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讨论

2019-10-06 17:13:46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升级行动的通知
 
 
 
农加发〔2018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决策部署,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农业农村部决定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产业总体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发展模式功能单一,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管理服务规范性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开发不够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开展升级行动,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创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好去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施升级行动对于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
 
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为目标,推进业态升级、设施升级、服务升级、文化升级、管理升级,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升级行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农民就业增收和市民休闲旅游需求,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定位,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科普教育、健体康养、民俗民宿等特色产业;坚持以绿色为导向的发展方式,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美化乡村生态环境,提供绿色优质产品和服务;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路径,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创作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坚持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特色,立足本地农耕文明,发掘民俗文化,拯救村落文化,弘扬乡贤文化,讲好乡村故事。
 
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
 
2020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力争超万亿元,实现业态功能多样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服务设施现代化、经营服务规范化,打造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机制好、农民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支撑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更加突出,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培育精品品牌促升级。创新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以行政村镇为核心,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美丽休闲乡村(镇);以集聚区为核心,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现代休闲农业园区;以经营主体为核心,建设一批增收机制完善、示范带动力强的现代休闲农庄。全国上下联动、精心组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等主题活动,分时分类向社会发布推介精品景点线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农业嘉年华、休闲农业特色村镇、农事节庆、星级农(林、牧、渔)家乐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品牌。
 
(二)完善公共设施促升级。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等不同渠道资金,加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休闲农业村庄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扶持建设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美丽休闲乡村(镇)、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鼓励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提升服务水平促升级。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才培训行动,加强行政指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培育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鼓励从业人员就近就地参加住宿、餐饮、服务等各种培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提高服务技能,提升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组织编制休闲农业精品丛书,加强对休闲农业设计、管理、营销、服务的指导。鼓励实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教育培训方式提高从业者素质能力。
 
(四)传承农耕文化促升级。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和产业特色,挖掘农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建设有温度的美丽乡村,书写记得住的动人乡愁,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竞争力。按照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思路,做好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认定,加大对已认定遗产保护和合理适度利用。举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主题展,提高全社会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
 
(五)注重规范管理促升级。梳理、修订和完善现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加大宣传和贯彻力度,提升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注重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协会、产业联盟和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经营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和服务考核,规范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环境。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完善预警机制,提升应急能力。
 
四、切实强化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化认识,把开展升级行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责,充实工作力量,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要尽快组织制定发展战略、政策、规划、计划并指导实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大力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落实。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财政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和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农加发〔20163号)等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完善具体实施意见,协调各部门在用地、财政、税收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推动政策落地生效。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宣传新进展新成效、好做法好经验。要创新形式,举办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发布推介活动,加强对各类精品品牌、先进主体、优秀人物宣传,发挥好典型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传播好声音、好故事,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四)强化公共服务。要加大监测统计力度,建立健全监测统计制度,开展动态监测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加强对已认定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品牌的动态管理考核,研究设立考核标准和退出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有关功能,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创意中心、职业院校的人才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             
 
2018413 
 
 
农业要强必须“接二连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聚焦三产融合
 
difang.gmw.cn 2018-12-17 15:43
 
农业如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乡村旅游如何助力乡村振兴?1215,中国第二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论坛在浙江温州举行,各界人士为农村产业融合体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献计献策。
 
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林业局局长王丽峰表示,温州“山、江、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希望温州的农旅企业抓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自然人文特色为依托,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农业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第一产业,可以‘接二’,在一产基础上进行农产品加工,还可以‘连三’,包括农产品贸易、农业休闲观光和旅游业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认为,农业要强必须“接二连三”,做好三产融合,做功能多样的农业。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些年,不少地方涌现出了乡村旅游亮点项目。比如‘南有鲁家村,北有袁家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玲强从旅游规划、产业融合方面进行了剖析,指出乡村旅游一定要留住乡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尊重原貌,尊重历史,尊重个性。
 
温州市旅游副局长杜成威介绍,当前温州的乡村旅游发展较快。201819月,温州共接待游客3270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占到33%。今后,温州乡村旅游一定要厘清发展定位,从规划层面避免同质化竞争,因地制宜谋发展。
 
