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竹栽培技术

2018-05-26 16:27:39 作者:喻良宏 来源:临科协办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楠竹栽培技术
 
作者:喻良宏    文章来源:临科协办   
  
 一、栽培童义
 
l,楠竹生长快、成林早、产量高、用途广,一般楠竹造林后,一年成林,五年可砍伐利用,生长好的竹林,每亩年产竹村三、四千斤,产量超过一般速生林。一次造林,可持续利用,长期收益。
 
2、楠竹从笋到材的广为利用,涉及人类生存的衣、食、住、行、乐诸方面,其主要产品分类为:
  
 (1)竹笋利用:竹笋是一种完全营养的天然绿色食品。可加工水煮笋、干笋筒丝、干笋尾丝、发酵笋干、酸笋,风味笋脯等。
  
 (2)竹材利用:竹材的抗强、抗压、弹性和韧性都很高,故可生产竹材人造板、竹地板、竹胶板;竹材富含纤维,是优良的造纸原料。每5亩竹林年可提供一吨纸浆,则年可为临湘减少木材消耗近10万立方米。竹村还可加工竹凉席、竹工艺品、竹文体用品等。  
   
(3)竹化工利用:竹沥、醋酸纤维、三酸脂、叶绿素钢纳盐、天然色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等。竹叶黄酮主治心血管、老年痴呆、和癌的阻断,竹炭、竹醋可制出农业化工、医药卫生,环保系列产品.竹炭制衣服可吸湿导汗,还可生产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竹炭产品达数百种之多,它的功能有八大奇效,是二次能源开发的关键材料。
   
(4)竹枝、竹叶、竹鞭、竹箨都可加工利用、竹枝可作扫把。竹叶泡水吃可预防乳腺癌,还可加工成猪饲料,竹鞭竹根可制作工艺美术品,竹箨可生产地毯。
  
 3、楠竹的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有保持水土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丽,是绿化、美化环境的好树种。各地可结合退耕还林,生态林、防护林建设等工程,积极营造楠竹林、扩大竹林面积。
   
二、楠竹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l、竹的种类:竹子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全世界有50多属,1200多种,中国有28属,300多种。临湘市的竹种有丛生、混生、散生三种地下茎的竹种约5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最大面积最多的是楠竹(注:楠竹为土名,柿竹的学名叫毛竹)。全市楠竹面积30万亩,占竹类总面积90%以上。
   
2、楠竹的形态特征:
 
 (1)竹秆:竹秆分秆柄,秆茎、秆杜、三个部分。
 
 ①秆柄:竹秆的最下端部分,上与秆基相连,下与竹鞭相接。一般长25厘米,通常有1520节,群众称“螺丝钉”,是竹子上和地下系统连接输导的枢纽,使散生林立的竹株构成有机的整体。
 
 ②秆基:着生根系的竹秆部分,通常埋入土中,一般长2025厘米,由1315节组成,各节密集生根,节间短,直径大,秆壁厚。
 
 ③秆茎:竹秆的地上部分,楠竹属大型竹种,高1020,胸径816厘米,最粗可达20厘米以上。竹秆端正通直,仅梢部微弯曲,秆茎中空有节。
 
 (2)枝:竹秆分枝类型为二枝型,即竹秆每节生枝二枚,一主一次,竹秆下部第一分枝往往只有一枚。
 
 (3)叶:
   
 ①竹叶:每小枝着生叶24枚,竹叶由叶片、叶柄和叶梢三部分组成。
   
 ②竹箨:即竹秆所生之叶,着生于箨环上。对竹秆节间生长起保护作用,同时参与生理活动。当节间生长停止后,竹箨产生离层而脱落。
 
 (4)地下茎:楠竹地下茎单轴散生,具横走竹鞭,鞭段由鞭柄、鞭身、鞭梢三部分组成。鞭柄和鞭身皆是由鞭梢生长所形成的,它是竹鞭的生长部分。
  
 (5)根:分竹根、鞭根。竹根:指秆基上着生的茎生根,构成竹根系。鞭根:系指竹鞭上着生的茎生根,构成鞭根系。
 
(6)花、种实:每花打外稃和内稃各一枚,雄蕊呈羽毛状,果为颖果。
  
 三、楠竹的生物学特性
 
1、地下茎的生长特性:
 
