于14.5%。不允许使用包衣种子。

 

4.3.3  晒种

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d2d,每天翻动3次~4次。

 

4.3.4  筛选

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4.3.5  选种

用密度为1.08 t/m31.1t/m3的黄泥水或盐水,用鲜鸡蛋测定密度,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洗种子。

 

4.3.6  浸种消毒

把选好的种子用1%石灰水在室温下浸泡3天。禁止使用包衣种子。

 

4.3.7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0.5cm左右时,降温到15℃~20℃,晾芽6h左右,方可播种。

 

4.4  播种

 

4.4.1 播期

当平均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第一、二积温带,410日~25日播种;第三、四积温带,415日~28日播种。

 

4.4.2  播量

大苗每平方米播芽种150g175g,中苗每平方米播芽种200g275g,或按计划密度计算播芽种量。

 

4.4.3  覆土

播后压种,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细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cm1cm

 

4.5  秧田管理

4.5.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出苗至11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到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2.5叶~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移栽前全揭膜,炼苗三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4.5.2  水管理

 

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补水,要一次灌足水,床面有积水要及时晾床;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时要早、晚浇水,每次浇足浇透;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4.5.3  苗床灭草

  

采用人工灭草方法。

 

4.5.4  预防立枯病

秧苗11心期时,使用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微生物源农用抗生素、蜡蚧轮枝菌。

 

4.5.5  苗床追肥

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应使用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微生物肥料,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肥料。

 

4.5.6  起秧

无隔离层旱育苗提倡用平板锹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cm

 

5        本田管理

 

5.1  耕整地

 

5.1.1  修建方条田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实行单排单灌,单池面积以700 m21 000 m2为宜,减少池埂占地。

 

5.1.2  耕翻地

实行秋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cm18cm;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结合的方法。以翻一年,松旋二年的周期为宜。

 

5.1.3 泡田

5月上旬放水泡田,用好“桃花水”,节约用水;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苏达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5.1.4  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d5d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溢出。

 

5.2 插秧

 

5.2.1  插秧时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高产插秧期为515日~25日,不插6月秧。

 

5.2.2  插秧规格

中等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cm×13.3cm(9寸×4);高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cm×16.5cm(9寸×5),每穴2棵~3棵基本苗。

 

5.2.3  插秧质量

拉线插秧,做到行直、穴匀、棵准,不漂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插后查田补苗。

 

5.3 水管理

 

5.3.1  护苗水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扶苗护苗。

 

6.3.2  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灌3cm浅水,增温促蘖。苏达盐碱土区每7d10d1次水。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管理,9月初撤水。

 

5.3.3  晒田

有效分蘖中期前3d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d7d,后恢复正常水层。苏达盐碱土区和长势差的地块不宜晒田。

 

5.3.4  护胎水

孕穗至抽穗前,灌4cm6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5cm20cm深水护胎。

 

5.3.5  开花灌浆水

抽穗开花期,灌5cm7cm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5.3.6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5. 4施肥

 

所需肥料应以系统内资源循环利用为主,适当购进外部肥源。基肥应使用有机食品允许使用的有机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料。公顷施腐熟有机肥30 000kg,结合旱耙施入;结合水整地,要求做到全层施肥。追肥可使用认证许可的有机叶面肥和有机菌肥等商品肥料,限量使用灰肥和人畜粪肥和矿物性肥料。

 

5.5 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方法,提倡“稻鸭共育”或“稻田养鱼”技术除草、除虫。

 

5.6 病虫害防治,

以增强作物抗性、培育稻田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平衡施肥技术和充分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虫害为主要手段,辅以限量使用生物农药,综合治理病虫害。

 

5.6.1防治负泥虫 

用人工扫除。

 

5.6.2  防治稻瘟病 

采用宽窄行栽培方法,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控制氮肥用量等可有效预防稻瘟病的发生。需要时每公顷用春雷霉素或井冈霉素30g50g对水1 000倍液叶喷。

 

5.6.3  农药喷洒器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器械,保证农药施用效果和使用安全。

 

6  收获 脱谷 储藏

 

6.1  收获

 

6.1.1  收获时期

90%稻株达到完熟即可收获。

 

