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梅花村乡村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2020-10-26 10:19:45 作者:衡阳新闻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衡阳县梅花村乡村治理的调查与思考
 
www.e0734.com 2020-06-08 08:3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2018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专栏,以“抓重点 补短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头条推介梅花村实施订单农业、探索产业强村新路子的做法和经验。20203月,中央新闻联播再度聚焦梅花村,报道专业合作社早稻育秧情况。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先后多角度解读“梅花现象”。是什么吸引媒体?是什么带动振兴?5月上旬,两天时间,我们组织了2场座谈会,走访了2个合作社、1位妇女代表、2个企业代表,向2个返乡青年、3位小组长、5位老支书、4位村干部了解情况,探寻“梅花现象”背后的“治理密码”。
 
一、湘南小村的蜕变与转型
 
梅花村,被称为衡阳县“五朵金花”之一,位于西渡镇以北,距县城1.5公里,离衡阳市区仅20分钟车程,系2015年底由原蛟龙村和小梅花村并村整合而来,因盛产梅花而得名。70岁的原蛟龙村村支书万先亮坦言,之前是“三不通”:路不通,没有村主干道,完全依靠邻近5个村的土路出行,雨天骑单车只能推;电不通,多数村民从外村的电线杆搭线,引发隐患不断,纠纷不断;观念不通,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等靠要思想严重,父子间、亲戚间、邻里间争低保现象屡见不鲜。各项村级事务考核评比全县垫底,党组织软弱涣散,号召力不强。
 
4年多来,梅花村从基层治理着手,将“三不通”村打造成城市后花园、网红打卡地,实现了“五零”目标:零上访户,零钉子户,零治安案件,零群体性纠纷,零黄赌毒黑。2019年,村集体经济近30万,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6万元。先后荣获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省卫生示范村、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现在的梅花村,衡邵高速、西界公路穿境而过,蒸水河环绕整个村庄,沥青路纵横交错,示范田连片成景,道边屋旁花树掩映,电梯房、别墅群错落有致,车游其中,仿佛置身“富春山居图”。
 
二、乡村善治的实践与创新
 
痛则思变,以治促变,梅花村从“三不通”变成“五零村”,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
 
以农旅融合为引领,擦亮“梅花”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梅花村深入人心。访谈中,村民们对因地制宜打造的生态休闲农业五大功能区如数家珍。
 
之一:农业科普体验区,比如“稻作公园”。围绕3000余亩高档优质稻的规模农业景观资源,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研学与农业“种、养、加”融为一体。依托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集粮食烘干、仓储、农机维修、托管四位一体服务中心及高档精米加工厂。水稻从种植、育秧到收割,全流程由“机器军团”作业,真正实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
 
之二:特色瓜果采摘区,比如“四季果园”。形成了三红柚、黄桃、酥脆枣等10余门类的特色水果产业基地500余亩,四季可赏花,四季可采果,“有得看、有得游、有得摘,还有得带”。
 
之三:生态蔬菜种植区,比如“开心农场”。成立梅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300亩。开辟农场区域,专供城里人领种,农户协助日常管护。城里人有“出出汗,劳动劳动,蛮过瘾”的满足,村里人也有“不要自己下地,还能收菜收钱”的喜悦。
 
之四:乡村休闲美食区,比如“乡村嘉年华”。深度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发展一批“民宿型”家庭农庄、农家乐及原生态家庭手工作坊,留住舌尖上的乡土味。不仅从城区引进了食材不同、小灶王、西厢食府等一批美食大咖,还就地培育文东餐厅、月亮湾餐饮等一批地域特色农家小店。全村现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3个、特色农家乐6家。
 
之五:梅花文化康养区,比如“幸福梅林”。以“梅岭”为中心景观,打造“一廊一道多点”的梅文康养区,深入挖掘梅花故事。建成3公里的梅花文化长廊及6宽的村主干道梅花大道,山塘水旁、村组道上栽植12大类约万余株梅花,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借助乡村旅游传播力,以农兴旅,以旅强农,村注册商标的“梅花缘”、“梅花俏”牌香米、扁粑、糍粑等农家土特产声名远播,真正实现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
 