地下茎又叫竹鞭,是由节和节间组成,每节有一个芽,可发育成笋,亦可以发育成新的竹鞭。竹鞭的生长靠鞭梢(又叫鞭笋),鞭梢靠鞭箨包被,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在疏松湿润的土壤中,一年鞭梢的钻行生长可达45。竹鞭粗壮节稀,芽肥根多,有利于出大笋,长大竹。而在土质差或杂灌丛生的地方,水肥条件差,鞭梢生长慢,常断梢分岔,芽瘦根少,抽笋成竹小、弱,材质低劣。
 
楠竹竹鞭一年中的生长活动时期为56个月,并和发笋长竹交替进行。在大小年分明的楠竹林里,大年出笋多鞭梢生长量小,小年出笋少,鞭梢生长量大。一般在新竹抽枝发叶,竹林进入小年时,鞭梢开始生长,89月最旺,lI月底停止生长。在来春竹林换叶进入大年时,又以断梢附近的侧芽另抽新鞭,继续生长,67月最旺,到89月又因竹林大量孕笋而逐渐停止生长。
 
椭竹竹鞭生长具有向前、向肥沃疏松湿润土壤的特性,故可利用这一特性采用鞭根诱导法扩大竹林面积(既扩鞭繁殖)
 
竹鞭的垂直分布一般550厘米,但亦有深达11上者。其分布深度与土质条件关系极大,竹鞭入土深度不同发笋成竹数量差异很大,一般入土深度在30厘米的发笋最多。
 
椭竹的竹鞭寿命可达10年以上,竹鞭年龄不同,其发笋成竹的能力也不同,椭竹鞭的壮龄时期为36年生。
  
 (1)、竹笋出土前后的生长。楠竹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立秋前后开始萌动分化为笋芽,到“白露”萌动分化最旺,到了初冬,笋体肥大,笋箨呈黄色.被有绒毛,称为冬笋。冬季低温时,竹笋处于休眠状态,到春季温度回升时,又继续生长出土,称为舂笋。
 
竹笋在地下形成后,于春分前后,当旬平均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出土,“清明”前后出土最盛,到“立夏”前基本结束。
 
竹笋出土前的生长,以加粗生长为主,出土以后,则以高生长为主。竹笋出土初期,每天生长量只12厘米,以后才逐渐加快,到了生长高峰期,生长量一昼夜可达—米左右,最后高生长速座又由快而慢,以至停止。楠竹竹笋从出土到新竹长成约二个月时间。
 
竹类植物体内维管束形成层,故在新竹长成后,竹株的干形生长结束,高度、粗度和体积不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只是组织变老,干物质增多,力学强度增大。
 
竹形成后,到第2年春季,全株竹叶进行第一次换叶,以后每隔2年换叶一次,故可从竹株换叶的次数,推算竹株的年龄。
 
(2)退笋:不能成竹的笋,称为退笋。在我市楠竹产区普遍存在,其数量一般约为发笋总数的50%左右。为了提高楠竹的产量,必须减少楠竹的退笋数量,提高成竹率。
 
形成退笋的原因有营养不足、气候不良(低温、干旱)和病虫为害等,但母竹竹鞭和笋芽的生长状况,是引起退笋的一个主要因素。因为竹笋从笋芽萌发分化,一直到开枝发叶生根而所需的营养物质,几乎完全依靠母竹及竹鞭供给。如果母竹生长不良,养料不足,竹鞭年龄过老或分布过深过浅,笋芽发育不良等都导致退笋,母竹、竹鞭和笋芽的生长状况,与经营管理又是息息相关,如果竹林荒芜、杂灌丛生,林地环境卫生恶劣,土壤板结,杂灌根株盘结,则母竹必定生长衰弱,竹鞭生长不良。笋芽发育受抑制,且容易遭病虫为害,这样不仅竹林发笋少,而退笋亦多。
  