6.1.2  收获质量

做到单品种单种、单收、单管,割茬不高于2cm,边收边捆小捆,码小码,搞好晾晒,降低水分。稻捆直径25cm30cm。立即晾晒,基本晒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大码,封好码尖,防止漏雨、雪,收获损失率不大于2%

 

6.2  脱谷 

稻谷水分达到15%时脱谷,脱谷机转速550 r/min 600r/min,脱谷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糙米率不大于0.1%,破碎率不大于0.5%,清洁率大于97%

 

6.3  贮藏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有关食品贮藏的规定,禁止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有机稻谷要求设有专用仓库储藏,温度控制在16℃以下;稻谷水分14%15%;空气湿度60%~70%左右。

 

7  其他

  

对有机食品水稻生产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档案,做好生产过程的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有机食品水稻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017黑龙江省

 

  2017-03-1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转换期、平行生产、缓冲带、产地环境、育苗、移栽、本田管理、

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 有机产品 第1部分:生产

3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不少于 24 个月。新开垦的、撂荒 36 个月以上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 36 个月以上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地块,也应经过至少 12 个月的转换期。转换期内应按照本标准的要求进行管理。

4 平行生产

不应存在平行生产。同一生产单元内,可同时生产易于区分的非有机植物,但该单元的有机和非有机生产部分(包括地块、生产设施和工具)应能够完全分开,并能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与非有机产品混杂和被禁用物质污染。

5 缓冲带

应对有机种植区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风险进行分析。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则应在有机和

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设置有效的缓冲带(宜 50 m 以上)或物理屏障,以防止有机生产地块受到污染,缓冲

带上种植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

6 产地环境

产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和生活垃圾场等。应符合以下要求:

DB 23/ T 939—2016

 

a)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二级标准;

b)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 GB 5084

c)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二级标准和 GB 9137

7 育苗

7.1 壮苗标准

秧龄30 d35 d,叶龄3.13.5片叶,苗高12 cm15 cm,根数9条~11条,带蘖0.5个~1个,茎

基宽0.25 cm0.3 cm,百株干重3.0 g

7.2 育苗前准备

7.2.1 秧田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杂草少,土质肥沃疏松的中性、偏酸性园田地或

旱田地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施农家肥,消灭杂草。纯水田地区,可采用高台育苗。

7.2.2 秧本田比例

机插秧软盘育苗(秧盘规格58 cm×28 cm×2.5 cm,下同)和钵盘育苗,秧田和本田比例为1:100

120

7.2.3 苗床规格

大棚育苗,棚高2.4 m2.6 m,棚宽6 m10 m。棚内床宽2.8 m3.5 m,床高8 cm10 cm,设步

行道30 cm,也可根据棚宽设三排苗床。

7.2.4 整地做床

旱整地,旋耕松土10 cm15 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每平方米施过筛经无害化处理农肥5 kg

10 kg,与床土混合均匀,挠细、耧平,用石磙压实、压平,保持床高一致。

7.2.5 浇足苗床底水

浇足底水,使床土水份达到饱和状态。

7.2.6 营养土配制及酸化处理

采用获得有机认证的专用基质育苗或取本田土育苗,经过一年熟化后的本田土与腐熟无害化的农家

肥按照31的比例充分混拌均匀后过筛,采用获得有机认证的专用调酸产品调酸,使床土pH达到4.5

5.5,装盘。

7.3 种子及其处理

7.3.1 种子选择

选择审定推广抗性强的能够在当地安全成熟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严禁使用

转基因品种和包衣种子。

7.3.2 晒种

DB 23/ T 939—2016

 

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筛除种子中的草籽和杂质,将种子置于干燥向阳处摊铺,通风晒种2

3d,定时翻动。

7.3.3 浸种

将晒好的种子用比重为1.081.13的盐水精选后,捞出秕谷,清水冲洗种子。置于1 %的生石灰水

溶液浸种,浸种天数和水温(℃)的乘积接近100℃即可,浸种期间每天搅拌2 次~3 次,将种子捞出

用清水多次冲洗后即可催芽。

7.3.4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 ℃~32 ℃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 %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

