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湖山听钟

2019-11-11 23:17:34 作者:李慧星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杳湖山听钟
 
2019年11月11日

李慧星

 \

我第一次上杳湖山是五十八年前的事了,那时三四岁,身体弱小,经常生病。一日,爷爷去步云桥赶圩,散圩后,爷爷背着我,说是去杳湖庵求求圣帝菩萨,保佑我健康成长。第二次上杳湖山是五年前。应清泉村发小老庚谭高明之邀,一行人徒步上去。整个杳湖山已非儿时模样,杳湖庵残破不堪。第三次上杳湖山,是今年受杳湖庵新道长盛邀。
 
杳湖山坐落在衡阳市祁东县西面,属四明山脉。因山顶云雾缭绕、渺渺茫茫,故名杳雾山,后来逐渐演变为杳湖山。杳湖山海拔607,其山孤峰峻拔、独出云表、山风凛冽、形势险要。
 
但凡名山胜景,必有其奇幻之处,佛门道观所占之地,必有其灵异之象,而杳湖山之奇,奇得美轮美奂,奇得不可思议,奇得如醉如痴。
 
一曰山奇。在祁东境内,海拔超过1000的有四明山腾云岭、登云岭、尖茅岭,高度排第十位的祁东灵官镇石榴仙山海拔尚有630多米,与杳湖山隔壁的黄帝岭也有704。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海拔只有607的杳湖山却与鼎山、石门山、四明山、熊罴山、石榴仙山等齐名,如论对外的知名度,远超境内的十大名山。
 
杳湖山山形奇特。由东往西看,面南背北,南门地势较缓,渐次上升。北面突兀而起,刀砍斧削,直线上升。形似皇宫里一把龙椅,依崖安座。如此龙椅,非凡夫俗子能坐也。由西往东瞧,恰似一幅巨大的壁画悬在半空,白云在山头萦绕,山顶的杳湖庵若隐若现,如遇晨曦喷薄,霞光万道时,“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叹会油然而生。俯视杳湖山更觉奇特,一般的山均为下大上小,越到山顶,越尖越小,行人越难攀越。唯有杳湖山不同,山顶是方平地,长宽数十丈,俨然一畴山顶平原。如有幸驾叶扁舟,在杨家台水库仰视杳湖山,那更是一番景色,只见杳湖山从湖面突兀拔地而起,好似伏波将军将杳湖山一剑劈开,刀砍斧削,鬼斧神工,缺少漓江的秀丽,却有三峡的雄浑。如果你心情畅意,一日三朝,一年四季来看杳湖山,景随情移,情由景生,感受更奇特。
 
杳湖山北面几乎垂直临杨家台水库,这在此类山中可不多见。杨家台水库,建于1958年,正常库容2080万立方米,面积96.7平方公里。按库容量计算,这是祁东最大的水库,在衡阳市所有水库中排第9位。晴日里,湖水湛蓝湛蓝的,山影和道观倒影在水面,与蓝天白云交融在一起,嬉笑的人儿穿红着绿,乘舟楫在水面往来,恰似一幅人间仙境画面。
 
二曰雾奇。杳湖山不高,却云腾雾漫,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象。杳湖山的雾虽然没有庐山云雾那样汹涌激荡,风起云涌,放荡不羁,却更多的时候显得非常的温柔、典雅、含蓄、羞涩,像一位腼腆的少女,把一缕素纱轻轻飘洒,欲断却连,若即若离,似聚却渺。这种雾似薄纱,似炊烟,似流云,婀娜多姿,柔枝曼舞般地缠绕在山巅,经久不散,别有一番情趣。
 
碰上天气变幻的时候,杳湖山也会云遮雾盖,“船迷津渡,雾失楼台”。这时处在杳湖山上,看着云雾从身边涌过,任其云卷雾舒,山顶若隐若现,道观粉墙黛瓦,犹如瑶池仙境。山下“田心町”方圆几十里群众就会说:“杳湖山起云,田心町雨淋。”这时杳湖山的雾,就成为老百姓了解天气的的气象台。
 
最为奇特的,杳湖山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一两次紫色的雾出现。老人们说,要想看到紫雾升空,不是常人可见,而是要看你的慧根和缘分。我在山下生活了几十年,由于慧根浅,加之缘分未到,总未看到杳湖山紫雾升腾,一直成为我心中的遗憾,这或许是杳湖山云雾的神奇和魅力所在。
 
三曰庵奇。山顶的杳湖庵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杳湖庵原来规模庞大,占地十余亩,香火旺盛。直至民国,亦是如此。
 
