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衡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8-12-03 15:10:16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湖南省)2018年衡南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强化农业产业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促进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建设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种养、供应、交易基地。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大三湘茶油、森本生态、雄鹰生态、广林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带动作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油茶、中药材、食用菌、有机玫瑰等重点特色产业上规模、建链条、强品牌。巩固粮食生产能力,落实高档优质稻面积15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5万吨以上,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速养殖业向绿色生态、综合加工转型,创建100家以上县级标准化示范场。继续抓好烟叶、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抓好云集镇融合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庄园农业”,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实施农村“双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动“厕所革命”,规范农民建房管理和乡村建筑市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序推进通自然村公路、农网改造升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抓好水利设施维护整修,加快相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光网宽带、4G网络覆盖面。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发挥村规民约的教化、约束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开展农村社区示范村和城乡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展全域旅游。着力提升旅游品质,加快构建精品旅游景点、特色旅游综合体和乡村生态游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推进景点建设,加快岐山森林公园等景区提质改造,力争岐山成功创4A级景区。提质乡村旅游,充分挖掘和融合山水风光、生态田园、古村民居等旅游资源,打造一批观光休闲农业项目。提升旅游服务,补充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学”旅游要素,实现旅游服务能力与旅游发展进程协调同步。加大“互联网”及主流媒体营销力度,策划举办高档次节会活动,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全方位提升衡南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激发商贸活力。优化全县城乡商业布局,统筹推进县城商业中心、区域农贸市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鼓励开展各类产销对接活动,繁荣城乡商贸市场。加速发展电子商务,新建80家村级电商服务站,加强“村小二”等电商队伍建设,持续扩大农产品上行交易额。借助“互联网+”推动服务业发展,引导传统商贸、餐饮等服务行业融入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协同运营,促进和带动社会消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现代物流、教育文化等新业态,提升服务业供给质量。
 
优化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与市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的对接,用好“助保贷”平台,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三农”发展、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上市挂牌,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对薄弱环节和担保、小贷、民间中介等融资机构的全流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高息揽储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积极化解民间融资风险、金融机构不良风险,坚守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好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力争年内成功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改革推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扩大“三去一降一补”成果。重点推进房地产去库存,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到县城和城镇购房,推动拓需求与控供给、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相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评价。开展政府性债务清理核查,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投融资项目监督和管理,完善投融资公司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自主运营和风险控制能力。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扩权强镇等重点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
 
坚持创新驱动。建立高科技型、高成长型“双高”企业培育机制,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科技攻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品牌发展,鼓励企业争创省长质量奖、地理标志、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全面加强质量建设,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同步提高工业品、农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双创”,研究制定优秀人才引进和薪酬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大学生、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回乡创业、回乡发展。
 
坚持开放带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工作,依托行业商会和重点企业开展行业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创造条件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力争全年引进并实际到位外资1.32亿美元、内资25.7亿元。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抓住衡阳南岳机场申报航空口岸契机,发挥县城“空港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培育以临空经济为带动的开放型企业、开放型产业,探索发展虚拟产业园;做优外贸经济服务,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为衡南名优特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坚持环境促动。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坚决公开曝光、严肃查处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强化发展环境测评和结果运用。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扎实开展招投标违规行为专项整治。深入实施领导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银企对接上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和项目落地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引导全社会形成亲商、重商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在衡南放心投资、舒心生活。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空间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高标准、高质量修编完善县城总规和给排水、绿地系统、人民防空等专项规划,抓好县城北片、土谷塘片区等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做好部分乡镇控规及村庄规划编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协调统一。坚决维护规划权威,加大规划建设审查力度,严格城乡规划过程监管,强力推进违法建设“五年清零”行动,严控新的“两违”现象发生。

        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特色镇为带动,其它乡镇为支撑的城镇梯次发展格局。加快融城对接步伐,在承接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融入衡阳市区,实现互补联动、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县城品质,将生态文化理念融入县城,稳步推进湘江两岸风光带、江东文旅新区、云万公路、汇景大道、蒸湘南路延伸线和人防疏散基地建设,启动土谷塘湘江大桥、文体中心、县工人文化宫建设,抓好中心城区路网、雨污分流、公共绿地和安置区提质改造,实施云集大道、滨江路亮化工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幸福新城。加强特色小镇建设,持续推进三塘、栗江等国家重点镇和宝盖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引导支持各乡镇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增强城镇承载功能。强化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统筹城乡之间和水陆空之间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抓好鸡岐公路建设,优化县城与市区公交线路,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实现建制村通车率达98%
 
推进城乡管理一体化。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探索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综合执法警察大队,试点向各乡镇派驻城管执法中队,逐步实现城管执法工作全覆盖。精细管理县城,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加强乱占乱建、渣土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治理,探索推行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全面实施殡葬改革,提升县城社区管理能力,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统筹抓好小城镇管理,规范城镇开发建设,巩固马路市场取缔成果,优化提升镇容镇貌。eV6知县网---最有深度、最有态度、最接地气的县域大数据门户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着力打造“生态衡南”。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绿色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创新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做好排污费改税工作。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照明,倡导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强化环境治理。巩固并利用好中央环保督察成果,坚持不懈整治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规范砖瓦厂、采石场、砂场等行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松江等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全面完成淘汰10蒸吨燃煤锅炉、黄标车,加大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和餐饮油烟整治力度,严格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启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加强污染源监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加强生态保护。建立健全环境目标评价考核、环境联合执法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确保县城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为100%,湘江干流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科学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争取长江绿色生态廊道项目落地建设。
 