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0.1cm0.2 cm时,降温到15 ℃~20 ℃,晾芽6 h左右,方可播种。

7.4 播种

7.4.1 播期

当平均日气温稳定通过5 ,棚内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

7.4.2 播量

机械插秧软盘每盘播芽种(干种和芽种的换算比例为1:1.25100 g120 g,钵体盘育苗每孔播量

3粒~4粒。

7.4.3 覆土

播后压种,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用过筛细土盖严种子,覆土厚度0.5 cm1 cm

7.5 秧田管理

7.5.1 温度管理

播种至出苗前,密封保温;出苗至1.5叶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 ℃;秧苗1.5

叶~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到25 ℃,;秧苗2.5叶~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

20 ℃;移栽前全揭膜,炼苗三天以上,遇到低温时,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7.5.2 水管理

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展开叶片是否卷曲;三看床土表面是

否发白,如早晚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宜早晨浇水并一次浇足,但不能灌水上

床。

7.5.3 苗床灭草

采用人工灭草方法。

7.5.4 苗床追肥

秧苗1.5叶~2.5叶期如发现脱肥,应使用符合GB/T 19630.1要求的肥料。

8 移栽

DB 23/ T 939—2016

8.1 耕整地

8.1.1 修建方条田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实行单排单灌,单池面积以1000 m

2 3000 m 2 为宜,

减少池埂占地。

8.1.2 耕翻地与施肥

实行秋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 %30 %,耕深15 cm20 cm;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

结合的方法。以翻一年,松旋二年的周期为宜。应优先使用本单元或其他有机生产单元的有机肥,每亩

用量1.5 m

3 2 m 3 ,扬撒均匀后耕翻地。如外购商品有机肥,应经认证机构按照GB/T 19630.1附录C评估

后许可使用。

8.1.3 泡田

5月上旬放水泡田。

8.1.4 整地

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 d7 d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溢出。

8.2 插秧

8.2.1 插秧时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5 ℃~13 ℃时开始插秧,不插6月秧。

8.2.2 插秧规格

中等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 cm×13.3 cm;高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 cm×16.5 cm

8.2.3 插秧质量

插秧深度不超过2 cm,插后查田补苗。

9 本田管理

9.1 水管理

9.1.1 护苗水

插秧后返青前灌苗高2/3的水。

9.1.2 分蘖水

有效分蘖期灌3 cm5 cm浅水,增温促蘖。并实行整个生育期浅水管理。

9.1.3 护胎水

孕穗至抽穗前,灌4 cm6 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5 cm20 cm深水护胎。

9.1.4 开花灌浆水

DB 23/ T 939—2016

 

抽穗开花期,灌5 cm7 cm活水,灌浆到蜡熟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9.1.5 排水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9.2 除草

采用人工除草方法。

9.3 病虫草害防治

9.3.1 防治总则

以保持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建立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和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的环境条件,

提高生物多样性,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应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抗病虫品种、非化学药剂种子处理、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中耕除草、耕翻晒垡、清洁田园、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等措施。还应尽量利用物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释放害虫天敌,机械或人工除草等措施。必要时,可使用GB/T 19630.1中表A.2所列出的植保产品。

9.3.2 防治潜叶蝇和负泥虫

采用人工方法。5月下旬在潜叶蝇成虫田外集中期杀灭,避免田内产卵;潜叶蝇危害严重地块,排水晒田;于负泥虫发生盛期,采取突击灌溉、深灌方法,只露苗尖,然后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扫后迅速排水,将幼虫排出田外。

9.3.3 防治二化螟

最佳防治时期为水稻二化螟孵化至低龄幼虫高峰期(7月中旬),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乳剂)进行防治;或采用生物方法进行防治;或采用田间设置频振式杀虫灯。

9.3.4 防治稻曲病

9.3.4.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9.3.4.2 及时清除病残体,早期发现病粒应及时摘除,重病田块收获后进行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

9.3.4.3 可使用 GB/T 19630.1 附录 A A.2 的植物保护产品中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9.3.5 防治稻瘟病