以效益改革为切口,盘活“梅花”资源。针对村民反映的土地确权到户30年不变影响规模流转和收益公平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村支书刘准创新了一套土地流转动态调整的“土办法”,既确保土地稳定流转效率,又保障村民利益增收公平。“确权到组不到户”。2011年起开始改革试行土地确权改革,按照村民总户数,把土地集中确权到22个村小组,只确权属面积、不确具体土地。优先自种再流转。有意愿自己种田的村民,可优先选一块连片的田地耕种,其余土地整片流转给其他大户。愿意流转的村民,以每户确权颁证的面积入股,由村民小组长代理,与种粮大户、田园综合体等签订合同。“人口多少收益多少”。考虑每年村民家庭成员人数增减因素,经村民大会协商,实行组内土地年度动态调整。以831为界,相应动态调整每年每户土地面积基数,村小组以此为据,按比例分配组内土地流转收益,受到村民一致欢迎,“大家说好的,都接受,没意见”。近年来,以红星组为中心,推动了10余组的山地流转。市农科院、“田园牧歌”田园综合体、“尚绿生态”家庭庄园等市场主体以330/亩的土地流转费为基准价,每3年递增10%,共流转村田土山塘2140余亩,国家粮补、直补仍然归农户所有,给村民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以诚信建设为依托,壮大“梅花”资本。休闲农业周期长、见效慢,需要资金投入大,钱从哪里来一直是困扰梅花村的问题。能贷就贷。梅花村协调衡阳农商银行实现整村授信,村民可凭信用无抵押贷款30-50万元,年利率不超过0.72%,解决了农户无抵押、贷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套建立村民个人信用积分制度,相应建立村信用“黑名单”“灰名单”“白名单”,村民贷款额度直接与信用积分挂钩,“有多少分,就能贷多少钱”。能引就引。以成熟的基础设施或配套服务入股,联合田园牧歌公司共同成立以乡村文旅为主的梅花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以高档瓜果为主的梅花特色水果种植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分别持股40%,达到“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项目合理配置的效果。预计2020年收益将突破100万元,计划三年内达到500万元。能争就争。近年来,该村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5000万元,吸引产业项目投入超过5亿元。仅2019年,争取财政项目资金、社会项目投资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各1500万元,多方资本注入带活了村产业发展。
 
以文明实践为抓手,丰富“梅花”内涵。结合全市创文创卫及“衡阳群众”品牌建设,激发群众参与投身文明实践,促进邻里团结、村庄和谐,真正让乡村治理动起来、活起来。积分促民风。开设“厚德同心积分银行”,每户基础分为100分,以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将“忠孝、友善、诚信、勤劳、节俭、优美”文明道德行为变得可量化可触摸。通过开展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村民可以用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当前,“厚德同心”储户已达612户,“道德积分”达2万余分。民约育家风。把移风易俗作为重点列入村规民约中,明确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简办制度,提倡大事简办、尽量不办,引导全村上下破传统陋习、树文明新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不得不办实行报备制,由村红白理事会监管,在指定区域举办,并严格控制规模、范围及标准。就连清明期间,都看不到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现象,文明祭祀已经蔚然成风。活动促乡风。先后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尝新”等传统文化活动,每季度定期举办羽毛球、拔河、运粮等体育竞技,经常性开展政策知识竞赛、“梅花杯歌手大赛”、文艺汇演、广场舞等文化活动以及帮扶贫困家庭、困难党员活动。男女老少“打球的多了,打牌的少了,身体好了,心情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了”。尤其是每年网络直播的农村春晚,“哪个屋场好,就在哪里办”,各村民小组竞争承办,村民们自导自演。正如坦塘组组长杨志毅向我们展示的自编三句半所言:“厚德银行引风尚,干群齐心奔小康,乡风文明远名扬——兴旺”。
 
以环境整治为支撑,提升“梅花”颜值。依托田园自然禀赋,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村林木覆盖率达70%,穿衣戴帽率达80%,房屋新建(装修)率达90%,村民享受到了城市社区一样的生活环境。绿化方面,成立日巡防工作队和义务扑火队加强绿化管护,大力实施林宅路水“四旁”绿化、宣传地绿化、庭院绿化及公园绿地建设。亮化方面,严格实施“一户一宅”“统规联建”,共建成村民住宅小区11个,新建文化休闲广场3个,因地制宜配建小果园、小游园、小菜园等,以及体育器材和文化宣传栏,引导村民集中居住。美化方面,以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拆除农村空心房万余平方米,改水、改厕、改厨560户,道路立体复合绿化带栽种了樟树、梅花、红叶楠木、三角梅等树木花草,人居环境美如花园,俨然一幅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净化方面,清洁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村庄等评比,真正做到整治到位不留尾巴、卫生到位不留空白、维护到位不留缝隙,实现群众生活现代化、村庄建设公园化。村民热衷邀请村外的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在一声声“你们村怎么搞这么好”“村民好幸福啊”的感叹和羡慕中,村民优越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梅花模式”的密码与源泉
 
新时代乡村治理出现了新特征、新要求,谁来参与?怎么治理?如何长久?这系列问题的密码与源泉是什么?
 