()积极保障改善民生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用心用情用力推进,扎实完成年度贫困村退出和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任务,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狠抓帮扶政策落地见效,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统筹推进“七大行动、七大工程”;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艺相结合,增强内生脱贫动力,确保可持续稳固脱贫。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实行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进一步落实“三走访三签字”要求,严格考核监督,加强贫困户动态管理和脱贫退出认定,开展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作风专项治理,提高群众满意度。
 
着力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县文化馆数字化改造和县图书馆“云平台”建设,健全基层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泉湖二月八”、“欢乐潇湘·幸福衡南”、“图书智民”等文化活动,提高“村村响”、电台、电视台和手机台播出质量,强化文艺精品力作生产,增强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激发社会正能量。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充分挖掘衡南红色文化、遗址文化、名人文化内涵,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与发展。实施“文化+”战略,积极发展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文化产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围绕“教育旺城”、“教育强县”,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升高中教育普及率,办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启动中小学建设三年计划,抓好衡云中学、云市中学、云集中心小学、新塘完小、县职业中专和五技校合并搬迁等学校建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构建城乡学校教师交流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育名校、名师、名校长,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健全远程会诊网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狠抓政策外多孩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等主要指标控制,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城乡养老机构建设,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培训、用工对接,年内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健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做好社会保障扩面工作。优化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制度,完善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做好空巢老人、残疾人、孤儿、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关爱帮扶工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及棚户区改造工作机制。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抓好网格化管理、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深入推进“畅安行动”、“禁毒风暴”、“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平安衡南”升级版。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重大隐患“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减灾能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引导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人民调解机制,强化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抓好新一轮经济普查和“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切实提升行政能力
 
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领域。努力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推动政府系统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岗位知识,跟上时代步伐。突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治理念、善用法治思维,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主动接受县委的领导,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力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建议案。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和政府合同管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县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府部门加强协同联动、流程再造、系统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动态调整并及时公布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更贴民情、更得民心。
 
提升执行落实能力。牢固树立执行意识,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和正向激励机制,让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全面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大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跟踪督查。科学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和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破难而行,确保中央、省、市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提升廉洁自律能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强化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管理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等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强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和驻衡南部队、武警部队建设,落实军转安置任务,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活动,抓好国防动员、军事设施保护、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作为开启新征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为加快建设“五个新衡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名词解释
 
1.“十六条”(P3):即南办发[2017]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意见》。。
 
2.“三品一标”(P3):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性标志农产品。
3.“三去一降一补”(P5):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4.“三化”创建(P6):台账资料规范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和工作流程制度化。
 
5.“三走访、三签字”(P6):“三走访”,即县委书记、县长要走访辖区所有的贫困村,所有县级领导每月至少到贫困村走访调研1;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要走访辖区内所有贫困户,乡镇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每月至少走访1次。“三签字”,即贫困户脱贫摘帽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审核把关,村支书、主任共同签字;贫困村脱贫退出由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签字负责;贫困县脱贫摘帽,由市委书记、市长签字,报省委书记、省长审定。
 
6.“七大行动、七大工程”(P6):“七大行动”即发展特色产业增收脱贫行动、劳务输出和医疗保险脱贫行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行动、生态保护脱贫行动、教育助学脱贫行动、兜底救助脱贫行动、金融信贷脱贫行动。“七大工程”即交通扶贫工程、水利扶贫工程、电力扶贫和光伏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互联网+”扶贫工程、文化扶贫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7.“薄改”(P6):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8.“四改三化”(P6):即改食堂、改寝室、改旱厕、改澡堂和净化、亮化、绿化校园环境。
 
9.“一单四制”(P7):即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实行交办制、台账制、销号制、通报制。
 
10.“五个新衡南”(P9):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生态秀美、活力充沛的新衡南。
 
11.全省“五个一百”项目(P13):实施100个重大产业项目、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引进100500强企业、100位科技创新人才。
 
12.全市“13513重大产业项目引领推进计划(P13):通过推进100个单体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年度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引领重点产业项目年度投资超过500亿元,全部重点工程年度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拉动全社会投资突破3000亿元大关。
 
13.全市“3311工程计划(P13):建设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园、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和松木经开区3个千亿产业园区,培育30个以上上市企业,打造一个创新高地即衡山科学城、一个开放高地即衡阳综保区。
 
14.“三权分置”(P15):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即所有权归集体、承包权归农户、经营权可流转。
 
15.“双改”(P15):农村房屋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16.“双随机一公开”(P17):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7.“双创”(P18):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8.“两违”(P19):指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
 
19.“数字城管”(P20):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20.“雪亮工程”(P23):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21.“两集中、两到位”(P24):推进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2018-06-03 08:47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