四、椭竹的生态学特性
 
1、楠竹的自然分布
 
楠竹在我国自然分布的范围较厂,北起河南桐柏山南端和大别山北坡,南至广西大瑶山和广东罗浮山,西自四川盆地南缘和云南东北部,东迄浙江、福建沿海和台湾西部低山丘陵,约相当于北纬23°30'32°20',东径104°30'122°左右。其中湘、赣、浙、闽四省楠竹分布面积大,约占全国楠竹总面积的80%,蓄积量高,竹林生长好,是楠竹自然分布中心产区。
 
临湘市是全省楠竹重点基地县()之—。除江南镇无竹林外,其余山丘区均有楠竹分布,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800以下,药菇山海拔1300多米处也有楠竹分布。
 
2、楠竹自然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素
   
楠竹自然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降雨量、土壤等3个生态因素,年平均气温为12.621,年生长期为31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2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70%,土质主要有红壤、黄壤和黄棕壤三类。临湘属分布中心区,温度、降雨量和土壤三个生态因素都适合。
 
3、楠竹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楠竹分布在我国北缘,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一月均温1左右,极端最低温度为-14左右,年降雨量为80010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而在我国楠竹分布的南缘,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毫米,不适宜楠竹的生长发育,由此可知,限制楠竹在我国北移的气候条件主要是降雨量低且分布不均匀,蒸发量大,早期长,冬季酷寒和强风袭击,限制楠竹南迁的气候条件是冬季高温和春暖。
 
地形条件的不同,常引起土壤,气候候等生态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楠竹的生长发育,山谷地带土层深厚肥沃,水湿条件好,避风温暖,最适楠竹生长。山脊地带土层浅薄,干燥贫脊,易遭风害,不利于楠竹生长,通常矮小节密,枝下高短,尖梢度大,竹林产量低,竹才品质差,利用价值不高等不如山谷地带生长的竹子。
 
土壤理化性质对于楠竹的生长发育竹林的更新繁衍、竹林的产量、竹材的品质,影响极为显著,各地不乏其例。楠竹地下盘根错节,根系密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消耗养分多,既需要充裕的水肥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故对土质条件要求较一般树种高,适于楠竹生长的土壤条件是土层深厚,有机物质及矿物质营养丰富;土壤孔隙度、透气性、排水能力等良好;呈微酸性反应,壤土(俗称乌沙上),楠竹生长最好,沙壤土或粘壤土次之,
 
重粘土(死黄土)和石质土最差,低洼积水和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不能长竹。
 
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如土质微生物、蚯蚓、鸟兽、昆虫及病菌等,对楠竹的生长发育和竹材质量,或起有益的作用,或起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如楠竹病虫害等。
在简述了楠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而的特性之后,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了解楠竹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是科学育竹的前提,这方面的规律了解愈多愈深,经营管理的盲目性就愈少,培育技术措施就愈科学,效果就愈好。
 
五、楠竹林的营造
 
楠竹的造林方法有:移竹,移鞭、切秆移蔸和实生苗造林等方法,但临湘历来只采用移栽母竹的方法,移栽母竹法的优点是竹林成林快,生产上应用最普遍。因此,现只着重介绍移栽母竹法。
 
母竹移栽是利用优质的母竹进行移栽。移栽母竹要选择效果好的造林方法和掌握好造林的技术要点,严格施工,做到“八个要”。
 
1、要选择适生林地。在我市海拔1000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地都可以营造楠竹。但楠竹是常绿浅根性树种,故地形变化,土壤性质对楠竹造林成活和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最好选择背风朝南、排水良好的山谷、山腰地带。土壤以深厚、疏松、含有机质多的沙壤土最好。
 
2、耍认真整地。楠竹造林不同于一般植树造林,不能指望母竹长大成材,而是依靠母竹所连的竹鞭发笋生鞭发展成林。故要创造适于母竹生鞭发笋的林地环境。因此,要做到:整地宜深,挖穴宜大,栽植宜浅。培土宜高。通过整地清除杂草灌木,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
整地的时间,应选择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整地的方法可以采取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等3种。造林地整好后即行定株行距和挖穴。母竹移栽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5X64X5,穴的规格:长1.51.7,宽o.8l米,深0.5。实生苗造林密度每亩4050株,株行距4X43X4,穴长0.50.6,宽0.6,深0.4,挖穴时,应把心土和表土分别放在穴的两侧,在坡地上挖穴时,应注意植穴长边与坡成水平。
   