相传山下曾家院子有一信士,姓曾名志秀。此生儿时就对菩萨非常亲近,心诚敬畏。从小就跟随父辈在南岳、武当山进香,经年不辍。玄帝深感其诚,便赐福予他。让他连得二子,后又得四孙。志秀后因年迈体衰,步履艰难,频繁朝拜武当已力不从心。一日,志秀专程赶赴武当,焚香跪拜玄帝:圣帝在上,我已年迈体衰,行动不便了,不能如往常一样朝拜您了。现在我将一方写有我家地址的罗帕系于您的剑柄上,请圣帝在我居处附近择一佳山,让剑帕飞降其上,我就在那里修庵建殿,重塑金身,虔诚供奉,以表我一片感恩之心。
 
一日曾志秀在家,忽然闻得后山鸟声鼎沸。出门一看,蓝天与山顶之间,喜鹊成群盘旋,遮天蔽日,嘁嘁喳喳,热闹非凡。志秀和附近的人们十分惊讶,便成群结队前往探看。只见山顶灌木丛中,一把长剑直插地上,柄上的罗帕迎风飘动,十分抢眼。这不就是武当玄帝那把佩剑吗?那罗帕不就是我系在宝剑上的吗?志秀双手捧着长剑,表情庄严虔诚,面对武当方向双膝跪地:圣帝,您真显灵了,我一定兑现我的承诺。
 
志秀与当地百姓一道在剑帕飞降处劈荆崭棘,破土修杳湖庵,供奉玄帝菩萨和慈航道人。杳湖庵最大规模时是三进两厢,两侧还有小庙,后有客堂,斋堂等。每逢圣帝或慈航飞升之日,有近万人上山烧香。过去杳湖庵大门上撰刻“剑为降魔不去,帕因显道而来”一联,就是记载圣帝飞剑降帕的故事。
 
如今的山顶上重建了杳湖山道观,庄严肃穆,气势恢宏。
 
四曰钟奇。我从幼时起,就读过张继那首著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寂寥的静夜中,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江畔青枫和忽明忽暗的江中渔火,游子客居泊船,听着那苍凉的寒山寺钟声,彻夜不眠。在这首诗中,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堪称点睛之笔。夜半钟声,过江穿云,星空回荡,余音绕船,经久不绝。每当想起这首诗时,就期盼一见姑苏城外寒山寺,听那一百零八响千古钟声。不巧的是,我三次到过寒山寺,都是白天,没有感受到夜半钟声的绝响。杳湖山的钟声,虽没有寒山寺的钟声那么天下有名,却在杳湖山方圆几十里听到,也不失为一种净化心灵的感受。可惜,我在清泉村生活了60多载,杳湖山的钟声也像寒山寺的钟声一样,未能亲耳聆听到,其神奇之妙,只能从老一辈的口耳相传中去感悟。
 
当地流传“杳湖山的钟,马止町的风”,说的也就是杳湖山钟声之奇特。杳湖庵里,过去有一口千斤大铁钟,尊旧制铸龙型蒲牢钮,悬于杳湖庵钟楼之上,做鲸鱼状木杵敲钟。每天寅三刻天还未亮,庵堂的钟声准时敲响。道士道姑及居士开始了早课和练功活动,周边的老百姓听到钟声,知道天快亮了,该下地干活出工了;远行的人听到钟声,该准备行李出门赶路了;家庭主妇们听到钟声,会叫醒身边的孩子,该起来读书了……这钟声就成了老百姓每天按时作息的信号,如果哪天没听到钟声,心里就像失去了什么似的。
 
老人们讲,过去每到秋天,我们这里的人要到杨家台、拔茅冲、志冲去弄(砍)材,鸡叫两遍就要起来,怀里揣两个红薯,拿把砍刀就要赶路,等过了步云桥岩前地段,就能听到杳湖庵的钟声敲响,大家心里就有了底,时间正好,不会误了今天的砍材工。
 
听老辈人讲,杳湖庵的钟声,晴天和雨天不一样,夏季和冬季不一样,有时早晚都不一样。晴天的钟声悠扬响亮,极富穿透力,回音绵长;阴雨天钟声浑厚沉闷,音不远播,余音短截。夏日里钟声急促高亢,金振玉响,余音绕梁;隆冬时钟声低沉酬劲,似雷滚动,山谷回荡。钟还是那个钟,敲还是那样敲,音还是那个音,但随着闻钟者的心境和四季晴雨风雪的变化,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而已。
 
杳湖山伴我生活了60多年,回望过去,我有千万个理由想起你,看看现在,我有千万个理由感激你,展望未来,我同样有千万个理由赞美你。杳湖山,我心中的圣山!


\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