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萱草与诗词文化的传承再生

2018-08-22 12:30:21 作者: 范诗银 来源:中华诗词学会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诗意萱草与诗词文化的传承再生
 
中华诗词学会   范诗银
 
萱草是中华民族诗花园里的重要成员。网上搜索,涉及梅花的诗词14500多首,桃花的9100多首,牡丹的3200多首,杏花的2700多首,兰花、梨花都是2600多首,菊花的2500多首,荷花的1800多首,芍药的1500多首,凤凰花的1100首,萱草的680多首,菜花的300多首,玫瑰的230多首,茶花的140多首,枣花的100多首,月季的50多首。
 
 \

最有名的梅花诗是宋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有晚唐诗人齐己《早梅》的影子:“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比较好的萱草诗我觉得是宋人陈师道的《萱草》:“唤作忘忧草,相看万事休。若教花有语,却解使人愁。”还有苏东坡的《萱草》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乱叶中,一一芳心插。”这里的“芳心”,指的是母亲的爱心。
 
萱草是中华民族最尊贵的花——母亲花。所以称之为母亲花,主要来源有二:一是《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诗经疏》载:“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乃母亲盥洗之所,具有指代母亲之意。古时游子远行之前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二是来自《博物志》的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东汉末年的蔡琰《胡笳十八拍》第十六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
 
萱草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花——忘忧草。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战国策·齐策六》载:“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归,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清末丘逢甲的《题陈老莲画石芝萱草》:“忧来不可解,且写忘忧花。更写石上芝,笔端英英生紫霞。中原剩此埋忧土,纵不忘忧亦徒苦。采芝聊作高山翁,留取丹青照千古。”白朴的【双调·庆东原】叹世:“忘忧草,含笑花,劝君闻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路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萱草是给人们带来幸福的花——宜男草。《风土记》云:“妊娠佩其草则生男。”宋朝诗人董嗣杲《萱草花》:“娇含丹粉映池台,忧岂能忘俗谩猜。曹植颂传天上去,嵇康种满舍前来。鹿葱谁验宜男谶,凤首犹寻别种栽。浩有苦怀偏忆母,从今不把北堂开。”古人以为鹿葱与萱草同,实异。鹿葱有鹿斑纹,萱草无。杨万里《夏日绝句》:“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两个人的诗对比着看,确有互相借鉴的痕迹。可见,萱草所承载的“宜男”功能,在诗人心中还是有共鸣的。
 
 \

拙作减字木兰花·萱草:“一丛绿梦,今世来生相与共。一朵黄云,夕照晨晖莫倚门。  
一枝方佩,笑满金尊心欲醉。一室流芳,休把他乡作故乡。”
 
由以上内容而想到,一个地域的诗词文化,无疑有他的前世与今生,也就是它的过去与现在。对它的过去,我们应该弄明白,那时、此地、某人的某些作品。比如黄冈,北宋元丰年间,苏东坡来到黄州,创作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词和著名的寒食帖。现在,黄州赤壁矶上,展示了苏东坡的两赋一词,新扩修的遗爱湖,展示了苏东坡的遗爱赋和寒食帖。这些,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苏东坡又回来了。
 
同时,一个地域的诗词文化,无疑还有它的当下与未来。对它的当下,我们应该弄明白,此时、此地、此人的某些作品。比如上面讲到的黄冈苏东坡现象,即对古人作品的主要处理方式。对今人呢?毫无疑问,那就是极力发现当下、当地、当事人的某些作品。也就是真正地重视本地诗词文化建设,发现和培养自己的诗人,推出写当地当时的优秀诗词作品,赋予地域发展文化内容,赋予当地文化的诗词内涵。
 
这个“赋予”的操作抓手,就是中华诗词学会所倡导的诗教普及活动。也就是从1995年以来在全国开展的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诗词“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景区”。通过党委重视、政府作为,群众参与、社会效果,不是让人人都成为诗人,而是让人人都受到诗的熏陶,生活在诗意的环境中。
 
中华诗词学会在十八大以后,紧接着召开了全国诗教扬州会议,整合了开展这一活动17年间的有关文件,出台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市、州)暨中华诗教先进单位有关规定》。当地十九大以后,紧接着召开了全国诗教镇江会议,出台了《中华诗词之市(州)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申报、考察、验收细则》。这两个文件,保证了这一活动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4个诗词之市(州),300个诗词之乡,300个诗教先进单位。这些单位,都为中华诗词的传承和再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关键词:萱草诗意诗词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