可用米醋水溶液1000倍液叶喷防治。或在7月中下旬每亩用枯草芽孢杆菌20g+海岛素15ml喷施两次进行预防,中间间隔7 d10 d

10 收获

当每穗谷粒颖壳95 %以上变黄或95 %以上谷粒小穗轴及副护颖变黄,米粒定型变硬,呈透明状,即可收获。

11 包装、贮藏和运输

DB 23/ T 939—2016

11.1 包装

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和相关规定;宜使用可重复利用、可回收和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

包装应简单、实用。不应使用接触过禁用物质的包装物或容器。

11.2 贮藏

应对仓库进行清洁,保持阴凉通风,并采取有害生物控制措施。尽可能单独贮藏,如果与常规产品共同贮藏,应在仓库内划出特定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包装、标签等措施,确保和常规产品的识别。

11.3 运输

应使用专用运输工具,如果使用非专用运输工具,应在装载前对其进行清洁,避免常规产品混杂和禁用物质污染。在容器、包装物上,应有清晰的有机标识及有关说明。

12 质量追溯体系

生产全过程,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包括:地块档案、整地、播种、铲趟、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仓贮、销售记录等。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5 年。

有机水稻种植操作规程 (2012-06-05 19:26:26)

 

格林有机公司

 

一、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规程

 

1  有机稻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1.1  产地环境要求,有机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基地的环境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48-1995中的二级标准。

②农用灌溉水符合GB5084的规定。

③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GB9137的规定。

1.2  产地要求,产地周边5Km以内无污染源,上年度和前茬作物均未施用化学合成物质;稻农技术好,自觉性高;土壤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机质含量2.5%以上,pH6.5~7.5;光照充足,旱涝保收。

1.3  灌溉水要求,稻田灌溉水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水源为洮儿河水系,察尔森水库节制供水,水源充足、水质纯净、渠系配套,并且是分水后第一灌溉区,在灌区上游没有工业区和其他污染源。

2  育苗

2.1  品种选择

2.1.1  必须选择经过认证的达标的,同时经过转换的种子。通过穗选,连续两年的有机栽培获得有机稻种。

2.1.2  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性强、熟期适中的、适口性好的优质品种。

2.1.3  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2.2  种子处理

2.2.1  盘育秧每亩用芽籽4.0公斤。

2.2.2  晴天中午晒种2-3天,可杀菌并提高种子活力。

2.2.3  用黄泥选种,即50公斤水加10公斤过筛黄泥搅拌成浆(放新鲜鸡蛋漂出即可),放入稻种,去除秕粒,捞出好籽清洗一遍。

2.2.4  常规浸种催芽,常温水浸种5-6天,捞出放在30℃条件下破胸,80%种子露白时,降至25℃催芽,芽出齐后散温凉芽4-6小时即可播种。

2.2.5  温汤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恒定的53℃水中提温半个小时(可提高种子活力和杀菌),然后进行常规催芽。

2.3  置床处理及播种

2.3.1  选择河淤土或山根腐殖土做盘土,去除杂草,破碎过细筛。

2.3.2  置床翻深10-15厘米,清除杂草,打碎坷垃,整平压实,碎土块搂至四周。

2.3.3  盘土配制,选择猪粪、羊粪和牛粪的混合腐熟农家肥(农家肥腐熟可杀死杂草种子、虫卵及病菌),农家肥与床土比例是15-10,破碎过细筛(6-8毫米);将食用白醋用水稀释到 pH3左右的酸化水,用稀释的酸化水浇拌盘土,使盘土pH值达到4.5-5.5之间。

2.3.4  先将置床浇透水,待水渗下后,置床上摆盘,盘盘紧靠,装满盘土,浇透清水即可。

2.3.5  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420-25日)。盘育苗每盘播芽籽100克,播均播匀,将种子轻压三面入土后覆土,再将地膜覆上压牢。

2.4  苗床管理

2.4.1  出苗前,棚内保持20-28℃温度。

2.4.2  秧苗出齐,顶膜立针时,及时撤掉地膜。

2.4.3   管水,床土发白变干时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为早揭膜后和晚扣膜前。随气温增高和通风口加大,增加补水,每次浇透,切忌大水漫灌。结合浇水使用2-3次酸化水(pH5左右食用白醋稀释的酸化水),保持盘土的酸性,利于育壮苗抗病。