3、要适时栽植。楠竹一般在35月出笋成竹,67月新竹生长旺盛,810月行鞭排笋,11月逐渐进入休眠期,因此,11月到翌年2月是楠竹造林的最佳季节。
 
4、要认真选好母竹。母竹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移栽的成效。母竹的规格:首先,要选满l年以上至2年生的母竹最好,因为末满1年生太嫩,易折断,而3年生以上的母竹所连的竹鞭已趋衰老,鞭根稀疏,不易栽活,山笋、成林都较困难,刚12年生的母竹,所连的竹鞭为壮龄鞭,鞭色鲜黄,鞭根健全,鞭芽饱满,易成活,而且发笋能力最强,抗旱能力也强,栽后发笋长竹和萌发新鞭既快又多。其次,以选择竹秆鲜绿健壮,节平节匀,无病虫害,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探绿,胸径36厘米的壮竹好。因为“壮竹连壮鞭,壮鞭出大笋。”
 
5、要细心挖掘母竹。种竹和种树不同,竹子是靠地下鞭芽发笋长新竹进行繁殖的。因此,挖掘前应先判断竹鞭的走向,一般楠竹秆基弯曲的内侧是竹鞭所在,最下一盘枝的分枝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平行,母竹竹鞭分来鞭和去鞭方向。因此,挖母竹时,首先,要在母竹周围60100厘米处用山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要求鞭色鲜黄,芽饱满,再沿母竹的来鞭和去鞭两侧开沟。其次,要截好来鞭和去鞭的长度,来鞭可以短些,以3040厘米为宜,去鞭是长新鞭,发笋的,以6090厘米为好,截断竹鞭时,面向母竹,用汕锄斩断竹鞭,要求截面光滑,无撕裂损伤,以防止烂鞭,切鞭的长短,主要从节数及健康笋芽的数目来考虑,一般应保留每株有4个或更多健壮芽,竹鞭上的芽是楠竹繁殖的物质基础,如果竹鞭没有笋芽,必须另选择母竹。第三,挖掘母竹时,注意不要摇动竹秆,防止损伤竹秆与竹鞭的连接处(俗称“螺丝钉”)。第四,母竹挖出后,按留枝45盘,砍去顶梢,要求做到切口平滑,鞭蔸多留宿土。
 
6、要及时运输。短距离运输母竹的过程中,千万要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在抬运和搬运时,应保持竹秆直立状态,切不可将母竹扛在肩上,这样容易使“螺丝钉”受伤,宿土震落,不易成活;远距离运输母竹,必须在挖好后立即用稻草绳或麻袋片等将鞭根和宿土——起包扎好,在装卸车或上下船时,要防止损伤母竹。运输途中要覆盖稻草或对母竹竹枝经常喷水,以减少蒸发。
 
7、要精心栽植。楠竹是浅根系植物,怕积水,栽植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深则底层土温低,通气不良,不利于,出笋和行鞭,容易烂鞭;过浅则栽植不牢固,易被风吹倒,鞭根易裸露。所以栽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栽植时间最好选择在阴天或雨后造林,婴避免干旱和霜冻天气造林。二是栽植时应把肥沃表土垫于穴底,一般厚度1015厘米,然后解去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来鞭一端切口紧贴穴壁,以利吸收活动,下部于土密接,然后填上,可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踏实,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踏断根和损伤笋芽。三是最后将表而堆成馒头形,中心搞出地面1520厘米,并表层土壤保持疏松,总的要求是“穴要深,栽耍浅,培土要厚,表土要松”。四是栽植时还要注意栽植方向大致相同,竹鞭应水平舒展,也就是说母竹的竹枝原来向南,移栽后也应向南。
 