党员干部说,村委是车头,每位党员都是自带动力的“动车车厢”,梅花村才能跑出高铁速度。梅花村的发展,与“三个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作用。空心房从党员家开始拆,公共事务由党员义务做,政策文件党员带头学,红白喜事党员不办酒。党员自觉跟着村委干,主动带着群众干。近年来,在村党总支书记刘准带领下,村支两委全天候扑在治理发展上,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没有一天休息日。全村62名党员个个以职责为重,人人以奉献为荣,“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村里工作”。74岁的老村支书谢先财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家务事都由家人照顾,但是村公事从来不让家人帮忙。因腿脚不便,义务拔草蹲不下就用锄头,“年纪虽然大了,但是有多少力就尽多少力,每天少做一点,但多做一天就能完成”。流动党员杨如胜主动认领苗木绿化养护任务,外出期间担心蔫了荒了,特意发微信红包托人代管。发挥好考评的指挥作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村民小组长均纳入了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村、组主干道实行“路长制”,全村公共资源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分区包干。按照季度初评、年底综评的方式,定期对积分进行公示,以积分高低评定先进,做好人才梯次储备。现有村支两委储备干部10余名,一大批思想上进的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72岁的杨汗元干了一辈子梅花组组长,实行“底薪+提成”的考核办法后,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小组长,工资从之前的600元增长到4200元,翻了几番,连连称赞这个办法好。发挥好典型的示范作用。每年底开展的“优秀党员”“优秀小组长”“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表彰是梅花村多年来的传统。围绕身边好人好事,深入挖掘模范典型,除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之外,村里还特制奖牌粘贴在获奖个人的堂屋门口,并集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从中凝聚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和强大力量。目前,正在筹建集中展示村荣誉的村史馆以及村民荣誉的荣誉一室、荣誉二室,“积个人小荣誉为村级大荣誉”。
 
村民群众说,振兴不振兴,关键看村民,村民不参与,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村民,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梅花村“两个引领”“四村战略”的治理目标深入人心,童叟皆知。让群众发言。红星组妇女代表伍万红讲述,以前开会都是干部讲话村民听,现在开会是村民发言干部记。村里搞什么建设、引进什么项目、举办什么活动,都要先听听群众怎么想怎么说。每年正月初六还组织乡贤茶话会,充分发挥“五老”人员对乡村治理的促进作用,形成“治理自觉”。请群众监督。充分发挥议事委员会、积分评审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群体作用,将议事主体下放到组户,将决策权力下放给农民,把农村还给农民、让农民治理农村。比如土地流转的收益,由有威望、懂财务的村民代表全程监管,“谁出钱、谁用钱、谁管钱”,村民都一清二楚,让村民有更多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由群众评判。充分发挥“一户三员”作用,自主化解矛盾纠纷,评优评先、村级事务均张榜公示,年底还请村民对一年来的村支两委工作进行评判,评一评进步和不足。村修路建园等公共设施占用了部分村民土地,从不需要征地和青苗补偿,村民自愿让利于村,还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梅花村连续5年无一人上访,无一起群体纠纷,无一起事故案件。
 
“新梅花人”说,村帮我们发展,我们带民致富,共建共治,才能互利共赢。在乡村治理传统力量的基础上,引导、推动“新力量”的参与,是适应乡村变革回应乡村治理新需求的必然之举。随着乡村发展,一大批新农人、本土民营企业家、退休返乡干部、返乡大学生、法律工作者、新乡贤等加入到乡村治理的队伍中。尚绿生态的王骝感慨“这里民风好,农机设备丢在路边好几天都还在,我要当好新梅花村人”。田园牧歌负责人刘美兰被村干部24小时随叫随到的服务态度打动,“环境宽松,土地流转不费劲,梅花村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在做好“保姆式”服务的同时,梅花村积极搭建“新力量”参与乡村治理的平台。比如试点成立首个村级工会组织,3个现代化农业公司、13个专业合作社、20余家驻村企业的员工全部吸纳为工会成员,“掌上工会”为其提供就业咨询、技能培训、生活救助等服务。比如在产业发展、社会维稳、人居环境、文化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政策制定和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吸纳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拓宽“新力量”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尽快完善角色定位,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角,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
 
“村民有事敞开说,把事亮出来;党组织牵头议,把计找出来;党员干部带头,把活干出来;结果大家评,把谱定出来。”梅花村推动村民的自我认同和乡村的价值重建,走出了一条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乡村善治新路。




相关文章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