中国新农村文化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吕广斌认为,休闲农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不管是农庄还是村庄,人气较旺、经营状况较好的经营体,都有相应的扎实的农业产业。
 
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会长谢炳超表示,各类休闲农业旅游项目要挖掘各自优势与资源,达到客源共享、互补互利。同时,还要加强服务方面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休闲农旅行业的服务水平与管理水平。
 
据悉,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温州市旅游局、温州市林业局、温州市供销社、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共同主办,温州市农业产业联合会承办。(光明融媒记者方曲韵通讯员应彭忠)

 
关于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发展汉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与建议
 
发表日期:2017-09-27    来源:本站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方式的转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汉川作为经济强市(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一、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正在加快。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已有各类休闲农业旅游点、现代农业科技园、观光采摘园、休闲农庄等30余家,各类从业人员2000余人。2017年田水湾和百禾生态园获得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认定,预计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2、“明星”景点不断涌现。以香夏草莓园为代表的福星草莓采摘基地,建成草莓大棚100余个。四梅生态种养殖基地,新建果蔬大棚42个,太空莲观赏采摘基地20亩。川城生态葡萄园于今年7月份开园迎客,举办了第一届葡萄节。南河古渡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拟投资30亿元,打造集生态种养殖、绿色果蔬种植、民宿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舌尖小镇”。百禾生态园建成占地10余亩的生态餐厅,开展绿色果蔬休闲采摘。
 
3、特色片区初步形成。以我市旅游观光线路为网络,打造了南中北三片区的乡村旅游观光带。一是南部以新北线为主轴,依托百禾生态园、南河古渡现代农业产业园“舌尖小镇”和天屿湖,打造了集生态、科教、文化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二是中部以荷沙复线为主轴,依托川城生态葡萄园、香夏草莓园和田水湾为支撑,结合了农耕文化、休闲采摘、运动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风景走廊;三是北部以汈汊湖南干渠路为主轴,依托汈汊湖湿地公园、游乐园、沿线农家乐,重点打造以湿地、美食为重点的湖乡特色生态旅游。随着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休闲农业格局初步显现。
 
二、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市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仍属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旅游功能还不全面。我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主要以农家乐、观光园和采摘园为主,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农副产品的销售收入,但旅游产品集聚程度不高,功能单一,设施单一;旅游内容单调,文化含量低,吸引力不强;产品重复性高、专业化和多样性服务水平低;重游率低,过夜率低,难以满足游客日趋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住宿、娱乐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产品收入所占比重很少,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也偏低。且客源主要面向汉川市市民,未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目的地。
 
2、农民的主体地位不突出。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方面来看,农民应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主体,但由于资金、能力等各方面的限制,目前的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主要是一些拥有一定资本实力的社会人,农民的收益有边缘化的趋势。
 
3、产业链条不长。休闲农业旅游景点内的道路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用房等用地结构和布局还比较散乱,景点餐饮、住宿、娱乐、安全、卫生等方面还不规范。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人员,除少数管理人员外,大多是原来从事农业生产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缺乏旅游业管理知识和经验,整体业务素质偏低。
 
4、缺乏品牌景点和成熟线路。我市的休闲农业旅游一般均以散客短线自助游和长线自驾游为主,只有位于城区附近的少数采摘观光园区因为有公交车抵达可以方便游客前往,绝大多数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点均面临着游客要来时交通工具受限制,住宿设施、公共厕所、停车场所简陋,县、区之间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没有专门的旅游线路串联等窘态。
 
5、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境内有历史悠久的南河古渡、汈汊湖,有众多的湖泊资源,但在利用这些历史和文化元素改造并宣传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方面,还没有看到有激动人心的旅游特产面世。
 
三、发展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资源深度开发,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1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以带来4.5元相关产业的收入。休闲农业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汉川是农业大市,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途径,应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新领域的突破口。
 