8、要及时抚育管理幼竹。母竹栽植后至成林前都要进行幼林的抚育管理,首先要严禁放牧,最好在当年栽植时及时用两支木棍搭个防风“十字架”,以防风吹摇晃。成活后要及时锄草松土,每年的,56月和89月各锄草松土一次,深1520厘米,范围为竹株周围2X 2。同时可以混交杉树,池桐,枫香等树种。头三年还可以间种杂粮、豆类、药材,以耕代抚,结合施肥,促进们鞭发笋行鞭。
 
为了使新造楠竹成为花年竹,在选母竹时,可以选择大、小年母竹各一半,交替间种,这样,新造楠竹林就能变成年年都出笋长竹差异不大的花年竹林。
 
六、低产林改造
 
楠竹低产林是指每亩立竹密度100株以下,平均眉川围6寸以下,年产竹林1000斤以下
近几年来,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楠竹生产,全市楠竹管理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大面积竹林象对待柴草一样,管理水平还不高,既不浇水,也不追肥,也很少垦复,“只取不予”。浙江省安吉县的高产竹林一年追肥23次,每两年垦复一次,山上的每根竹子何年生、多大尺寸,都记载在每根竹子上,坚持砍伐4年以上的竹子,从不乱砍乱伐,由于追肥管理精细,每年挖三次竹笋,一般竹林一年每亩挖笋子100公斤左右,雷竹最高产笋达1500公斤。总之,我市楠竹的生长量和砍伐量都比安吉少得多,这主要是管理不够和认识上的差距。目前,我市相当大面积还存在“三低”现象,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因此,加快楠竹低产林的改造,是当前楠竹开发中的当务之急。以现有低产竹林改造为重点,突出高产优质高效基地建设,发展深度加工,是提高竹业开发水平和效益的重要基础工作。
 
由于长期过度采伐的掠夺性经营,造成立竹稀疏、竹林结构不合理,地上小老竹比重大,地下老竹蔸、老竹鞭拥塞,造成竹林逐渐衰败。下面介绍改造楠竹低产林主要技术要点:
 
1、劈山除杂、清理林地。58月份劈除林内的丛生杂草,砍除林内的杂灌、藤本,间伐影响竹林生长的杉木、杂树,保留落叶的深根的阔叶树每亩15株左右,对于土壤紧密、根蔸盘结的楠竹林地,最好能挖蔸、掘根,把老树蔸、老树根占据的土壤空间清理出来,为鞭根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劈下的青草、杂灌的嫩枝、叶都可以作为楠竹林的有机肥料,据试验,劈山除杂对楠竹低产林改造的头l2年增产效果很好,其增幅为2060%
 
2、垦复深翻,疏松土壤。垦复深翻目的在与疏松土壤,促进竹鞭的延伸和发展,促进发笋长竹。一般情况下每年竹鞭生长长度可达2以上,特别是土壤坚实、竹蔸、树根,石头多的竹林里,通过深挖垦复,楠竹竹鞭每年可以伸展长达5以上。
 
垦复深挖时,要求挖去林地竹蔸、树蔸,深翻深为2030厘米。深翻要注意山高坡陡25度以上的地方不耍全垦深挖,只挖去林地竹蔸、树蔸,以防竹子翻蔸和水土流失。垦复季节视楠竹大小年而不同,小年以夏季垦复为奸,7月底前结束,因小年的8月份开始育笋,深挖易伤笋芽。大年垦复时间长,一是夏季,二是冬季。探挖要尽量少伤鞭芽。
 
3、今春损失更重。而浙江省安古县的林农坚持每年11月前对竹子进行一次钩梢,因而很少发生雪压翻蔸。目前,由于前段雪压,有不少林株弯斜,我们可以化害为利,将弯斜的楠竹株进行一次合理钩梢。力争全市楠竹林在今年内进行一次合理钩梢。钩梢的好处是:
①防止雪压,促竹杆通直;
②增加竹林内透光度,提高土温,促进竹林多发笋、早发笋;
③及时除去顶端优势,从而促进新笋萌发,增加发笋量。
 