2.4.4  炼苗,出苗撤膜后,白天晴朗高温时,开始通风炼苗;1.5叶前小通风,即两端和背风面通风;1.5-2.5叶期,两侧适当通风;2.5叶后加大通风,使棚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日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昼夜通风炼苗,并逐步揭膜,防止失水,青枯死苗。

2.4.5  追肥,苗期结合浇水浇农家肥浸出液1-3次。

2.4.6  结合苗期管理进行1-3次人工除草。

3  整地施肥除草插秧

3.1  采用机械旱整地,高低不差10厘米,旱耙前亩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公斤(不含鸡粪)。

3.2  “三泡两耙”水整地除草,插前12-15天,进行第一次浅水泡田,不排不进渗干晒田提温促进杂草萌发,5-7天杂草出芽后,进行第二次泡田水耙地除草;然后排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继续促进杂草萌发,插前1-2天进行第三次泡田和第二次水耙地。

3.3  插秧期,终霜期过后,平均气温12℃以上,秧令30天左右,秧苗3.5叶即可插秧。

3.4  插秧规格, 机插行穴距3×10厘米,每穴3-5株,每平方米33穴左右。手插行穴距与机插相同。

3.5  插秧方式,机插深度1-2厘米,深浅一致,行直穴匀。用人工补苗,及时扶立倒苗。手插拉线插秧,插深以灌水不漂秧为准。

4  本田管理

4.1  水层管理,采用“两浅”、“两深”、“一间歇”的节水灌溉法。

4.1.1  插秧至返青结束,浅灌3-5厘米,插后灌水时间保持花达水半天再灌水。

4.1.2  有效分蘖期,浅水促蘖,浅灌3-5厘米。

4.1.3  有效分蘖期末,,灌10-15厘米深水控蘖。

4.1.4  拔节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深水5-10厘米灌溉。

4.1.5  灌浆腊熟期,间歇灌水。腊熟末期撤水。

4.2  追肥,追拔节肥、穗粒肥各一次,总量500-1000公斤(不含鸡粪)。

4.3  病虫害防治

4.3.1  大型害虫采用杀虫灯诱杀,小型害虫采用黄板诱杀。

4.3.2  采用稻鸭共育防治病虫害。

4.3.3  采用稻鱼、稻蟹共育防治害虫。

4.3.4 农家肥追施过程中及时补充土壤中的硅的含量(草木灰及炉渣),可有效预防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及胡麻斑等病害。

4.4  杂草防除

4.4.1  稻壳覆盖,插秧后秧苗挺直时,每亩覆盖300-500公斤稻壳,并进行淹水处理。

4.4.2  稻草覆盖,插秧后秧苗挺直时,在行间覆盖稻草压草。

4.4.3  稻鸭共育除草,插秧返青后,每亩投放0.5公斤的雏鸭12-15只,稻鸭共育50天,水稻抽穗后收回鸭子。

4.4.4  鸭的饲养与调教,将孵化10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时间在晴天上午900-1000。鸭子初放的一个星期,需精心管理,每天早晚各喂食一次,饲料以玉米拌菜为主,,食量掌握每天每只50克左右,之后逐步减少至停喂。

4.4.5  结合田间管理进行人工除草,特别要清除稻心稗草。

5  收获、脱粒、加工、包装及储藏

5.1  收获前将田间倒伏、感病虫害的植株淘汰掉,防止霉变虫食稻谷混入。

5.2  在水稻完熟期,90%稻粒变黄时收割,分品种实行单收单晒单脱单加工。

5.3  脱粒,脱粒机进行脱粒,脱粒后在清洁的专用场地上自然晒干至含水率14%以下。

5.4  加工,按照有机稻米加工操作规程进行统一加工,禁止使用添加剂。

5.5  包装,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要求的包装袋包装。

5.6  运输,用专用工具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及有机食品专用标识。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5.7  储藏,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仓库妥善保管储藏,仓库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有明显有机食品标识。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放,严禁使用化学物质防虫、防鼠和防变,杜绝二次污染。

5.8  有机稻米上市时,在包装物上还需注明生产者的姓名、采收日期、重要的生产过程、产品优点及特点。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