2、加大科学规划和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发改、旅游、农业、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编制《汉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去,进一步完善南中北三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片带建设规划,以此推进汉川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与项目,在财力上给予扶持,在土地租用及税收上给予优惠,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投资企业积极参与。优先支持农业旅游开发区的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建设;重点资助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衍生的、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农业旅游区域开发,并给予财政资金和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精准扶贫等结合起来,与汉川的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汉川全域旅游和生态旅游。
 
3、挖掘资源优势集聚发展特色旅游带。汉川素有“江汉明珠”、“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河湖众多,田园风光秀美,黄金水道汉江穿越全境,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和地理优势。一是有丰富的水资源。我市境内河湖渠密布,在册湖泊13个,1000亩以上的就有9个。尤其是面积达13万亩的刁汊湖,列全省第五位,也是全省唯一大型封闭式淡水湖,连片的湖面目前有3000多亩,湖水面积大,空气清新,水生生物和鸟类种群多。二是有可开发的山体资源。其中栗山总面积5000多亩,主峰155,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历史人物及文化名人荟萃,古代遗址、历史传说、风趣典故出手可拾,有着开发森林度假旅游的优越条件。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我市紧邻武汉,处于省旅游龙头城市——武汉的第一辐射圈核心层,所有景点距武汉不足50公里。荷沙公路贯穿全市,国道107318擦肩而过,汉宜铁路、武荆高速、宜黄高速过境而行,一批规划建设的高速通道将进一步改善汉川交通环境。以汉川城区为中心、半径50公里的城市圈内,有武汉、仙桃、孝感等地近2000万人口,属于武汉至宜昌黄金旅游线上重要节点城市,可为我市乡村旅游特别是短程旅游赢得充足客源。要依据汉川作为武汉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市场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开拓创新农业主题公园等新型旅游模式。积极支持农民以庭前屋后等资源为载体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农家乐聚集村。引导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展示、湖乡资源特色,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功能的休闲农园。
 
4、加快推进休闲农业旅游地方品牌建设。以地方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业资源、特色餐饮、特色湖乡景观等为依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旅游资源,拓展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乡土性”、“差异化”休闲农业旅游,吸引城市居民参与休闲旅游。进一步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农村、生态的共生共融。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开展休闲农业产品推介宣传活动,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象的策划与包装,整合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景点的旅游观光线路,做大做响汉川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事业机构: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县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理念,以休闲消费为导向,以农业特色主导产业与农村自然资源为依托,拓展农业功能和旅游空间,提升农业品位,着力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培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主体,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二)基本原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要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城市规划区之外,选择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客源优势的区域重点发展;要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在项目设计、文化传承和营销策略上体现各自的特色;要坚持生态环保的原则,景观建设和景区环境要符合有机、生态和可循环利用的要求;要坚持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努力提供多样性服务,提高产品的集约性,延长产业链。
 
(三)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全县要建立起布局科学、结构合理、服务完善和管理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体系,为广大居民及外来游客提供更多的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体验乡土风情的理想场所。到十二五末,成功打造1个省级休闲农业企业,建成8个休闲农业示范园、10个休闲农庄、182个休闲农业点和10个旅游示范村。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休闲农业增加值占全县农业增加值10%以上,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参加休闲农业经营的农户年收入增加10%以上。实现休闲农业产值3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力1.5万人。
 
二、工作重点
 
(一)制定发展规划。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农村沼气、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乡村清洁工程等支农项目,将农家乐、休闲农家、休闲度假农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统一规划,科学制定《柞水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以达到协调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具备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条件的村镇倾斜,优先解决道路交通、饮水安全、信息网络和环境卫生等问题,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硬件条件。优先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的农户三改一通(改厕、改厨、改浴、通网络),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三)培育主导产业。以本地优势产业为基础,依托花卉、核桃、板栗、水产和水杂果等资源,培育具有特色产业的休闲农庄。支持引进适宜本地的新品种,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设施装备,培育新的休闲农业产业。完善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的服务项目,强调个性体验,挖掘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主业明确、功能完备、协调配套、共同发展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群。
 