4、适当挖冬笋,留养好春笋。为了恢复竹林,可以适当挖些浅鞭笋、露头笋,结合施肥,促进春笋芽膨大.但不要滥挖,立春以后绝对禁止挖。同时,要禁止在出笋大年前的冬天砍竹,不利于已孕育笋芽正常生长。在“清明”到“谷雨”的春笋盛期除禁止人工偷挖外,还要防范野猪乱咬春笋,到了“谷雨”可以适当挖除衰败退笋作笋干。
 
5、合理择伐、调整结构。楠竹是异龄林,有大小年之分,大年叶色深绿,光合作用强,营养丰富,是发笋长竹年。小年叶色发黄,光合作用弱,营养不足、不长笋或长笋少。因此,要通过新竹留养和老竹择伐,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竹龄结构。
   
(1)要确定合理的择伐竹龄。楠竹实行砍四、留三、不留七,我们也一直是这样提倡的,究竟哪根是三年生,哪根是四年生,由于科学管理不细,竹子生长年限没有准确记载.以至将三年的竹子砍掉了,四年以上无孕能力的竹留下,严重影响竹子的生长,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合理的砍伐竹龄,留养四年以下的竹子。
  
 (2)要掌握好砍伐季节,一般坚持“大年砍、小年养”即从出笋成竹之后的“秋分”到小年的“立春”之前的休眠期砍伐为最佳季节。
  
 (3)要严格控制砍伐数量,为了使立竹密度迅速达到每亩150株以上,最好在低改的头2年内不砍或少砍楠竹。争取经过35个大年的留养,便楠竹竹鞭结构逐渐趋向幼壮龄化。
 
6、防治病虫害:
楠竹从笋期到竹材砍伐都会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楠竹病害有枯梢病,丛枝病。虫害有:竹蝗、竹笋夜蛾、竹螟、竹斑蛾等。目前,我市竹蝗危害最突出,下面,介绍“两法”治竹蝗测报防治技术:
 
两法的第一法是:在每年510日—610,对下方枝盘叶显著被害的竹子打一针(或用“锐劲特”喷雾)灭蝻。此法为集中产卵地的测报方法和跳蝻的最佳防治方法。第二法是:在每年620日—810日用竹槽灌入尿杀虫双混合液(181)诱蝗,此法是扩散后5龄跳蝻、特别是散成蝗最经济、最易操作的测报防治方。
 
1、下方枝盘叶显著被害处打一针——灭蝻。约95%的集中产卵地出现后,有立竹下方枝盘竹叶显著被害症状为其识别特征。据此可以确定成蝗发生区,每年 12月,最迟不能超过次年的3月,在竹林中每隔2040设一条踏查线路。沿线路踏查目测,凡下方枝盘竹叶残缺率显著高于n+1盘枝的,其下可确定为竹蝗集中产卵地。集中产卵地确定后,插标立记,砍除地上的杂草灌木;来年的5月中下旬对其竹及周围23竹子每竹注射甲胺磷原液5毫升(或杀虫双原药1015毫升),可以较彻底的防治集中跳蝻。漏治产卵地在跳蝻未扩散对照上述办法防治效果也很好,约有5%的非竹林内的集中产卵地,需根据有竹鸡等鸟类啄食卵块留下的孔洞和林下枯枝落叶被扒动的痕迹,以及地面卵囊盖等特征来确定。防治方法用传统喷粉、喷雾法防治出土跳蝻,减少虫口密度。
 
2、竹槽灌入尿杀虫双混合液(181)——诱蝗。人尿(或发酵人粪水亦可)、杀虫双按l81配制成诱杀剂;把两头带节的2年及2年以上竹子的竹筒劈成两块竹槽(或用泡沫快餐盒代替)作为载体;在620810里选晴天,将其放在跳蝻或成蝗多的地方;每4050平方米放一个竹槽(放之前需把其周围l2平方米内杂草灌木砍除干净),然后向竹槽内灌入诱杀剂100150ml。竹槽越大越好,竹槽越大盛水越多,诱蝗的时间愈长。如果蝗虫尸体将竹槽覆盖时,需将蝗虫尸体拔去,以利诱杀其它蝗虫。放34个晴日接一个雨日,诱蝗效果可达40多天。如果用快餐盒,盒内需放入50左右的卵石,以防风雨将快餐盒吹翻。

关键词:楠竹栽培技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