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采购项目技术培训方案

2020-08-13 23:27:31 作者:tangchunsheng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市衡阳县西渡镇十二个乡镇高标准农田
建设项目(二O二O年)土壤改良采购项目
 
技术培训方案
 
 
为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提升耕地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的战略目标,特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壤改良技术培训方案。
 
一、培训思路
 
以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树立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和“用养结合”理念,依靠科技,加大资金投入,推进农艺、农机措施相结合,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土壤酸化耕地综合治理,开展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加快土壤改良,根据采购生石灰、有机肥、蚕豆、紫云英等物质需求,结合本项目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所投产品介绍、高产栽培技术实训,尽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以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问题,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培训任务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这一中心,服务衡阳县12个乡镇57个行政村4个项目区域40450亩稻田的农户,结合项目物化补贴,以石灰、有机肥、蚕豆种子、紫云英产品介绍和高产栽培技术为重点,对返乡农民工、种田大户、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宣传技术培训。依托各级培训机构,联合共青团、妇联、科协、扶贫等部门,协调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等多方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项目实施区农民大培训,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要求、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要求和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三、培训方式
 
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围绕衡阳县12个乡镇57个行政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改良的重点,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内容、方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在培训理念上,把项目培训作为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的有力抓手;在培训对象上,面向具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突出小农户、种田能人、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在培训形式上,积极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入户指导、现场观摩等方式,结合“三下乡”“科技大集”等活动,推进培训教师、农技人员、专家与广大农户的对接互动,形成广泛参与、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项目培训格局。同时,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远程培训,广泛利用云上智农、微信、抖音、快手等手机应用开展线上培训,扩大项目培训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培训内容
 
(一)开展施用石灰对土壤酸化改良的培训
 
近年来,衡阳县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推进土壤酸化耕地综合改良,开展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开展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休耕制度试点,将施用石灰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来抓。针对土壤酸化和重金属镉污染等问题,这次土壤改良项目在衡阳县西渡镇清花湾、关市镇唐市、渣江等乡镇、金兰狮山四个高标准农田区域,施用石灰面积8330亩,按每亩75-150 kg,采购与发放生石灰624750kg--1249500 kg。通过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降低土壤重金属活性,阻抗水稻对镉的吸收与转运。同时,通过一些综合措施修复治理污染的耕地。但施用石灰应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弄清改良土壤用熟石灰还是生石灰?一般来说,要通过生石灰转变为熟石灰后,方能施用;二是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当施用熟石灰时,不能和化肥同时施用,也不能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肥一起施用,间隔期10天以上;三是施用石灰数天后,补施生物菌肥;四是施用石灰时,慎防对人畜和鱼类伤害,作业人员要加强保护措施。
 
(二)开展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的培训
 
增施有机肥,是改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的有效措施。项目在衡阳县西渡镇清花湾、关市镇唐市、渣江等乡镇、金兰狮山四个高标准农田区域,施用有机肥面积16110亩,按每亩100kg计算,采购与发放有机肥1611000 kg。项目实施的衡阳县12个乡镇57个行政村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促进有机肥的推广应用。一是促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结合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等项目,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引导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有机肥施用面积不断增加。二是推进秸秆还田。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等项目,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三是积极发展绿肥。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果茶园土肥水光热资源,推广种植蚕豆绿肥和紫云英绿肥。在有条件的地区,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蚕豆、紫云英、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四是结合实施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将增施有机肥作为提高土壤抗酸化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集成技术模式,加快推广应用。
 
(三)开展蚕豆种植技术培训
 
蚕豆作为最重要的食用豆类之一,是粮、饲、菜、肥兼用作物,在粮食、饲草()、蔬菜和绿肥(固氮)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利用冬闲田土,大力推进种植蚕豆绿肥的发展,项目在衡阳县西渡镇清花湾、渣江等乡镇、金兰狮山三个高标准农田区域实施。一是要对项目区种植大户进行蚕豆种植技术培训。包括选地、整地,施肥,播种,大田管理,整枝打顶,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二是种植蚕豆以“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为载体,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和“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相对集中连片”的要求,在衡阳县12个乡镇种植蚕豆5350亩,按每亩10kg用种计算,采购与发放蚕豆种子53500kg。村级合作社要做好造册登记,与各种植农户签订用种合同,确保全面完成种植任务。三是抓好责任落实。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厘清蚕豆绿肥发展思路,明确业务精、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负责抓好该项工作。四是抓好宣传发动。公司要组织农技干部深入村组,以开展技术咨询,发放宣传单,悬挂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农户知晓种植蚕豆绿肥,引导农民施用根瘤菌剂,促进蚕豆和苜蓿等豆科作物固氮肥田,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四)开展紫云英种植技术培训
 
紫云英是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业的重要肥源之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之宝。种植紫云英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在衡阳县西渡镇清花湾、渣江等乡镇、金兰狮山三个高标准农田区域实施,确保种植紫云英用作绿肥面积10660亩。
 
1、加强培训。邀请专家详细讲解紫云英栽培关键技术:如田块选择、播种期、播种量、覆盖稻草、重施冬肥、开好排灌沟、巧施春肥、压青等相关技术。
 
2、加强领导。落实村干部负总责,明确责任、落实措施,上报工作进展,总结工作亮点,收集项目实施过程的图片等影像资料。
 
3、加强指导。在紫云英栽培的选种、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压青等关键技术环节,做好示范与技术指导。
 
4、统一管理。一是种子发放。项目实施村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播种”方式,按每亩播种红花草籽2.5kg计算,采购与发放红花草籽26650kg,推广的种子由村干部负责统一发放到种植大户。二是要求在适宜播种期内完成播种,不得将种子滞留在村委会、村干部家中和农户家中,一经发现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统一管理。要克服“重播种、轻管理”的思想,确定专人负责与管护,严禁人畜入内糟蹋。
 
五、项目培训安排
 
项目县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作为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湖南富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培训,负责召集联络项目各乡镇(街道办)村组、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参与培训。
 
六、培训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项目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对种田大户、返乡农民工、家庭农场、合作组织进行项目培训的重要意义,根据每期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及时就近集中参加现场操作指导培训或进行网上培训。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乡镇的项目培训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组织协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精心组织,强化监督考核。项目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督促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做好卫星站点设备调试和组织服务,保证项目培训顺利开展。要认真做好培训的管理考核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培训的跟踪服务,如实记载参训人员的出勤情况,并将参训时间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数。
 
(三)认真总结,强化评估反馈。项目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于每月底前将项目乡镇参训人员名册、参训人员意见反馈表、培训现场图片等资料填写汇总后,通过农科讲堂反馈申报系统上报或报送到项目实施单位。培训工作情况总结于20211月中旬前通过上述系统上报。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