(四)拓展服务功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农业产业化的延伸,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纽带,要依托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特色农产品基地、自然风景名胜和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引导休闲农业发挥游憩功能、教育功能、环保功能、文化功能、健康功能和城乡交流功能,提高休闲农业产品的多样性和集约性。
 
(五)加强人才培训。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纳入阳光培训工程、蓝色证书培训和技能鉴定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研讨会和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县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好组织协调职责,组织各级各部门搞好调查摸底,指导研究制定具体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并抓好调度实施。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强抓机遇,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增加财政投入。按照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投入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县级以上的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主要用于休闲农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补助、休闲农业示范企业的认定与奖励、休闲农业整体宣传与推介、乡村旅游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发改、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第三产业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政策,在小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政策资金的多元化扶持推动旅游产业的基础建设。
 
(三)扶持龙头企业。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大休闲农业交通建设投入,提升技术等级,优先考虑和解决重点休闲农业企业、乡村旅游示范村所在地的道路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对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休闲农业企业,县政府将比照工业企业同等档次给予奖励。
 
(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培育和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休闲农业企业以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转让、入股、抵押。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企业,或自办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配套的服务业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发展。鼓励干部职工带头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城镇资本、工商资本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
 
(五)规范行业秩序。全面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有效开展我县规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的A级标准评定、星级农家乐和农家宾馆创建,以高效的行业服务质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进一步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环境。
 
(六)营造宣传氛围。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电视、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体和农业博览会、农产品展销会等大型展会的宣传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筹划和举办各类农事节庆、节会活动,扩大我县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
 
 
 
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616
 


民革唐山市委会调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www.rmzxb.com.cn 20180724 10:23
 
探索农业增效新路径
——民革唐山市委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调研纪实
□米振煦 裴莉珊
 
“三农”工作始终是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开启了我国乡村发展的崭新时代。
 
为推动唐山市城乡统筹发展,民革唐山市委会年初确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调研课题,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唐山市迁安、迁西、遵化、曹妃甸等县区,与企业经营者座谈交流,摸实情、听心声,并赴四川成都、江苏苏州两市实地考察学习,访样本、谋发展。
走访企业下深功
 
结合唐山市农牧局环保站负责同志的建议,调研组近期精心选取市内县区5家各具特色的典型企业走访交流。
 
迁安亚滦湾国家农业创新产业观光园是河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园。副总经理张程辉向调研组一行详细介绍了园区的筹建历史及发展现状。
 
座谈交流过程中,调研成员频频询问:“主要农产品有哪些?”“目前企业发展存在什么困难?”
 
“农作物有草莓、火龙果、无花果等,农业生产类别很多,也导致企业建设投入太大,回报周期长见效慢,融资困难,成本太高。”张程辉说,“还有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这些问题都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对此,调研组都一一记录下来,留待进一步研究破解之策。
 
迁西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总投资21.5亿元。“我们以‘花·果’为主题,全力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一体的农旅综合体。”小镇总经理张国艳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4A级景区。政府和乡亲们都很支持,但现在旅游、农业科技等专业人才匮乏。”
 
问题找了出来,那么,唐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优势与条件是什么?
 
遵化尚禾源农业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拥有河北省唯一一家中国航天育种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经理孙月华介绍:“我们与科研院所合作,自2006年开始,在原有基础上凭借科技优势,大力向示范类高科技农业靠拢。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曾专程来村做过专题报道。”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遵化亚太生态农业观光园注重创新发展,采用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可以让游客体验到葡萄、草莓等种植、采摘、酿酒的全过程,依托特色文化节吸引游客。草莓种植大棚创造性地采用“A”型立体种植法,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大棚两端的砖墙外别出心裁地画满3D立体画,吸引游客纷纷排队拍照。
 
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走访了解,并与经营者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多次座谈交流,调研组充分掌握了唐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南下调研访样本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今年5月的一天,成都蒲江县西来镇的两河逸园社区整洁宁静,村主任早早笑容可掬地在“村电商服务中心”门口等待。调研组此行意在详细了解两河村发展乡村经济和村居文化的新模式、新方法。
 
“村里的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回来创业,在网上卖丑橘,说要做‘新型职业农民’。村里的收入连年翻番,家家户户都脱了贫。”村主任自豪地说,“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致富,日子巴适得很!”
 
伴随着清见柑橘的芳香,大家启程到下一站——明月国际陶艺村。身姿窈窕的姑娘们头戴斗笠采茶,“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欢快的歌声远远传来。
 
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古窑等资源,吸引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百余位艺术家和创客成为“新村民”,打造集陶艺生产销售、创意体验、禅修养生于一体的人文生态度假村落,带领群众就业增收。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明月村可以说是成都文艺青年的新圣地。这里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就如同世外桃源。”导游介绍,“村里的明月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属于邛窑民间瓷窑之一,300余年不曾断烧。2008年汶川地震将棚屋震垮,此窑才断烧。”
 
“因为明月窑,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学习和观摩陶艺制作,现在老窑遗址需要提前预约才能进入。”
 
“咱们唐山号称‘北方瓷都’,始于明永乐年间,有600多年历史。也可以学习借鉴这儿的经验,弘扬一下唐山的陶瓷文化。”调研组成员吴坚说。
 
烈日当空,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游客仍络绎不绝。导游介绍说:“战旗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人人耘‘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让消费者看得清楚,吃得放心。”“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考察时仔细观看了互动种养平台,还鼓励村民用好互联网、打开产销路子。”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成都市郫都区青杠树村作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前来参观的游客熙熙攘攘。调研组一边观看宣传板内容介绍,一边与村主任交流。
 
“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哪些?”“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
 
“我们的村民通过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入股分红、住房租赁、农家乐经营、务工,还有政策性收入等实现多元增收。”“这里是水源涵养保护区,禁止发展工业。正是因为乡村旅游搞得好,大家伙才早早脱贫致富。”
 
带着从“天府之国”得到的经验和思考,调研组一行紧接着来到“鱼米之乡”——苏州。
相关负责同志为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当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创新举措及未来规划。“依靠云计算发展智慧农业,实时监测大田作物和设施蔬菜的生长情况、相关资源环境,对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
 
“实施‘农户+品牌’战略,强化创业引领,培育农村特色经济业态。”“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夯实农村基层党建,着力打造‘红色驿站’党建品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等经验,给了调研组同志很大的启发。
 
刘家庄自然村中的村上湖舍是高端民宿发挥集聚效应的典范,可为游客提供修补紫砂壶、制作手工冷皂、蓝染纱巾等独特体验。湖舍民宿由废弃的旧厂房改造而成,推窗可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光,让人远离城市车马的喧嚣,回归田园心灵的宁静。
 
打磨调研报告见真章
 
在返回唐山途中,调研组成员们仍在热烈讨论。
 
民革党员侯宇是唐山金路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结合日常工作,她认为,要加强地域品牌化建设,打造地理保护商标。“阳澄湖大闸蟹就是最好的范例。我在法国考察葡萄酒产地时发现,国外非常重视地域品牌化建设,越是精确到村级的酒越正宗。”“我是做农产品企业的,‘大农业’发展跨度大,生产与流通等各类型模式差异太大,重点要政府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抓手作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做到‘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工商助动’。”她说。
 
“对!我还发现中国百强村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咱们唐山也可以对相关数量、规模等情况进行摸底,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民革党员杜鹏说,“拓展思路,立足实际,走务实高效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革党员张克震说,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那是震后村民自筹修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产物。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构建“高端+大众”的一体化格局,其中的规律和模式值得深入挖掘。
 
党员米振煦认为,做好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导,打造精品项目,注入文化内涵,设计文化展示、参与体验、科普研学等多种旅游项目,是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途径。
 
回到唐山后,调研组成员共同梳理在成都、苏州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并邀请市农牧局环保站专家王前参与讨论修改报告初稿,交融思想、碰撞智慧,把脉唐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未来。最终整合思路,形成《关于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报告,将建议切实转化为助推唐山一二三产融合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助力打造唐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